

Qully,作家,自由撰稿人,公众号“眼睫上的蝴蝶”创办者,M50厘米空间主理人。

和 解
诗:Qully / 画:师引
这颗心
升起与幻灭
这头兽
归顺与撒野
开始迎面而来
然后转身离开
我是想跟自己和解
而不是与世界决绝
如果在人特有的思维以外
今音(雍赓)评论:
《和解》两段八行,不是对话,而是呓语。其中的醒悟知道全在于“心”。这作为诗歌八行的主干,由于它前置于第一段的第一行,是属于打破常规的做法。这可能是无意识,但实质上所起到的作用是,对全篇的支撑和引领,不可替代,在这首诗歌里面是指其它意象都不如这颗“心”来的重要。
从它颠覆的是常规写法的置后摆法。有的人称它为压轴。像这样的重心处理法,人物的经验是在于从真情实感的表现中,自然而然把诗歌技巧也表现出来,只不过,在认识的层面上,却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也可以称它为突破。但也有人会说,就这么简单的两段八行诗里面,哪有那么多的说辞,这跟你所掌握的知识有限有关。
比如,像“和解”这样的诗歌题目成立,都跟当时一个环境的大势所趋有关,比如说流行。但是,这首诗歌时隔已经八年,在八年之后,仍然能保持诗歌本身的鲜活与魅力的本身,就是一个不简单的事情。当然,它的存在与被模仿,从某点看是一件比较容易做得到的事情,而如果要深入到内心和灵魂的话,主要是以一种主动而为之的心态来解决这样的矛盾就很不容易。
这个很,是指自为,而不是自在意识。能够意识到和做得到自为,就是“和解”,反之,就是自在,而自在就是等于和解不了。诗歌用两段法来说明了一个和解的过程与方法。但是在纷繁复杂、泥沙俱下的现实社会里,像这样的和解形式,根据需要,还可以演绎出其它多种类型的方式。
如果按照这首诗歌的人物思路有,以求宽心的类比法,比如,第一段第二行“升起与幻灭”的已隐背景,这是因为诗歌创作需要服从简练的需要,作为一种创作手法,当下,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并实践。还如合理冲撞法,它主要是指第二段,是人物按照人性所特意规定了的场景下所发生的一系列矛盾的故事。
它当然也被诗歌人物把背景隐藏了。隐藏的目的是做解决问题的减法,如果做加法,会使简单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由此搞的人心不宁。这是诗歌题目也需要解决和防止出现的问题。这是因为人性在利益的驱使下,会变得不堪入目。第二段把祖宗的文化精髓“避”字演绎的淋漓尽致。因为要“和解”,就要避开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这也属于智慧。
人活在世界上,更多的是需要智慧,而不是学历。心有所想,情有所动。这时候的结局,可能是决绝,也有可能是和解。“迎面而来”的皆是缘,但也有善恶之分。像这样的思维,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所以,也只能在自己的圆中去寻找世界的本质,包括和解。而在这个圆之外,无法和解的还有不少。这首诗歌的和解深度在这个地方,而不单单只局限于人之间关系那么简单。在人特有的思维以外,更多的是无解。
作者:Qully
评论:今音(雍赓)
荣誉顾问:关敏仪 然空 萧潇 秋秋
胡晶清 施国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