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摔跤是中国武朮踢、打、摔、拿四大技艺之一。中国式摔跤自清代开始就在河北省境内流行。细分起來中国式摔跤,又分天津、北京、保定三大流派。天津跤手动作粗野、刚猛、自然,,跤法细腻、诡诈。以快、准、狠、灵巧多变著称。我小时侯曾在谦德庄的跤场看过天津著名跤手张大力的表演。1963年我进厂学徒时,我的师傅武春祥就是一名摔跤爱好者。那时每逢夏秋天气暖和时,师傅们就在工厂中的一块空地上撒上半尺厚的黄土,作为他们摔跤比赛的乐园。我不会摔跤,也不懂其中的门道,但我喜欢看热闹。每每在师傅、师兄们摔跤时,我都会跑來看,为他们站脚助威,为他们喝采。当兵后,至少两年沒看过摔跤了,更不用说在援越抗美的战场上,修路、架桥、施工任务十分繁重,加之敌机时不时地轰炸、搔扰,战友们谁还有兴趣摔上两跤呢?。但转场萊州后,一场临时兴起的摔跤比赛在莱州桥头旁的空地上上演了。 摔跤的两位临时跤手,一位是我连1排天津藉战友万玉勤,一位是1排长史信德。这哥俩儿从身高上看个头差不多,都是一米六几,但万玉勤比较弱小,常常带有一丝学生气。而史信德膀阔腰圆,身材墩实,加之他肤色较黑,战士们都戏称他为‘史黑子’。史黑子看万玉勤瘦小可爱,就隔三差五地拿他找乐儿。那天在莱州桥头,史黑子又來找乐儿,万玉勤有点急了,脱口说道:“排长,咱俩摔一跤怎么样?”,史黑子一听哈哈大笑,回应道:“好啊!摔一跤,咱可有言在先,摔疼了不许哭!”。旁观的战友一听此话都围成一圈,起起哄來。战友们为看热闹,一边捡掉临时跤场上的碎石,怕万一谁被摔倒后别硌坏了腰身,一边撺掇快快摔來!。史万两人在大家哄抬声中走到临时跤场的中间,俩人相视一笑,说声:“请!”就动起手來。只见史信德如猛虎扑食,张牙舞爪,伸手抓來,万玉勤不慌不忙,侧身闪过,然后突然伸出左手一把抓住史的右膀。那叫一个快啊,玉勤紧接着一侧身,右腿已别在了史的腿后,右手闪电般地插入史的褲裆下,右肩猛的一顶史的胸脯,“嘿!”地大喊一声把史黑子摔了出去。这抓肩、上步、穿档、硬顶几个动作,把摔跤人“眼似电,手似箭,腰似盘蛇,脚如钻”的功夫演绎的十分精彩!史信德被摔惨了,他呲牙咧嘴地过了好半天才爬起來。从那天起,史信德再也不敢拿万玉勤找乐儿了。
(图片来自网络)在庆祝胜利的欢笑中,战友们问万玉勤:“快讲讲你这是什么跤法?”,万眉飞色舞地说:“这叫穿裆靠!两人交手时送步、滑步、跟步、跳步、退步要一气呵成。我是借力打力,以四两拨千斤。”万兴致正浓,还要细说,那边史信德阴沉着脸喊道:“干活!都别他妈的偷懒!”,看着史信德的黑脸,战友们只得闻声散去,各自操起工具又干了起来。由战场归來后,我只在石桐福战友的婚礼上与玉勤对饮过。如今又五十多年过去了,只听说玉勤现住在北京的孩子家里。不知他身体可好,真想他!玉勤与我营13连战友何砚石是表兄弟,当年同年参军同在4营当兵,我已委托砚石帮忙联系玉勤,如有幸再相聚,一定好好听他说说跤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