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天选之子
●作者/安焱
眼下过了冬至,随着太阳光北移。凛冽的西风不再来,寒冷漫长的冬天一日日远去。临近年底,人们的心随着年气的渐浓,也一日日变得温暖火热起来。

国家把疫情防役政策优化调整为乙类乙管,不再全民核酸检测,不再走那里扫健康码、行程码,人们的出行似乎一日日在恢复到疫情前的自由状态。
网上说,新型冠状病毒经过多次变异后,病毒的毒性日益減弱,不会危及国人生命,传染上如同得了重感冒一样,吃点抗病毒药物,扛一扛就过去了。
可问题又来了?身强力壮的年青人能抵抗过病毒,吃点退烧药物,也许就过去了。可老弱病残,患有严重基础病的人是否能顺利过关呢?

每天,我从电视上时刻关注着关疫情防控的最新消息。国家对病毒感染的人口基数大的农村地区,因医疗资源紧缺,医疗设备落后等问题,优先重点解决。办法是窗口前移。同时,我也关注到变异后的毒病传染性似乎比以前更快了,没有谁敢会保证自己不会被传染,而躲过这一劫。换句话说,要做好全民感染,与病毒共存的心里准备。既然如此,面对席卷全国的疫情大流行,我只有乐观地面对,随时准备着与病毒打一场正面的遭遇战。

心情沉重的我开始自己给自己壮胆,自己鼓劲自己,自己给自己加油。就在国家对疫情管控全面放开后的次日,在南京工作的我的儿子阳了一周后,他阳康后又上班去了。紧接着,在县城上班的我的媳妇阳了,她在家吃药休息到第九天,准备第十天去上班,我又阳了。
我阳的前一天微烧,我全没当回事,该干嘛干嘛,相信自己能扛过去。结果到晚上,浑身发冷的我钻进热被窝,身体发烧越来越厉害。我吃了些妻子吃剩的,街面买不到,她单位老板娘特供的退烧类以及抗病毒药物。睡到后半夜,人似乎没那么烧了,可浑身疼的非常难受,翻来覆去睡不着。为了减缓疼痛,我在被窝里一声接一声呻吟到黎明,实在烧疼的我撑不住了。我打通了睡在另一幢楼二楼媳妇的电话。我在止不住的呻吟声中,让她给我再拿些退烧药来。

没过几分钟,她披着睡衣拿来药和开水。我服用后,浑身不再那么疼了,也不怎么烧了。可神志不清的我依旧迷迷糊糊在做着一会儿在天堂,一会儿地地狱,一个接一个的连我自己也记不得的怪梦。大脑昏昏沉沉的我浑身无力,又从天明一直睡到天黑。 中午,她给我端来挂面,我摇摇头,没说一句话。到晚上,媳妇给我熬了米汤,让我喝,我喝了两口,不想喝。我问她:“你老爸上午吃的啥?”看来,有点烧糊涂的我还以为媳妇一大清早又去上班了。
“你都这样了,我今天没上班。”她又把碗伸过来示意让我喝。

“你必须把这碗稠米汤喝完,人才有精神。”背靠床头半坐的我又喝了几大口,还是没有胃口,怎么也喝不完。
不过,媳妇下楼后,我发现自己有点睡不着了,人似乎清醒了许多。我清醒后的第一时间,首先担扰的不再是自己的病情和今天,而是担扰老丈人抵抗不过病毒的明天和后天。
这无孔不入的病毒恐怕谁也躲不过,家里的药有,可老丈人年龄大了,又有基础性疾病(痛风,肺结核,高血压),这些要命的基础病,一旦遇上再遭遇新冠病毒……

我想着想着不敢想了,想着想着就睡不着了。就这样,似睡非睡的我又熬到天亮。我发现自己突然好了,人有精神了,也不发烧了。一个病人要想战胜病魔,就必须自救自强。我在心里,暗暗对自己说,既然自己觉得好了,就必须下床去户外锻炼,增强免疫力。于是我下楼出了头门,去野地的乡间小路转了一圈,回到家,感觉浑身发冷,头晕又微烧。我又服用药后,躺平了,睡在热被窝,还是老感到头冷、手冷、脚冷。于是我蒙头蜷缩在热被窝中,又胡思乱想起来。

我一清醒就想到,之前我天天喊着让戴口罩,却不愿戴口罩,一天多趟去麻将馆打麻将的老丈人。家里不是没有口罩,也不是媳妇没给他说明疫情的最后疯狂,而是脾气固执的老丈人自己认为没那么严重,而不愿戴口罩,过着像以往一样,啥都没发生,却让旁人看见他后担忧的幸福生活。
每当清早,我听到他起床,在院子行走的声音,我的心又开始放松。当我再次听到楼下的他老人家嘴里胡哼哼着小调,推开头门,向户外走去,我就知他是正常的。每当深夜,我听到他一次次吐浓痰的声音,我心情又高度紧张,这种持久的高度紧张,更延长了本来睡不着的我,更加睡不着。

就这样,一日日在紧张与放松的反复折磨中,我身体逐渐恢复正常。时光也在我的不知不觉中迈进了小年,赢来了除夕。
远在西安还没过年的我的父母先后阳了,他们也都和我以及我的儿子、媳妇,老丈人一样,先后打过三次疫苗。结果,我们姓安的一大家人,谁也没有逃过疫情,先后都阳了。可患有严重基础病的,姓李的,我的老丈人却一直安然无恙,表现出一日比一日更健康。
直到过完年到现在,疫情防控的时间窗口过了专家预判的第一波,第二波,第三波传染高峰期。可他老人家依旧很正常。我很好奇,也很高兴。原来整天抽烟打牌,不把疫情放在心上的他老人家就是网上所提说的,不幸中万幸的“天选之子”。


作者简介
安焱:原名安红朝。昵称麒麟才子。陕西扶风人。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会员、宝鸡市作家协会会员。传统文化公益讲师,西府文化名人。南国文学宝鸡社社长,《芙蓉国文汇》签约作家。2019年荣获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学杰出贡献奖”。
1996年开始创作,先后在《中国乡村》《作家文学》《陕西农村报》《西部散文选刊》《宝鸡散文家》《旅游商报》《百家号》《品诗》《西散南国文学》《南国红豆诗刊》《今日头条》《龙盟诗社》《都市头条》等杂志、报刊及全国各大网路平台发表作品超过100万字。著有《安焱诗文集》。
2018 年11月16日参加在西安唐城宾馆召开的2018陕西乡村文艺座谈会暨《秦农丝语》新书发布会并合影留念。2019年4月30日-5月3日参加在嘉陵江源头景区学习培训的【HC118】北京慧雨慈光 宝鸡觉醒课程并合影留念。
2020年6月4日参加在扶风县图书馆召开的《仓颉祭祀考究》编纂研讨会并参与编写工作。
小小说《逃亡》入围第四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以及小小说《从神格》入围全国第三届“七夕杯”爱情作品大奖赛。部分优秀作品入编《芙蓉国文汇》第九卷;《世界名人录》文化艺术卷;《百年丰碑·中华儿女风采录》新时代卷等。
长达52万余字的长篇乡土小说《虎凤蝶》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的经典代表作品。2019年12月28日 《虎凤蝶》在《都市头条》首发以来,每章阅读量超过两万人次,受到广大读者好评如潮。被推送《今日头条》《百度》等全国重点平台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