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春日胡杨

这时走进胡杨林,看到的是胡杨两个阵营……
2015年5月6日尚属于春季,走近了春天的胡杨。来额济纳看春天的胡杨,是思谋已久的事儿了,在今天才得以实现。本来可以提前一些日子,在春季概念更为准确的时日来看胡杨,那样我这篇《春日胡杨》所表达的情绪和胡杨春日情状的信息,会更为精准一些。为此事纠结也兴奋,纠结的是春夏交接的日子如此邻近,兴奋地是今天依然是春天的份额,在今天实现了看春日胡杨的愿望,蛮是有意义的。如此,今天在有些许遗憾中完成春夏秋冬四季看胡杨心路行走,同时也完成了下一部文集《四季胡杨》形式意义上的考察,接下来需要的是一步步走完结集出版所需要的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仪式和认真了。
这次的迟到,多是因了盟府飞往额济纳的航班带有开玩笑的不靠谱和不着调。不能按时起飞,随时取消航班简直米饭、面条一样的家常。如果不是两次取消航班,一定会在标准的春季抵达额济纳的,文章字里行间的文学胡杨模样会更为准确。虽然有些遗憾,保证不是怨怼,飞机不飞自有航空的理由,安全或其他原因的考虑也是责任的体现,不难理解,必须理解。

飞机从沙漠掠过、从戈壁掠过、从胡杨林的上空掠过,透过机窗,阿拉善的广袤、辽远、旷阔更为具体,如何张望都一样的无边无际。把目光折成大于直角的视线,鸟瞰胡杨,此时稀疏代替了茂密,矮小改写了峥嵘,它们和生长在荒原的珍珠、碱柴一样的谦逊。换位思考是运用在生活和工作中体会别个对象的法则。观察和欣赏也需要如此的换位,角度不同、高度变换、走进视线的物象也就改变着原有视角下的情态,这样对物本来的认知不存在偏颇和促狭了。
穿过额济纳河的大桥向胡杨深处漫溯,这个阵营的胡杨披了盛装,新叶应着微风窸窣作响,把胡杨深处的寂静反衬得更加深邃,叶片和着阳光一翻一闪,新绿欲垂欲滴,煞是令人意乱情迷,诱发诸多关乎青春的故事闪现在怀想中;那个阵营的胡杨沉睡依然,懵懂着不知季节早已变换,沉睡得那般从容不迫,表现得如此麻木不仁,坚持着沧桑、峥嵘与静候,真不明白它们在等待什么,难道等待秋天,难道不懂得没有春天的绿,哪有秋天的黄的道理;最有意思的是,一些整棵沉睡胡杨皴裂的枝桠处,一枝嫩条竟然举出三五叶绿片,有些吊儿郎当的漫不经心,还有些认认真真地招摇撞骗,它的出现似乎传递一种信息,这信息是:别以为俺死了,我还活着的昭然宣告。
胡杨林寂静的很呢,没有鸟鸣,这是下午6点多的时间,工作的人们都下班了,倦鸟难道还不归林?后来琢磨明白了,一定是鸟和人们的作息时间不一致,觉得这答案有些幼稚,可是又有什么标准答案能代替呢?目前还没有找到,留给以后为常来常新留下缘由吧。胡杨林树根的沙地里没有长草,知道是因为树的缘故,树大荫深草无活。两个阵营的胡杨排列的并不规则,有些随意,有些穿插,有些没有因果。
两个胡杨阵营错落得青黄不接,如盛夏钻过树叶缝隙形成的斑驳光影,不成规则。顺着栈道继续深入,两旁的胡杨千姿百态,各领风骚,有些凄惶、有些狰狞、有些不得已,其实这正是胡杨的本真,有别其它兄弟树种的独特。

消解的居延河水流没有漫过河床,有水需求的地片均汪着一箪弱水的微波,润泽渴望。春夏之交的小镇,百般风情,景观树葱茏满目与瓦兰的天空构成一幅和谐的画图,时而人们和车辆穿行其间,各自筹划着心中的发展和未来。
路旁的胡杨全然表达着春意,绿透头顶的天空。此时,发现了一个秘密,把两个阵营的胡杨判断为树种差异的结论推翻。原来年小的胡杨们都换了新装,透着青春向上的活力。年岁大的胡杨一派安然,在等待季节的深入,水汽的充分才一露苍莽。它们的静候是汲取,没有足够的储备如何启动生命的引擎,莫不如蓄而不发。这是我的新推断,是否胡杨的表达,不得而知。

来一趟额济纳是奢侈的事情,现在好了,航班的开通把朝发夕至的陆路旅行升级为空中旅行,时间长度也大大打折,实实在在的方便了人们,尽管航班有点任性,但是乘坐飞机往来确是人们不约而同的选择。
此时,联想到金秋十月胡杨黄的交错,原来对应在春天的精巧铺排里。“早绿先黄”是不灭的自然法则,算是此行的浅得吧。

〔作家介绍〕温智慧,笔名:海中渔,男,满族,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第四届理事,鲁迅文学院少数民族班第12期、第35期学员。曾在《博览群书》《朔方》《草原》《参花》《松花江》《回族文学》《天涯诗刊》《西部文学》《小小说月刊》《杂文月刊》《悦读》《草原论坛》《骏马》《草地》《科尔沁文学》《阿拉善文学》“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内蒙古日报”“中国税务报”“甘南日报”“华西都市报”“新书目报”“北方新报”“呼和浩特日报”“内蒙晨报”阿拉善日报”等60多家报刊发表文艺作品。
出版著作:散文集《灵魂的雨伞》《大漠放歌》,文艺评论集《抵达的姿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