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时故乡的往事》
文/学文(黑龙江)
游觅在祖国美丽大好河山里,偶尔看到一片和故乡的风景相似的地方,我就会停在那里往返徘徊多时,这时在脑海里会不断的呈现出童年时的故乡,还有那些一起玩的小伙伴们,这些美好的回忆使我的嘴角泛起幸福的微笑。

在上世纪五六七十年代,我家居住在黑龙江省中部的延寿县境内,那是一个靠近蚂蜒河北岸的村落,这个村落就李家店屯。李家店屯坐落在蚂蜒河湿地平原的腹地,紧靠蚂蜒河畔西岸,这里的环境绿树成荫,视野开阔一马平川,清晨暮晚也会升起袅袅炊烟。李家店在解放后被当地政府改名为凌河村,后来又改名为凌河大队。这个大队五个自然屯,分别是李家店屯,于家屯和史家屯,还有大窝棚突和柳河屯。这五个自然屯以李家店屯为中心,坐落蚂蜒河西岸和北岸,是方正县和延寿县的交界处。凌河大队的其它四个自然屯分南和西南,正西和西北包围着李家店屯,李家店屯是中心位置,大队部就设在这个屯子里。五个自然屯也分别是五个生产队小队,我们姐弟五人都出生在李家店屯里。蚂蜒河蜿蜒起伏如同一条漫长的银色玉带,漂流在延寿县境内,弯绕着我的故乡凌河大队的三个自然屯。蚂蜒河是延寿人民的母亲河,也是故乡人民的母亲河,我从小就喝着母亲河水,吃着故乡的大米长大的。

在故乡凌河村的五个自然屯当中,有三个靠近蚂蜒河北岸边,我居住的李家店屯位于蚂蜒河的西岸,在蚂蜒河的老船口岸边上生长几棵老柳树,枝条几乎垂到水面,仿佛是女孩们正在梳洗她们长长的秀发。美丽的蝴蝶在野草上快乐地飞舞,好像在和我们捉着迷藏。盛夏,我和小伙伴常常在蚂蜒河边戏水玩沙,有时一起在河里捕鱼和钓鱼,最多的游戏是游过河对岸的河圈里摸鸟蛋。寒冷的冬季我们在河的冰面上堆雪人、抽冰嘎,滑冰和打出溜滑,这里就是我们冬季天然的童年娱乐场。李家店屯的东头,有一个朝鲜族大队叫东方大队,鲜族大队有少部分人和汉族人混居在一个院子里。在屯子中央有一条通往尚志途经延寿县和方正县境内的公路,大家都管这条路叫“官道”。大货车和客车每天时不时的在这里往来通行,李家店比起其它屯子还算比较繁华的。李家店屯的由来,据说在解放初期这里有一户李氏的人家,在这里开了几家店铺,因为这里是方正和延寿的交界处,人来人往比较多,有了店铺后,就更热闹一些,所以,当地的人们就管这个屯子叫李家店屯。

李家店屯后来又叫凌河大队,因为在李家店屯的西北方向约两公里处,有一座叫关门山的水库。从关门山水库有一条泄洪渠一直流往东和东南方向,最后流入蚂蜒河,人们都把这条泄洪渠叫小凌河,所以,当地政府就给李家店屯和周边的四个自然屯,取名为凌河大队。我们姐弟五人的童年都是在李家店屯里度过的,快乐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有很多趣事我都记忆深刻。在计划经济的年代,李家店屯子里都是土草房,大约有一百多户人家,还有几十户鲜族居民,社员们都在生产队里劳动靠种地为生。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故乡的社员们家家住的都是土草房,夜晚点的是煤油灯,屯子里的街道都是土路,社员们的生活水平基本差不多,都很贫穷落后。

我们家住在李家店屯子的最北面的一条街紧靠西头,大队的小学校就在我们家的同一条街上,离我家大约有二百多米远的距离,我们姐弟上学读书都很近,也特别的方便。我家当时住的是三间土草房的西屋,东屋是我的叔伯三舅家,我们两家共同使用中间的大厨房。当时的农村土草房里,主卧室有南北两铺土丕大炕,厨房也是南北两个土灶台,安着两个大铁锅,是地地道道的东北农村庄户人家。有的人家奶奶或者姥姥在冬天里,穿着大襟的黑棉袄,缅裆棉裤,嘴里叼着一尺多长的大烟袋。她们都裹着脚,头顶上扎着发卷,盘着腿坐在炕头上,坐前放着一个泥做的火盆,里面装的是灶坑里烧过的炭火用来取暖。我和弟弟们,有时候在火盆里烧一些土豆烤熟了吃掉,烤熟了的土豆很清香,如今回想起来,很难再找到当年烤土豆的泥火盆了。

寒冷的冬季,满天飞雪飘落,如同仙女散花一样特别的美丽,到处都是白雪皑皑,如同美丽的童话世界。室外冰天雪地,滴水成冰。我和弟弟们在外面淘气玩累了,有时感觉特别冷的时候,就跑回屋里坐在炕头的火盆边烤烤火,一会儿就暖和了。这时阳光从窗外悄悄溜进屋里,室内霎时间就温暖如春,不一会儿阳光又被我们的欢笑声所吸引,倾斜着目光,好奇地观看我们欻嘎啦哈。记得我家屋内门对面,靠墙的地方有一张棕黄色的方桌,上面放着一个竹皮暖水壶和一个搪瓷茶缸,还有一个小座钟摆在桌中间,钟摆不紧不慢地摇着时光。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有一幅毛主席的画像常年挂在墙的中央上方,神圣而庄严。厨房里靠门口还有一个取暖的小土炉子,冬天上面总是坐着一个铁皮水壶,袅袅地冒着热气。我和弟弟时常在炉盖子上烤土豆片,吃起来津津有味,那是当时最好吃的薯片了,如今再也找不回来当年的那个味道了……。

在李家店屯最好玩的地方就是大队小学的操场了,我上小学的时候白天在学校里上课,到了放晚学或者是周末,除了做作业和吃饭睡觉在家里帮助母亲干完家务活后,其余的时间我和同伴们大部分时间都腻在学校的操场上玩。操场也是孩子们玩耍最多的地方,我当时只有十来岁,特别喜欢和邻居家的王久富在一起玩儿。王久富的小名叫留柱子,他比我大两岁,长得偏瘦穿一件海军衫,一双眼睛又黑又亮,一笑露出一颗小虎牙。他和我都会吹笛子,所我们经常在一起玩吹笛子,我们还是上下届同学,每当放学回到家里,我吃完饭就跑到留柱子家去写作业。那时老师留的作业特别少,也不用家长操心,我们一会儿就写完了。留柱子写完作业后,并不着急出去玩儿,他先到院子里的柴火垛上,抱起一捆树枝放到厨房,预备母亲晚上做饭使用,然后又和母亲一起到井边抬水回家,再倒进水缸内。把这些活做完后,他才和我一起跑出去玩耍,他的家人对留住子管教很严格,留住子也特别勤快。

每当春季到来之际,故乡李家店屯的四周河套里,柳绿花红,百鸟齐鸣,稻田地里蛙歌齐鸣,社员们都忙着在生产队里搞的春耕。有一年的春天夜晚,我们在学校操场附近玩捉迷藏,留柱子和他的伙伴偷偷的爬窗台钻进了学校的教室里,我们几个伙伴在外面找了好久都没有找到。最后没有办法了只好大声喊叫他们快出来吧!我们认输了!留柱子和他的伙伴们这才偷偷的从教室窗户爬了出来。我和伙伴们问他们到底藏在哪里了?他们谁也不说,等到了回家不玩解散的时候,他的伙伴才告诉我们说:“他们藏在教室里了。”这时我们才恍然大悟,远在天边近在眼前,难怪我们无法找到他们,因为,当时的学校教室是不允许随便偷偷进去的,如果被学校老师知道了,那是要受到严厉批评的。

炎热的夏天 ,太阳向大地喷着火一样,滚烫滚烫的,晒在人们的身上很难受,只要一动身就会汗流浃背。为了解热,我们几个小伙伴相约来到屯子西面的小河边玩耍,我和一个女孩坐在石头上用脚拍着水面玩儿。留柱子和几个男孩子光着上身,穿着小裤衩在河边打水仗,还有的在抓鱼,小河的中间水也很深,家长常嘱咐我们不要下水。可是男孩子一玩起来就忘乎所以了,两伙开战打得不可开交,留柱子鬼点子多,眼珠一转,对旁边的男孩儿说:“你在这里打他们,我绕到他们后面去,咱们两面夹攻,来个出其不意,肯定打败他们。”留柱子佯装打不过对方,用一只手挡着头和脸,另一只手边扬水边往后倒退,准备转弯。可这一退不要紧,结果踩不着底儿了,他不会游泳,吓得急忙用双手乱划,大喊了起来,可是越划离岸越远,身体在水中沉浮,最后只能看到几缕头发,我们都吓得大喊大叫起来,有的伙伴被吓哭了。这时一个钓鱼的大人听到呼救后,连衣服也没脱,就跳下河去,把留柱子救了上来。还好,留柱子吐了几口水,睁开了眼睛,并没什么危险。留柱子的爸爸知道后,还是很很的揍了他一顿,并严厉地告诉他,以后坚决不能再到河里去玩水。留柱子虽然表面答应了爸爸,但他却偷偷的跟我说,以后他一定要学会游泳,再不用爸爸担心,也不会让同伴看笑话,他那黑又亮的大眼睛里闪着坚定和自信的目光。

留柱子的父亲是生产队里的老马倌,他家是我家的西邻,过了他们家就是生产队的队部,队部的院子里是一个四合院。有时我们也常常去生产队里的队部玩,遗憾的是队部的院子里的有马圈和牛圈,牛马粪很多所以很脏,这时母亲就不许我们去那里玩。我上二三年级的时候,因为脸颊两边经常有大鼻涕,鼻子总干巴,我就总用手沾点吐沫往鼻子上抹。到了冬季天气寒冷时,脸颊两边被冻得通红,还带有大鼻涕,大人们都管我叫“大蝴蝶”。在学校班级里同学们都嫌我埋汰,不愿意和我同桌,老师也常批评我卫生不好。很长时间里,我都是一个人单独坐一张桌子,尽管如此我的各科学习成绩都是很好的,班主任老师也经常表扬我,同学们也很羡慕我。

童年时在故乡往事和有趣的故事很多,只要一打开记忆的大门就很难在关闭。奔腾的蚂蜒河水川流不息,童年时在蚂蜒河边的故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每当盛夏我和伙伴们在蚂蜒河边游泳嬉戏,抓鱼等,记不清数不尽。到了冬季,我们也常和大人们去蚂蜒河的冰面上打冰洞用网捞鱼。有一年的冬季,我在河里冰窟窿旁边捡冻鱼时,一不小心就掉进了冰窟窿里,当时我本能的张开双臂卡在冰面上。就在这危机时刻,一个邻屯王叔叔,迅速跑到跟前把我紧急的从冰窟窿里拽了上来,及时的挽救了我的一条小命。不然时间久了,我的双腿和双手冻得失去了直觉,就会沉入水底没命了。王叔叔把我拽上岸后,又立即把我送进岸上老船口房子里,在热炕头上暖和起来,因为当时我的腿和棉裤都冻在了一起。还及时的通知了我的家人,母亲知道后从家里拿来干衣服给我换上回家了。后来我和家人又多次去感谢王叔叔,从那以后,我就再也不敢单独去冰窟窿附近捡鱼了。

时光流转,岁月悠悠。一转眼我离开故乡李家店屯四十一年了,从此以后就在也没有回去居住过,偶尔几年回去一趟也是走亲戚,来去匆匆。如今我早已退休了,暮年的梦境里常回童年时的故乡,不知为什么,那村,那屯子,那条河,那个穿着水兵衫的伙伴留柱子,还有一起玩的伙伴们,常出现在我的梦中。于是有一天我驱车回到故乡,可是,眼前的一切都不是童年时的模样。进屯一打听,原来的土草房早就在几十年前就没有了,取而代之是家家宽敞明亮的大砖瓦房,街道都是水泥路面。还有很多的乡邻们都在县城里买了楼房,他们春夏秋季开着小汽车回到屯子里耕种农田,到了冬季打完场卖粮后回到县城里去猫冬了……。

我站在故乡的高处环视着故乡李家店屯,一片繁华,一片喧闹,还有那绿油油的稻田。曾经梦想着有一场美丽的遇见,说一声,原来你还在这里。但,这真的是个梦。家乡变了模样,美丽了,现代了,更具有城镇化特色了。只有那条尚方公路早已变成了宽阔的水泥路,依然静静卧在原地,叙述着曾经的故事,如今铁科高速公路途经故乡李家店屯附近,路过县城正在建设中,据说在2024年底建成通车,这条高速公路的建成,结束了延寿县和我的故乡,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我一边看着故乡李家店屯,一边寻找着那童年时扯不断的乡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