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千岛日报2023年4月4日第9版刊登池朝兴文章
《昭示中华民族同根共祖 祭祀黄帝薪火相转》。感谢编委编辑老师们!

昭示中华民族同根共祖
祭祀黄帝薪火相转
清明谒陵扫墓、祭祀先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每年的公祭活动突出民族认同、国家统一、文明传承、自强创新的主题,着力昭示中华民族同根共祖、和谐发展的理念,充分表达民族和民众的共同意志和共同情感。
黄帝与炎帝都被看作是华夏民族的始祖,因而,人们往往称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
如今,清明节即将到来,我们整理皇帝陵和祭黄陵的有关资料,以一起来纪念和缅怀始祖精神。
天下第一陵黄帝陵
黄帝陵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之巅,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是《史记》记载的唯一一座黄帝陵。山上有中国最古老、覆盖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柏群,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
黄帝陵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又称华夏第一陵、中华第一陵。
1961年3月,黄帝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
2006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黄帝陵祭典)活动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3年11月,陕西省启动黄帝陵祭典活动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工作,旨在弘扬传承中华文明,团结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维护黄帝陵祭典活动唯一性和至上性。
2014年8月,黄帝陵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2018年12月入选2018魅力中国城文化旅游魅力榜年度魅力文化景区,2018中国西北旅游营销大会暨旅游装备展上入围神奇西北100景榜单。
黄帝陵祭典大致可分为公祭、民祭两种形式
轩辕黄帝开历史之先河,创中华之文化,被奉为中华民族始祖。为了纪念和缅怀始祖精神,先民就有了隆重的祭祀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黄帝陵祭祀越来越受到海内外华夏儿女的关注,祭祀规模也日渐隆重,祭祀黄帝已成为传承中华文明,凝聚华夏儿女,共谋祖国统一,开创美好生活的一项重大活动。
黄帝陵公祭活动在每年清明节的时候举行,它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主要就是为了祭奠华夏文明的始祖-轩辕黄帝,主要地区有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以及河南省新郑黄帝故里等,为的就是促进民族团结,宣传爱国精神。
一年一度的清明公祭、重阳民祭黄帝典礼已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和民族感召力的民族盛典。黄帝陵祭典已经形成一种民族认同的文化,注重“形祭”,更注重“心祭”。
例如:壬寅(2022)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活动于2022年4月5日上午九点五十分在延安市黄陵县黄帝陵桥山祭祀广场举行。公祭典礼活动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通民族发展血脉,铸牢民族共同体,增进民族凝聚力,继往开来,勇毅前行,共同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篇章”为主题,采取多种形式,营造“四海同钦、缅怀初祖”的氛围,表达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黄帝陵、一起向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的民族情感。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受到了陕西省政府及文旅厅各位领导的高度赞扬。黄帝陵已经成为中华儿女寻根溯源的精神圣地。
近代史上最有历史意义的国共两党共祭黄帝陵
历代祭祀黄帝的活动从未中断,《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载:“黄帝崩,葬桥山”。在黄帝死后的几千年里,历代祭祀黄帝的活动从未中断。从虞、夏、商、周到秦、汉、隋、唐、宋、元、明、清,除了有的时段将黄帝同时作为“天神”、“帝王”祭祀外,都无一例外地将黄帝作为祖先祭祀。
1937年4月5日,为营造国共两党共同抗日的气氛,在中华民族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之际,国共两党分别派出代表,共赴位于桥山的黄帝陵,举行国共两党共同公祭黄帝陵仪式。林伯渠(林祖涵)代表中国共产党,张继代表国民党。林伯渠宣读了毛泽东亲笔撰写《祭黄帝陵文》,祭文如下: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
聪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世变沧桑,中更蹉跌。越数千年,强邻蔑德。
琉台不守,三韩为墟。辽海燕冀,汉奸何多!
以地事敌,敌欲岂足?人执笞绳,我为奴辱。
懿维我祖,命世之英。涿鹿奋战,区宇以宁。
岂其苗裔,不武如斯。泱泱大国,让其沦胥?
东等不才,剑屦俱奋。万里崎岖,为国效命。
频年苦斗,备历险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
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
还我河山,卫我国权。此物此志,永矢勿谖。
经武整军,昭告列祖。实鉴临之,皇天后土。尚飨!
祭词歌颂了轩辕皇帝建立华夏名字的丰功伟绩,列数了近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呼吁各党各派,团结抗日,还我河山,卫我国权。全文壮怀激烈,气吞山河,被誉为共产党人誓死抗日的“出师表”,也唤起起了全民抗日的觉醒。
毛泽东亲笔手书的《祭黄帝陵文》原稿,还原封不动地陈列在黄帝陵所在的轩辕庙内供案上。毛泽东撰写的《祭黄帝陵文》已刻写成碑文,耸立在黄帝陵所在的轩辕庙内西侧。
两岸咫尺天涯,但台湾同胞对黄帝的祭拜,从没有断过。
从1951年起,退往台湾的国民党当局每年清明都要举行“‘中枢’与台湾省各界遥祭黄帝陵典礼”。
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传承:
1、历史文化价值:
黄帝陵祭祀是中华民族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传统。几千年来,伴随着民族历史的发展演变,黄帝陵祭祀所衍生出的文化积淀形成了十分丰富的文化精神内涵,对于研究中华文化发展脉络,探索中华文化之源,启迪后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
2、艺术价值:
黄帝祭祀过程的服装、旗仗、供奉、木刻、花供(面花)、剪纸、乐舞等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所折射出的黄陵民俗文化,及其传承历史,在陕西乃至国内都具有很高的地位。发掘、整理、保护这些文化艺术表现形式,不仅对丰富和完善黄陵民俗文化乃至中国文化艺术都将产生一定的作用。
(池朝兴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百面战旗红》都市头条岭南作家发布平台,都市头条岭南作家主编,作者简介:

池朝兴,作品走进社区、学校、歌坛、书法、央视、国际的作家诗人;多篇作品发表或获奖于国内外书报刊杂志或网络;出版诗集《金色的希望》《金色的阳光》等。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行,弘扬人间真善美。
广州市城管执法局退休干部(正局)、关工委副主任,广东五星志愿者,罗援将军主持的《百面战旗红》都市头条岭南作家发布平台主编,千岛日报《中华文化》编委,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学会、中国诗歌网、广东省作家协会、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广州市荔湾区作协会员,广州市海珠区作协文创委副主任、宣传媒介部主任,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签约作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