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怀想》
朱鸣鹏
记不清从几岁的时候开始,每年逢到一个叫清明的节日,父亲都会割几枝柳条,拎一沓火纸,扛着铁锹,带着我们姊妹仨,一起去南山的一个荒坡地,上坟。
那时候我们实在太小,不太懂得上坟的规矩。一路上,满山遍野的,到处都是山花野草,真是好看。我们采野花,拔茅an,挖双芽,你追我赶的,油菜地里捉迷藏,追着山雀到处跑……
等父亲挖土盘好了坟顶,便远远地叫喊着我们,要烧纸磕头了。他叫我们规矩些,在祖宗们面前不能闹,不准笑。看着父亲虔诚的样子,我也似乎感觉到,列祖列宗都在看着我们。于是,都不敢说笑了,面对着每丘土坟,都一一烧纸磕头。“少年不识愁滋味”,其实,那时候,只感觉上坟挺好玩的呢。
到了大一些的时候,每逢清明,父亲好像多是带着我去上坟,因为我是长子。他一一指着每座坟,告诉我,哪是祖父母的,哪是爷爷奶奶的,还讲他们的经历,怕我忘记了。
忽然有一次,又是一个清明节,父亲指着两块空地说:“大鹏啊,那两处是我和你妈妈的,将来你就把我们葬在那里吧!”
面对父亲突如其来的“遗嘱”,半晌,我无言以对!
我隐约觉察到,父亲说这句话的时候,神情很凝重、很伤感……
我伫立在小山岗上,长长地叹了口气!望着那两块荒野空地,我第一次强烈地意识到:生老病死,无人幸免;生离死别,残酷无情!人世间并没有永恒!
看着父亲的白发,望着空地的荒凉,我鼻子一酸,背过身去,热泪夺眶而出……
从此以后,清明节对我来说,便成了一个沉重的节日!总担心父母会突然离我们而去!
不知过了多少年,在一个秋天的深夜,恍惚中,忽然从卧室窗外传来父亲颤抖的声音:“儿啊!你……妈妈……过世了!”
如晴天霹雳,我的脑袋一下子懵了!立马弹跳而起,冲向妈妈的房间,呼唤着妈妈,使劲拽着妈妈的手……一切毫无反应,妈妈已经离开了我们。此刻,天~正下着雨,冰凉!但~我并不死心,要做最后一次努力。拼力找来了手扶拖拉机,央求车主,帮妈妈拖去医院抢救!雨,一直下着;路,泥泞难行!好不容易连推带拖,赶到了最近的莲塘医院,但一切努力,都无力回天了!医生说:人,早已死了!我朝夕相处、相依为命的母亲,就这样——生命永远定格在了61岁!
后来分析,是积劳成疾引起的冠心病,夺去了母亲年轻的生命!
按照父亲的意愿,我们把妈妈葬在了选定的那块墓地。坟地便多了一丘新坟。
此后的清明节,只是我们姊妹几个去上坟了。父亲总是回避和我们一起去,他总是一个人去,可能怕我们看到他伤心的样子。
母亲过世后,父亲的身体便日趋衰退。没过三年,就追随母亲而去。我们把他葬在了第二块墓地。
两世恍惚双亲难再,德高望重永记心中!
有人说,扫墓祭祖,是为了对得起亡灵。我倒觉得,更是为了安慰活着的人的心愿。死人是看不到你的,只有自己看得到自己的行为,感觉到自己的灵魂。缅怀先辈高贵品质,光耀家族优良传统~这才是扫墓的真谛!
,
作者简介:
朱鸣鹏,江苏盱眙人,笔名“山野的风”。自由撰稿人,偏爱散文和现代诗。写清新、淡雅、浪漫的文字,任灵魂挥洒!代表作有《听月亮讲故事》《秋短雨长》《落雪无声,岁月有痕》《故乡的背影》《屋檐下的雨季》《心灵之旅》《灵魂深处有桃源》等。《文学与艺术》网络平台特约作家。一部分作品散见于地方报刊和网络媒体,组诗《秋韵流淌》被录入《中国当代诗人佳作选》。于报刊及微信平台。《中外华语作家》签约作家。人生信条:善待此生,知足常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