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冬之后是春暖花开
文/李晓风
一
好久没写文字了。好久没读文字了。也许追其根源,非得找出个缘由,大概是年末那场始无前例的疫情,甚至再向上追溯到三年前,那个叫“新冠”的词刚出现时。三年的防疫,胆战心惊,黎明排队,深夜排队,等着做检测,周而复始,仿佛没有穷尽。但无论怎样,检测毕竟有国家保护,病毒没有快速蔓延。直到年末,“放开”了,全国百姓九成感染,而且熬过“转阴”之后,还会有绵绵不绝的后遗症。
身体的的所有器官、部位都轮换着发生异常,抽了筋骨,浑身无力,让人不由得产生恐慌,这往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啊。后遗症导致了空虚症,幻灭症,实在不知道该写些什么——脑子短路了,天赋的灵光语言枯竭了,无数次打开空白文档,想写点什么时,只得搁浅,望白屏兴叹。
看着身边的人都活得生龙活虎,过日子蛮有心劲头,我如此沉沦渐渐地有点不安。今天慢慢地理了下思路,摸索了下断断续续的脉络,渐渐地也有话要说了。
去年12月13日“放开”后,下旬末,我中招了。或者说先生提前一天中招,本没多大面积的单元房,尽管我独卧另一室,但隔离不彻底,病毒穿越薄墙壁,穿越薄口罩,穿越喉咙和气管,脆弱的身体到底还是没躲过病毒的追杀——第二天,到班上后,觉得浑身发紧,一量体温,天,37.8度,得,我也步履后尘,紧随其后地发烧了。
幸亏接触的人不是太多,我中午没回家,索性吃了包封控前存的方便面,脚下绵软无力。吃了两粒感冒胶囊,,接下来,便是大量地喝热水,热水似乎根本阻挡不住病毒的侵袭,身体继续酸痛,等我烧到40.2度时,拿起手机,自拍了一张红润的脸,备注了下40.2度,心里暗想,若是不久于人世,这张手机照片,权当遗像吧。这样一想,反倒冷静下来,听天由命了。否极泰来,物极必反,体温后来竟然慢慢退了些,等到下午5时下班时,我量了下体温,已是37.3度。我只烧了一天,或者更精确地说,只烧了8小时,没再反弹。
以后的日子,我们症状异乎寻常地趋于同步,一起咳嗽,一起乏力,一起各种器官不同程度地痛。活着就好,大难临头,夫妻还是比翼飞,互相照顾,轮番做饭沏茶斟水。生活的细节繁杂无序,此时还能指望些啥呢?
我真觉得自己快不行了,咳嗽得从未如此严重,几乎咳出肺来,几乎呕出胆汁来,无论站着还是坐着,都是难受得不行。不敢洗澡,宁愿整天臭哄哄。挣扎上班,去附近小超市买菜,都马虎地喷几下香水,总怕碰上嫌弃的目光,及其下意识地拢嘴掩鼻侧目动作。
新闻上,短视频上,都看到各种名人,不同年龄段为国家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皆“因病”去世,享年不同俗岁。触目惊心。
隔着步行五分钟的距离,我也不敢回娘家,我和母亲姐姐总是电话联系,亲人总是鼓励我们多吃饭,多喝水。让我的心倍增温暖和甜蜜。
儿子在外地上学,他说不回来了,原因是导师让他们几个学生干活。其实,我们是后来他回家时才知道,学校里大部分都阳了,宿舍里几个孩子无一幸免,大家住在一起,共扛病毒,有药共享,有水共喝。但他怕我们挂念和担心,自己在宿舍里硬扛了几天,转阴了,才给说。这小子,也知道心疼大人了,心里又增加一分感动和温暖。
先生那几天又参加了两个好友亲人的葬礼,我们的不适都有些反弹,但几天过后,病毒和自身免疫力激战了若干回合,鸣金收兵。这战场的烂摊子,还得收拾啊。
二
2023年可能会更不寻常,打了一年的俄乌战争还在继续,疫情的发展变化也没定论,这几年相继登台的妖魔还在表演,说有个“甲流”在蔓延,说其威力不亚于“新冠”。从人类文明的发展看来,善恶争斗,胜败难料,因为善有底线,而恶的病毒反而会不断变异,呈加速度地攻击人体,显示出流氓和阴险的嘴脸。但人类当然不会坐以待毙,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最后和谐共存。
厂区附近的城中村哀乐很是频繁,这个疫情致使多少人躲不过,不得而知。成千上万的无辜生命倒在春节之前,定格在这个传统节日里,使原本应该快乐的日子蒙了一层阴影。
但是,国家宏观调控防疫治疗政策,我们的医医务工作者在这场没有销烟的战争中,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值得称颂。“好好过好每一天”,是我对全世界疫情之下的人们微茫的祈祷。
疫情中听到最多的词就是拐点和反弹,拐点和反弹,实际上是同义词,都是改变了当下的状态。但拐点是希望,是数字下降的时点;而反弹,则是复发,是重感,是人类面对疫情时的悲哀和无奈。
乐观地想,人类历史上具有变革性的突破和创造,都是在最深的夜最苦的难下,才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变革,比如现在疫情带给人们的思想行为习惯上的变革。这些的改变,真的应该对在这漫长时光的防疫中始终坚持奉献的社区工作者、医务工作者们说声谢谢,他们用他们的坚强行动,成功地为我们抵御一次又一次疫情的反扑,让我们该上班上班,该上学上学,该吃饭吃饭,安居乐业。同时也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出门带口罩,聚餐用公筷,越来越多的人都在实践着。
有人说,人生的三种境界,辛苦地活着叫生存,体面地活着叫生活,明白地活着叫生命。我为了简单生存填饱肚子,经历了多年的艰辛;为了体面生活的梦想,也曾热情努力,发奋图强;到如今,我人到中年,才为了自己宝贵生命认真思考。说起这些,想起我们本地的历史名人,马周宰相。他少年贫苦而爱学习,后来当了唐朝宰相,劝唐以隋为鉴,体恤民众,多有著作,呕心沥血,为大唐的兴盛作出杰出的贡献。借前人之史,化今人之行,带给我深刻地思索。
严冬过后是春节,今年的街头燃放鞭炮的声音异常响亮和持久,尽管小区也在群里通知,“严禁燃放烟花爆竹”,怕“污染环境”。但是,这“放开”后的悲欢离合,真的需要一场轰轰烈烈的鞭炮、需要一场美轮美奂的烟花来驱散人们心中淤积了太久太久的阴霾。美丽的金牛湖畔,阔大的广场上,聚集了不少的人,当然也聚集了响彻云宵的巨大响声和人们发自肺腑的欢呼声。
海棠、杏树、李树、玉兰都被春风唤醒,随着花期盛开,杨柳吐绿,街上的行人多了起来。店铺开张,企业复工复产,整个县城一片繁华热闹景象。四季轮回,严冬之后是春暖花开,这是亘古不变的天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