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 近 延 安
作者:韩建中
悄悄地踏上这片被鲜血浸染的土地
生怕将你从梦中惊醒
轻轻地吮吸久违的思绪
惟恐嘣嘣乱跳的心从胸腔中跃出
我来了 延安
春雨霏霏的日子
我触摸到了你那宁折不弯的勇气
开启回忆的岁月
我千次百次地吻你拥你
撕开思念的面纱 我
看到了宝塔山下头顶红星脚穿草鞋的挺拔身影
看到了枣园不灭的油灯
看到了上绣纺织能手的锦旗
看到了世界上唯一的一所流动大学
──抗日军政大学
没有誓言
贴心的话语根本无法用简单的文字表述
没有纠缠
革命从来就拒绝卿卿我我月下花前
没有泪水
我们的心早已连成了一片
没有祝愿
祝愿已化作前进的源泉
亲近延安
不要仅仅停留在为她涂脂抹粉梳妆打扮
不仅仅只是现在将来
而是永远
永远
山丹丹花开
打开记忆的存折
再一次返回到如火如荼的年代
当罪恶的子弹射来时
一颗颗年轻的红星陨落在黄土高坡
山丹丹
也从此染上了生命的颜色
忘不了那一条乘载着中国命运的游船
在那里
我们找到了光明的起点
忘不了南昌城头那划破黑夜的枪声
是她
点燃了一个民族千万丈的气焰
忘不了呵忘不了
忘不了燎原了井冈山燎原了陕北
燎原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的星星之火
更忘不了那篆刻在雪山草地上的诤诤诺言
历史是一本沉重的教科书
记录着华夏大地不屈的抗争
岁月是一帧纯金的纪念卡
存储着九州儿女响彻寰宇的声音
而这年年盛开的山丹丹花啊
正是中华民族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执著
是无数鲜活的生命堆砌而成的永恒
不死的信念
高唱着把牢底坐穿的壮歌
寻觅
不要高官厚禄
不要富贵荣华
不要光宗耀祖
只要一碗黄灿灿的小米稀饭足矣
面对邪恶你毫不在意
用那爽朗的笑声
将疯狂的枷锁一次次击溃
每个人都渴望自由
但是对于你
却将“自由”二字理解得更为透彻
自由
不仅仅是能够活着
而是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也曾迷茫过
也曾彷徨过
但无论怎样的曲折
也扑不灭心中那团渴望自由的圣火
迎着枪林 跨过弹雨
只为证明共产党人的光明与磊落
只为唱那首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的主题歌
出师未捷身先死
常使英雄泪满巾
无情的灾难
可以夺走一个人的躯体
却夺不走共产党人不死的信念
站在你的墓碑前
又一次听到那惊天地泣鬼神的诗句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体怎么能从狗洞里爬出……
奉献
六十年前
万里之遥走来一位蓝眼睛高鼻梁的医生
寂寞的黄土地从此多了一位生命的救星
一个流动的战地医院
一位不知疲倦的老人
一个没有白天黑夜没有上班下班的季节
一句掷地有声的心声
——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休息的
放弃了安逸与舒适
抛下了天伦与亲情
遗忘了西餐与鸡尾酒
扔掉了金钱与名利
捧在手里的唯有那本发黄的《共产党宣言》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每一个有良知的后来者都不会忘记
在中国革命的洪流中
曾经有这样一位高尚的人 纯粹的人
有道德的人 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有益于人民的人
他的名字叫白求恩
为人民服务
不是口号
而是一群人生命的结晶
不是空洞的吹捧
而是一个民族不朽的魂灵
在你的身上
看不到丰功伟绩
听不到豪言壮语
烧炭人的故事
却永远烙在了父老乡亲的额头
翻开那页滴血的日记
红米饭南瓜汤挖野菜也当粮的日子被唤醒
缺吃少穿 缺衣少药
甚至没有了冬日里取暖的木炭
自己动手 丰衣足食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伴着一曲高亢的白马小调
你用吃得半饱的身躯托起一簇希望之火
温暖了凤凰山的窑洞
温暖了枣园的石桌
还有王家坪的土炕杨家岭的早晨
无名的野花为你哭泣
双飞的蝴蝶忘情地为你舞蹈
你用年仅29岁的生命
书写出人生最美的乐章
——为人民服务
【韩建中】男,河北平山县人。十六年军旅生涯,曾获第七、第八届总后军事文学奖,著有作品集《梦魂》,现居北京。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