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宇,作家,自由撰稿人,上海出生,现定居日本。出版个人诗集《世界之外的雪》(上海文艺出版社)和《刻在墙上的春天》(上海文艺出版社)
【灰烬中的片言只语】
诗/ 戴宇
2023年2月28日
似乎好久没有写诗了
其实,是诗
在读我
我们在春天谈论着春天
因为春天
总是那么的遥远
而那列通往春天的列车
途中总是发生故障
当我们躲进童话世界
相信岁月
一直都在背后微笑着
因为我们确信
所有的理性都躲藏在感性的背后
而所有的感性都是灵魂的暗示
从上帝的伊甸园开始
左手与右手博弈的结果
我们的祖先
一直都是它们的牺牲品
眺望着
深冬老去的背影
以及那本听雨的笔记
那些层层突围中的悲伤
这一切
好像就是一场梦
那么,是否应该有理由绝望
该放下的
就应该放下
因为没有人能真正明白
包括我自己
风轻了
云,也就淡了
在时间的地平线上
望着那缓缓升起的星球
十字军的军旗
将在金木水火土中再次重生
仿佛一直都在蓝色的轮回之中
而我们
也一直在重演着
古老的故事
重生日子里的面对
评论:今音(雍赓)
这首《灰烬中的片言只语》七段三十九行,段落形式跑的是单数。而评论题目中的重生理念的形成也来自于单数的一。有许多诗歌写天写地写景观写人,但是从更高更宏大的层面上去写派生与生发的似乎还不多,比如“上帝”、“伊甸园”、“十字军”(参考第四段、第六段)。
它们所担负的是次强和强的旋律角色,同时也和第一段与第三段的渐起生发形成了一个对照,比如对照前三段的铺垫和第四段诗核的关系,但是就诗核而言,其实是作了双向排列,比如第六段的“十字军”和“金木水火土”。这也显示出了这首诗和常规不一样的写法和结构的方式,是立足于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所作出的判断。
诗歌创作的独立思考,首先是摒弃沿袭,其次是颠覆常理。沿袭是过去传下来的一套所谓的经验之谈,常理是指书本上的既定标准。认识了这些,会对自身的重生理念标准产生不止一个双标,甚至还有多标。
现在将此作为一个看法,来对这首诗歌的七段进行一次赏析,就会发现诗歌在处理上没有绝对抛弃传统的精华理念,比如第六段第四行“金木水火土”。像这种的有意识,对重生的理念开拓,起到的作用是对根基的认识态度转变。作为一个人,在“云”之下,又在“地平线上”,这个上下又何止五千年。于是诗歌提出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制约,另一个是敬畏。
一个人不可能像秃子头上撑洋伞无法无天,但是,“古老的故事”一直在重演(参考第七段),也就是说,看似的不可能其实在这个上下几千年的圈子里都已经发生了,而人一直都在其中重生和轮回,甚至一代一代的繁衍和感悟,也都写成了书在传承。
在这首诗歌当中值得关注的是第六段第三行“十字军的军旗。”谈历史、写历史、颂历史,从故事的角度去看并没错。但是,“金木水火土”对重生的制约和影响至深,已经超出了一般人所想,包括疾病、癫狂、愚昧、大义、效忠,都是重生的产物。尤其在面对的时候,绝望也罢,深冬老去也好,都不影响重生的反复。世界上只要有人类存在就会有战争,有战争就会有人上战场,比如十字军。
作者:戴宇
评论:今音(雍赓)
荣誉顾问:关敏仪 然空 萧潇 秋秋
胡晶清 施国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