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午后两三点钟,集市上人流渐稀,父亲和我背、扛、抱着各种年货满载而归。虽然大半天我没停脚儿,却居然没有一点饥饿感和疲劳感。到了家,我迫不及待地把画筒放到新编的炕席上,大声喊来家人,然后小心翼翼地展开,刹时,屋内便飘出了年画的油墨清香!家人们聚拢过来,擦亮眼睛细细地打量着新买的年画,一边欣赏一边评价个不停。虽然离过年还有几天,但是我的心情已急切得不能再等了,一个劲儿地央求母亲赶紧和面、打膙子、贴年画。于是大伙一通忙活,年画稳稳地贴上东间屋的土墙上了,这样,客人进屋第一眼就能看到墙上新买的年画……
年画刚刚贴好,我就一溜烟地跑出家门,喊来屯中的小伙伴到我家欣赏年画。几颗黑脑瓜围着墙上的年画,不懂装懂地欣赏起来,有的还忍不住用手摸摸年画光滑油腻的纸面,稀罕得不行!此时,家里家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整整一天,全家人都在兴奋中度过。到了晚上才忽然发觉:一整天我居然水米未进!匆匆吃过晚饭,躺在滚烫的土炕上,借着灯光,两眼还不断地瞄着墙上的年画——有了年画的陪伴,每一宿都睡得香甜踏实哩……
次日清晨,我像旋风一样跑到别人家去看新买的年画。年画,成了那个时代每个家庭中最隆重、最实用的文化大餐,是一种精神享受!年画是我的“文学启蒙师”——我就是靠着墙上的年画,认识了很多汉字。它不仅是年节一种五彩缤纷的点缀,更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与工具。同时,年画也拓展和装饰了我最初的梦想:各式各样的年画“告诉”我——该怎样做人,要做什么样的人。尤其是年画上的那些英雄形象,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红色的种子。时至今日,它依然影响和导引我堂堂正正做人,坦坦荡荡做事,为国尽才,为家尽孝!
时下,传统年画在年集上越来越少见,卧室的墙壁上也被壁纸占了“领地”。想起来心里不免有一丝遗憾,可细一想,又很欣慰: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年画”,日益强盛的伟大祖国不就是当今全球巨幅耀眼的一张“年画”吗?这幅风光无限的年画,全球都在欣赏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