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作家刘应举老师的佳作《晨间寄语(48)》「飘舞的剑」(3281辑)

晨间寄语
都知道,北京人的方言儿话音很重,形容对自己熟悉行业,简明扼要,两个字就能说清楚,儿活音“门(儿)清”,说门字时,张开上下嘴唇发声的同时,将舌头上卷,其声音在门字和儿字之间、短促且轻,清字稍重,全国大部分省市读清字相似,你说不说普通话都是“清”字的音。这里不是研究北京方言,而是以“门(儿)清”指定对某个行业的熟悉或操作。
前不久和家属上街去给孩子们炒玉米花,我们这里叫包谷花。这个“炒”的行业不热门,更谈不上是挣大钱的行当。老话说,“井边打水,有个前来后到”,我们在等待别人轮流的过程中,清晰地感受一回个中情景,感觉这种半机械化的操作,其实也很有它的技术性。无论任何人,你只要认真观察,一定会有心得体会。
业主是位年轻女子,长得清秀干净,个子适中,整个人一直都在忙活,几乎没有时间与客户答问,最多只回答你多少钱炒一斤,几番操作,感觉该女子对她这一行,跟北京人的方言一样:“门(儿)清”。想写这篇作业,主要想写写这位年轻女子。
年轻女子的操作间光线较暗,刚进屋时眼睛要稍作适应,才能看清室内陈设。这是一间以临街护栏搭建的棚屋,室内大部分空间都是堆煤,釆光靠门开着和侧面一搭建缺口。剩余空间就是她的爆米花机、小火炉、爆米花时用的大小口袋。年轻女子坐在一张独凳子上,面向门外,所以能看到她“眉清目秀”,因为她头戴帽子,面口罩,还可以看到她的耳环和帽沿下刘海,好衣服被大围腰、袖套遮挡了大部分,但我家属说她穿得好,还讲究。
时下风行抖音,前面叙述年轻女子一直都在忙。拿眼朝她,原来,人家一直在忙着线上直播,右手不停摇米花机,左手打开智能手机,大眼睛忽闪忽闪,嘴巴呱唧呱唧的、语速不慢的普通话,虽然不标准,但是她的米花、包谷花、高粱花、薏仁米花,这花那花的发声,应该是说清楚了的。
都说要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状元。年轻女子在昏暗的棚屋里,在空间不大的陋室里,在她两手嘴巴都忙个不得闲的氛围里,营造一个别样的世界。恰到好处的是,仅凭开着门的采光,勿需背景华丽,反正在光线强弱的对比下,她全然展现在自己直播的光彩里。没有现代年轻女人们的浓妆粉黛,也没有嗲声嗲气的矫揉造作,就凭对这冷门技艺的执着,把个爆米花的这花那花生意,做得有声有色。我们在等待轮流中拿走包谷花,那个时段,她已收入上百元,在这春花盛开的季节,年轻女子在这临街护栏边,一花独放,不用旁顾,开在自己的世界,开在自己的家庭,开在儿女上学路上的心里…,谁不以为美?
新的一天,早安!
2023.3.26
8827882571.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