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记:是日,熹悦和境茶书院。春风扑面,花开满园。新朋老友聚于萧含“《孤鹜秋水辞》春咏会”。饮茶,品诗,聊天……弦歌婉转,花下流连。新韭扁食,唇齿留鲜。诗酒趁春光,皆是相见欢。
2023年3月19日,周六。多云,有微风。应萧含(韩联社)先生邀约,参加他的新作《孤鹜秋水辞》春咏会。疫情三年,我极少参加各类文学活动,与很多朋友很久没见,甚是想念。

一 相见欢
推开“熹悦和境茶书院”的大门,最先迎出来的是气质清雅的兰百合。我与她结识于“警民博客圈”,也在石家庄市诗词协会的文学活动上偶尔见面,她的散文,诗词都写得极好。

兰百合和萧含老师
进门后,见到萧含先生和夜莺姐姐。上次见到萧含先生和刘江滨主席,还是在2021年河北省散文学会的会员大会上。
我和夜莺姐姐都是省散文学会的老会员,很早就认识。在2018年涿州市“河北散文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活动时,我们住在一个房间。之后,就再也没见面。
茶书院院长天岚,正在忙着点火生壁炉。他一边煮茶招呼大家,一边添柴烧炉,忙得团团转。天岚是著名的青年诗人,任石家庄市作协副秘书长,低调谦和。我和天岚一起参加石家庄市作协组织的“沿着贾大山足迹前行”活动后,也有三年未见。

屋里还有一位教授和一位气质如兰的女子在喝茶。寒暄过后,得知女子笔名叫“百合花开”,也是井陉人。老乡见老乡,分外亲切。再深入攀谈,她和我弟媳竟然是初中同学。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百合花开是樊登读书会的签约作家,井陉作协副主席。后来读过她的文章,文笔流畅,极有见地。
给天岚带了高巍的诗集《叫一声花开》和我的散文集《有谁曳杖过烟林》。都是优秀的诗人,想必天岚会喜欢高巍的诗。能将高巍的诗集存于书院,让更多的人读到他的诗,是我们所有编者的心愿。
三三,无忧,王浩三位女作家,摄影家郭书生老师陆续到来。与郭老师在各种文学活动,经常遇见。三位女士都是新结识的。无忧、三三都擅长写散文。王浩最近专注于拜访书画家,写书画评论小有成就。
新朋老友相见,室内如春风融融,格外欢喜。

二 春风里
参会人员,各有俗务,到茶书院的时间不一。于是,寒暄过后,大家三三两两在屋内喝茶,看书,在廊下聊天,在花下留影。

王浩和萧含老师
书院的北屋,内有几千册图书,挑高六米的北墙,是到顶的开放式书架。西墙是上下两层书阁。书阁旁是一阔大的书案,可写字,可座谈,很多文事在这里举办,很多文学大咖,书法家,画家等艺术家,都曾在书院流连驻足。
廊下,有圈椅两把,岁月已经把它们淘洗得颜色泛白,露出沧桑的木本色。兰百合、三三、百合花开、萧含在廊下聊天。

夜莺和雪泥
院正中有修竹三两丛,随风摇曳,权做照壁;竹下三两只水缸,大的一只,有一搂粗,注满了水,我仔细一看,水底有尺长锦鲤四五只。因春暖乍寒,它们皆伏在水底冬眠。
院内西墙下,立有一副木质秋千架。大门西南,有腊梅两棵,盛花期已过,黄色的花朵渐萎。一株桃树在东墙的厨窗下,一株李树在大门东南墙下。下厨时,透过花窗,抬眼便可看到桃红李白。
两株辛夷花在院中,一白一紫遥相呼应,白如欲飞鸽,紫若翡翠盏,姿态万千,开得正好。天岚说:“种了三次,才养活了这两棵。今年到了怒放期。”
大家纷纷在花下拍照。萧含在桃树下与夜莺姐姐合影。美人隔花影,我说:“韩总,和美女拍照,不要总那么拘谨,笑一笑,十年少嘛。”
春风里,每个人在花朵的映照下,笑容可掬。
三 诗书汇

刘江滨主席
刘江滨主席最后到场。会议正式开始。
这大概是我见过的最轻松自在的座谈会,大家不备稿不念稿,畅所欲言,对作品以及作者的认知,从不同角度进行发言,爆料频频,欢声笑语一片。
江滨主席说:“联社兄,才气丰盈,下笔快,挥洒自如。对他来说,写作是一种享受,不刻意,不强求。他的文字,如果再讲究一点,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夜莺说:“萧含老师为人处世,天真烂漫,率真活泼,所以他的文字,激情饱满,呈现出一片赤子之心。”

天岚
天岚说:“萧含老师才华横溢,为人为文不拘一格,风流倜傥,创作颇丰。《孤鹜秋水辞》既是诗人怀古之幽情与古人的呼应,也写出当代人的心声。他没有拘泥于格律樊篱,而是旧瓶新酒,酿出了属于他自己的韩式酱香!”

无 忧
无忧说:“是韩总和刘总的支持,才有了我展示写作才能的机会。用贴近生活的故事和语言,介绍中医给大家的写作经历,让我明白一个道理,生活值得我们去深度挖掘。我要向韩总学习。”
我说:“文如其人。萧含先生博学而多才。所涉猎题材广泛,体裁多样。散文诗歌信手拈来。他的诗歌活泼的,生动的,有烟火气的,不端着。他的诗歌内容,尘事八九,沧桑一二。他说,自己的作品不是诗,是顺口溜。这是他自己谦虚的说法。所谓诗歌,不外乎两条,有诗意,有诗韵。这两点他的诗歌,都是具备的。”
王浩说:“我喜欢格律诗的严谨,也喜欢韩总诗歌的自由。”

百合花开和萧含老师
百合花开说:“萧含老师的历史散文,文字画面感很强,有张力,耐读。他的诗同样别出心裁。比如这首《游大寨纪念馆》。最后两句,‘风云多变幻,到此唯无言。’我也去过大寨,读过许多写大寨的诗,歌颂大寨精神。但我一子就记住了它。深刻,冷静。”
三三说:“我也是河大中文系毕业的,萧含老师是我的学长。读他的文字,感觉到他有一颗有趣的灵魂,返璞归真,如生活中的一股清流。在如今的社会里,能够保持一颗赤子之心,特别难得。”
“橄榄绿”说:“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萧含老师的写诗,是乐之者,乐在其中。他写生活,写旅游,写喝酒,连感冒也写首诗。可谓俯首是诗,仰首是歌。”
四 新韭鲜

看不到百合,我又回到茶书院。
座谈会已接近尾声。几位新结识的朋友正在发言。无忧已经在院子里开始收拾韭菜。
座谈结束后,大家一起动手做饭。
韭菜是无忧上午从自家地里刚割回来的,鲜嫩清香。肉馅是未能前来的平山郜慧琴会长提供的腌肉。我带了辣子鸡和鸡汁豆腐,萧含带的金凤扒鸡,在厨房里热了。

夜莺姐和几个年轻人择韭菜洗韭菜,我和无忧切腌肉剁馅。无忧是省中医院的大夫,常去敬老院,为老人诊病、做饭,她干活麻利,很快调好了馅。夜莺姐,王浩,三三大家一起动手包饺子。

期间,萧含和刘江滨主席过来客串了一下。说客串,是因为他俩进厨房时,包饺子已经接近尾声,于是每人包了一个,也算是参与了。我笑言,“一般大家能看到两位老总吃饺子,包饺子的镜头就很珍贵了。”
热腾腾的饺子出锅了。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皮薄馅大的饺子,韭菜腌肉味道鲜美,大家都吃的很尽兴。
我问起兰百合,怎么没打招呼就离开了?萧含说,她今天搬家,和大家见个面,匆匆回去了。原来如此。
五 弦歌远

三 三
饭毕,大家在院子的暖阳下围坐。
无忧是中医院的资深医生,曾在燕赵都市报开了一年多专栏,用文学的方式介绍中医养生。用她的话来说,“我是医院里写文章最好的,也是写文章里最会看病的。”
大家纷纷让她给切脉。她也一一分析病理,推荐用方用药。年过古稀的摄影家郭书生老师,也和大家分享养生经验。
三三带了吉他,我们说唱一曲吧。三三欣然响应。
吉他声起,刹那间,大家都安静下来。
沉吟低诉“声声慢”。“青砖伴瓦漆,白马踏新泥。山花蕉叶暮色丛中染红巾。屋檐洒雨滴,炊烟袅袅起。”老词新填,宛如阳光照进现实。天岚打造的熹悦和境茶书院,不正是在寻找我们精神的原乡,让心有所归,身有所依。

“这世界有那么多人,多幸运我有个我们。这悠长命运中的晨昏,常让我望远方出神……”仿佛是这尘世中的写照。我们这些人,因为共同爱好有幸相遇。欢聚是短暂的,在这悠长的生命中,每当我们翻看照片,读到文字,想起这些快乐的时光,微笑就在我们的心里。

夜莺姐姐喜欢京剧,专门带了话筒,唱了一段《范进中举》选段。韵味十足。

郭老师和萧含老师
郭老师和萧含一边听戏,一边在院子里溜达,穿花分叶,郭老师手舞足蹈,甚是惬意。
曲罢,余音袅袅,久久不散。
萧含说:“所谓雅集,就是大家找个理由,抛却人间俗务,从四面八方来到一间雅舍,做一些令人愉悦的小事,阳光照临,草木窸窣,温馨洋溢,随心顺意,小憩半晌,谈玄论道,欢声笑语,体味一重人间宁静与美好!”

是为熹悦和境茶书院《孤鹜秋水辞》春咏会散记。
二○二三年三月二十日
〔作者简介〕雪泥,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作协会员、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现任河北省散文协会常务理事,石家庄市作协理事,石家庄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