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只羊
文/ 刘志敏
(原创 《乡土文学白杨礼赞》
2023-03-22 发表于河南)
刘志敏老师导读:人与自然亲和,人和动物友好相处,是大自然平衡谐美的前提。在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球上,除了人类,还生活着许多种动物。它们是 人类朝夕相处的好朋友! 爱护动物、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珍惜动物的生命、善待动物的种群,是我们人类的神圣职责。只有人和动物友好相处,我们的世界才是完美的、幸福的!
这是一个有千年历史的商业大镇,自古商贸发达,流动人口众多。到了现代社会,随着常住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古镇更是呈现出百业兴旺的局面。改革开放以来,这里的餐饮业可谓风生水起,美食香飘邻近三县,特色小吃更是声名远播。
镇子北边的东西街道是已经建成的“商贸名镇”一条街。在一段不足五百米长的街道两边,竟开有二十多家的餐馆、酒店。单是为普通百姓日常所喜欢的牛、羊肉汤馆,就有七八家之多。这一路段,日夜车来人往,它犹如冰糖葫芦上的那枚竹签,结结实实地串起了这些不同风味的汤馆、酒肆。
为了招揽生意,留住食客,这里的商家们或起早贪黑,或创造特色,或提供优惠,念出了各自的生意经。在看似井水不犯河水、各自经营的背后,却是暗潮涌动,相互间的竞争自是十分激烈。
镇口,马路拐角处的这家羊肉汤馆已有些年份了。其店面不大,装修也颇一般,可生意似乎一直都不错!这是早春的一个黎明,时间尚在凌晨四点半,羊肉汤馆的店门已经早早打开了。汤馆老板和三个雇工忙碌的身影,透过玻璃门窗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店门外,一辆三轮车停放在那里,车厢里载有一只白色的绵羊。羊把头和脖颈探出了车厢,口中发出咩咩的叫声。那根拴在车厢上的粗壮绳索,牢牢地限制了羊的自由。如与陌路人的相遇,当这只羊发现有人从远处朝它走来时,似乎起了警惕之心,随即停止了叫唤。当我再走近它时,我不声,羊亦不响。它只是竖起双耳静静地望着我。清冷的马路上不见一个人影,邂逅一只羊,看着它无半点敌意的眼神,我的心里立即泛起了温暖的感觉。
走出镇外,路灯的灯光一直向远处延伸着,我的心也一下子亮堂起来,不觉加快了前行的步伐。因与羊的相遇,我的思绪也像从沉睡中被唤醒,古诗词中那些吟咏羊的名句,像一群调皮的孩子,纷纷跳跃着蹦入我的脑海里。最熟悉的莫过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北朝民歌里的诗句了。还有诸如“玉羊东北上,金虎西南昃”、“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等这些诗句了。我又联想到了“喜得马年成骏业,笑看羊岁展鸿图”这样的春联。品味着这精妙的对仗,心里又莫名地亢奋起来,如沐春风一般,我迈出的脚步也显得格外的高远!
又是一天的凌晨,当我再次行经这家羊肉汤馆时,老远就看到了那辆三轮车和车上另外的一只羊。我下意识地贴近这三轮车走,我看到了一副姣好的面容,还有那充满温和的眼神。咩咩的几声轻叫,这羊似乎在和我打一声招呼:早上好!看着这只膘肥体壮的羯羊,我心里起了善意,似乎想说些什么,却是欲言又止。
接下来的晨走过程中,我心里再起涟漪,我想起了少年时代与羊相处的岁月。四十多年前,我曾与孤羊独处过,也曾和群羊热闹过。十多岁时,家里养的那只老母羊,让我初识了羊是极通人性的动物;后来,跟随牧养人在野外放羊的经历,还有大冬天借宿羊舍躲避寒冷的记忆,让我进一步懂得羊是极合群的、又是可以抱团取暖的一个物种。
正是初春时节,随后的第三个凌晨,天气一下子变得寒冷起来,我仍然按时起床循着这条线路行走。这天,我并没有靠近羊肉汤馆这一侧走。不过,店门外的三轮车和羊,哪一个都不少。隔路望去,我发现这是一只脸上带有黑色斑毛的公羊。寒冷中,心里还在哆嗦的我,居然羡慕起羊身上那厚厚的“”棉装”了。从马路对面,这只公羊一直咩咩叫个不停,我疑心这时它是在向我炫耀!
走离了这家羊肉汤馆,我却进入了对羊的一些理性思考。羊是充满智慧的,但它们确实又是一个弱势的群体。多年以前看过的《喜羊羊和灰太狼》这部动画片,让我在忍俊不禁的同时,更多的是思考羊这个种群的命运。“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白云下面马儿跑”,《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这歌词中的“白云”我一直把它当作了白色的羊群。
颠覆我对“草原上的羊群是一幅流动的画作”这一美好印象的,是第四个凌晨我遇见的那一幕。这天早晨,可能是对汤馆前边的三轮车和车上的羊已习以为常了,我没有刻意去关注它们,可我清楚地记得走到街道拐角处的时间是四点四十九分。大约半个小时后,平时不喜欢走回头路的我,这次选择了顺原路返回。这是靠近羊肉汤馆的一侧。离上早读课的时间尚宽余,我边翻看手机边不急不慢地走着。走到汤馆前,我的视线无意中游离开手机,三轮车上的那一幕让我骇得七窍出魂:刚才还在咩咩作声,为汤馆招徕生意的第四只羊,这时已是身首异处。那是一个血淋淋的场面。屠夫还在不停地忙着。我产生了制止他的念头。我更想冲上去夺掉他手中的屠刀,报之以牙!不敢多想,我急急地逃离了这个地方。
接下来连续的几个早晨,我没有改变行走路线,却每次都刻意回避着这三轮车、这羊、这冒着热气的羊肉汤馆。我目不斜视地急急向前走,心里却总惦记着每天早晨来到这里的每一只羊的命运:这短暂的晨光该是它们生命的最后一刻,这汤馆的门外该是它们生命的最后一站。鲁迅笔下的杀人刑场和那人血馒头又骇得我血压升高,令我头晕目眩。我产生了从今以后不再喝羊肉汤的念头!
十二属相的所有动物中,我最钟爱于羊,因我的家里有多人属相是羊:我,还有女婿和儿子。这是我关注羊这个种群的一个重要原因。回避了多日后,我在思考着:该为这些很快要失去生命,将变为人们口中美味的弱者们做些什么呢?
到了第九天,我一改前几天多次与羊的回避。我走到三轮车前,掏出手机,怀着一种别人难以理解的复杂心情,颤抖着双手,从几个不同的角度给这只壮硕的羯羊拍下了几张照片。这只羊一定没有意识到,未来一小时甚或更短的时间它的生命就要终结。拍照时,它和我配合得也相当默契,那神情甚是自然。此时,我的心里却涌上了一种负罪感,我仿佛充当了刑场上最后拍照验明正身的那一角色。我的这一凡常举动,很快引来了店主人探头出来的异样眼神。咩咩的羊叫,一声紧似一声,我听不懂它要表达的本意,是感谢,还是埋怨?我只想通过相机,把它生命的最后一瞬保留下来,来弥补我心中的爱莫能助!
一辆油漆斑驳的旧三轮,一只又一只或纯白或黑白相间颜色的硕羊,还有那似乎二十四小时都不关门的羊肉汤馆,到现在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让我不能忘记。
又想到李白《将(qiang)进酒》里有这样的诗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哎,我想不明白:人和这羊、这牛,永远就该是这样的一种关系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