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笔名,守心,自由撰稿人。作品委婉深奥,表现手法则是用感觉的语言来进行结构。作品以自悦、自悟的通达,来显示作品的审美价值。
村口的那棵银杏树
——-怀念我的奶奶
文/守心
记忆羽毛般舒展开来
想起你
就想起村口的那棵银杏树
青石板。小扇叶。隆起的根须
泛着宝石的光
阳光 在一刀刀雕刻树影
再也听不到当初你追赶我的小碎步
量一量树干
看你干净的灰布衫上
沉静的栀子花
如何亮了明晃晃的岁月
嚼一颗青果
古老的传说被你的蒲扇摇散
在悲喜的剧情里
攥紧的是不争的叮咛
每次回乡
古树都会低头看我
漂泊的心可曾安好
世间万物,一言难尽
今音(雍赓)评论:
如果《村口那棵银杏树》的诗歌人物从小到大依旧在乡下,也就没有这首诗的诞生。如果没有漂泊,诗歌人物不会感觉“青石板。小扇叶”(详见第二段第一行),也不会有“量一量树干”的举止(参考第三段),更不会去“嚼一颗青果”。至于“古树低头看我”的感觉也就不存在了(参考第四段和第五段)。
第二段第四行是“奶奶”“追赶我的”力竭嘶吼。小时候的无人听闻,主要是指“我”,至于其他人更无须关心。能否看出这样的一个诗歌点,对理解诗歌的副标题“怀念我的奶奶”更富有情感色彩是在于回味。同时,诗歌也写出了时过境迁。奶奶是弱者,不是强者。
在尝试不断回味的过程中,也是否还能理解这首诗的题外话,弱者和强者之间的关系。现实中的强者只要轻言细雨,却能够令人倾听和令人思考,比如自己的顶头上司。对一首诗歌能作宽泛义的理解还远远不止这些,这就是由这首诗歌给我们带来的魅力。
如果没有这首诗歌,我根本就写不出这种角度的评论。因此确定奶奶为从小培养长大我的标志,其它事情都暂时放在边上。奶奶是诗歌的主干。否则,银杏树会显得单薄。这时候,会有无穷的感悟涌在人物心头。
我们所看到的诗歌五段,人物身上没有任何压制,因此在诗歌第一段的第一行这样写道,“记忆羽毛般舒展开来”。如果情绪上有压制,就不会写“舒展开来”,而是会用其它语言表达。于是,仿佛看到了人物的眼神有欣喜和柔和。这首诗也有造化万物的一面,可去心病,会使精神更加健康和豁达。
像这样的效果,我们称它为突破,比如突破境界。这个境界的基础是奶奶打下的。又于是,看到的人物心境是一个遵从本心,只是做了自己想做的当做之事,比如这首诗歌的出炉就是一个例证。同时,这首诗歌也从侧面讲了这么一个道理,人老不以筋骨为能。
人有力竭时,招有限制处。“小碎步”就是奶奶的招数。这个道理,如果站在生死之间去领悟,就容易想的通。然而,招式都有气势,而奶奶的气势在于“追赶”。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先谈感受,然后再谈往前走……
作者:守心
评论:今音(雍赓)
荣誉顾问:关敏仪 然空 萧潇
秋秋 胡晶清 施国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