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宋词的文化精神
宋词与唐诗,是中国文学史、文化史上审美形态完全不同的两座艺术高峰,但内在的文化精神却高度一致。
首先,无论是宋词参差变化的词体,还是唐诗整齐对称的诗体,都体现出中华民族崇尚和谐的文化精神。
诗词文化的和谐,是指和而不同,统一中有变化,多样中求统一。具体来说,唐诗外形方正,句式整齐,平仄用韵统一,但外方内圆。统一整齐的句式中,每联的句型句法却灵活多变,不能雷同;每句偶数字的平仄必须遵守统一规范,而单数字的平仄则可以灵活自由,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用韵虽然讲究韵位、韵字和韵部的统一,但同一韵部内的韵字却大有选择的空间,所以各首诗的押韵还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唐代律诗充分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规范与自由的统一、对称与变化的统一,体现出和而不同的文化精神。
宋词形体参差变化,但和谐优美,同样体现出和而不同的文化精神。词的句式长短不一、参差不齐,但词多分上下两阕,两阕句子大多相同。分而观之,上下阕的句式都长短不一;合而观之,两阕又具有对称感。词中每句字声的平仄不像律诗那样有统一的规范,而是依据原来曲调的旋律来确定,曲调抑扬变化,字声平仄也随之起伏变化,体现出流动的和谐之美。上下两阕平仄基本相同,重复的旋律体现出对称与统一。词的用韵方式跟平仄一样,每个词调既错综变化,又有严格要求,这就是“词有定调,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我们平时读宋词,觉得宋词的节奏感比律诗更强烈、更多变,原因就在于宋词长短不齐的句式中,平仄用韵又有规律的顿挫变化。宋代词人在复杂多变的词调中,创造了巧夺天工的和谐之美,将自由创造与原则规范巧妙结合,达到了多样且统一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