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哲诗赋定州作品






刘立哲诗赋定州作品
题定州古白果树
1966、9、20
古邑千年未见花,人传盛世绽新芽。
苍生祈福承情重,云压枯枝伴晚霞。
咏定州行宫雪浪石兼怀东坡
1968、9
墨玉何来雪浪纹,银河遗弃补天身。
蒙尘终有甘霖洗,黑白昭昭望日心。
再登定县古城墙感怀
1972、9、20
寻幽访古上残垣,巷陌平铺无字篇。
塔立斜阳身首老,风吹万木雀鸦寒。
新诗欲读文章废,故地重游旧韵删。
岁月多情休笑我,尘迷泪眼忆当年。
定州开元寺塔重修记
2001、5
历尽沧桑风雨残,神工盛世换新颜。
擎天拔地腰身壮,登顶开怀原野宽。
春绘千村铺锦绣,鹰翔万里展尧天。
祥云飞处神游远,梦废干戈不戍边。
注(1)定州开元寺塔为全国最高砖塔,高88米,清朝年间因地震塔身东北角塌落。
(2)此塔为北宋所建,因定州为北宋边陲重镇,为防北寇南侵有“料敌”之用,故又名“料敌塔”。
登定州开元寺塔抒怀
2004、10、4
定州开元寺塔乃中华第一高塔。居千年古塔下三十余秋,日见其风雨侵蚀残破状,岌岌危矣。幸逢盛世,修塔历十五载,于癸未年完工。次年仲秋携妻儿登顶揽胜,暮降始归,感慨系之。
弹衣拾级杖秋风,身近飞云鸟瞰城。
小巷寻家楼障目,远山衔日雁传声。
西来白马悲寒夜,天敛灵光避甲兵,
风雨千年容貌改,凭栏今醉万家灯。
定州古贡院观感
2005、11、4
耒耜传家谋稻粱,蓬头世代远书堂。
龙门鲤跳尾鳍短,枯井蛙鸣寒夜长。
星转浩天迎丽日,身随国运沐文昌。
今携子女三人拜,忝列虚名孔孟墙。
题定州子位吹歌
2006、5、2
田园古乐冠中山,糊口笙簧薪火传。
打枣声喧惊彩凤,放驴路醉戏游仙。
曲逢盛世千人和,海起新雷后浪翻。
春润歌乡根脉壮,一腔余韵白云边。
题定州文庙“东坡槐”
2006、5、11
宋哲宗元佑八年,苏东坡被贬为定州府知州,在定州文庙手植双槐,至今已九百余年,主干虽枯,但依然绿荫如盖。东面那株新枝向两侧伸展,犹如凤凰展翅;西面那棵则挺拔高耸,犹如神龙游天,故名为“神龙”、“舞凤”, 后人称为“东坡双槐”。
根养千年枯裂身,新枝繁叶半庭荫。
困龙不减腾云志,落凤犹存望日心。
风惠广播边邑绿,花香久驻庙堂熏。
乘凉后辈低头问,谁续双槐万古魂。
定州人忆秧歌剧
2006、6、8
定州秧歌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二○○六年五月二十日批准的
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鸟鸣阡陌似行云,世代相传板眼纯。
拉场对词乡土调,登台粉墨戏迷身。
曲终人散留悲喜,斗转星移叹古今。
后辈追风时尚改,秧歌远去淡烟痕。
定州贡院重修竣工观感
2008、4、17
重檐叠脊栋梁新,科场门开观古今。
风送孙山名后客,花迎田舍梦中人。
青衫墨染寒窗苦,书案山堆题海深。
才德修成多济世,功名一去似浮尘。
古槐杂咏
2022、11、10
定州古城老南街路旁有一千年古槐,相传李自成北伐灭明时曾在此拴马小憩。
千年兀立阅沧桑,轩干虬枝聚邑商。
悍吏借阴征赋税,闯王系马验兴亡。
前朝枯朽风雷暴,今岁荣芬家国昌。
冠罩云霞承雨露,躬身默默颂甘棠。
定州料敌塔赋
2019、3、23
中山故国,大宋北垂。契丹虎视,西夏鼠窥。地无陂泽之阻,民有寇掠之危。开元古寺,高僧会能。悲生灵之涂炭,哀战火之频仍。取真经以西域,奉舍利于朝廷。诏令建塔,选址边庭。礼佛料敌,其用双重。擘画绘图,庀材鸠工。孟良开河,尽输嘉山之木;鲁班示梦,亲授神工之术。洒数十载之血汗,筑十一级之浮屠。顶安珠树,檐奏金铃。下压坤轴,上摩苍穹。登高以延瞩兮,察雁塞之烽火,揽龙荒之番情。凌云而壮怀兮,摧北虏之坚阵,定滱水之惊涛。日训旅于营寨,大阅兵于城郊。惊戈铤之彗云,骇鼓鼙之沸野。先声夺人,气势胜虎。契丹缩首,和议告成。兵灾弭而民悦,风雨过其景明。西峰峙立,滱水潺湲。簇簇村落,袅袅炊烟。呜呼!危难长而安乐短,夷狄近而杀戮残。灵光悲寒夜,生民盼尧天!
老朽陋室,幸与塔邻。躬逢重修,一十八春。工役浩大,复原艰辛。补罅漏,塞隤缺。切先贤之榫卯,挥巧匠之斧斤。巍然焕然,以肃以整。祥云绕以瞻望,逸思飞而攀登。凌风而思羽化,引颈以听雁鸣。碧天依旧,大地改容。调江水于南北,驰铁龙以西东。拨高厦之围簇,惊客流之蜂拥。赏灯火之璀璨,醉广场之欢腾。花卉溢夫芬芳,歌舞宣其升平。报田家之穰穰,赞万族之融融。风醇兮俗美,民康兮国隆。宝塔矗似神针定海,万众仰如日月悬空。呜呼!触景回首,感慨万千。纵观斯地,沃野平川。人口聚居,代代繁衍。然询其氏族,鲜有原住,多为外迁。何朝何事,何地何年?兵祸难以胜数,记叙不得终篇。白骨多于黄土,太平少于战乱。俱往矣!今普天一统,九垓同风。山河壮美,宇内清平。躬逢盛世,惜之如命;常忆战乱,痛之如虎。愿子孙万代,勇御外域之敌,坚守祖宗之土。护吾宝塔,一砖一木。佑吾黎民,万寿万福!
【注】
(1)定州塔,原名开元寺塔,又称“料敌塔”。共11层,高84.2米,是我国现存最高的砖木结构古塔,号称“中华第一塔”。历近千年,经历了10多次地震,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塔东北角从上到下塌落,但依然挺拨屹立。
103年后的1987年,国家投巨资对残塔进行了整体加固和维修,2005年基本竣工。
(2)始建于北宋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至宋至和二年(公元1022年),历时55年。据《定县志》记载,另一说,此塔始建年份相同,但建成于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至和二年为重修之年,按此说建造时间当为22年。
定州贡院赋
2016.9.8
为政之本,文武一道。武则治兵安邦,文则兴学化民。尊圣教,明人伦,研习诗书六艺,志在修齐治平。
中山故国,卢奴旧城。土瘠而民劳,惟衣食之是力;战频而卒悍,惟戈戟以求功。昔文翁化蜀,而士好文学;黄霸治颖,而民兴礼让。定州之立学,始自唐大中定州刺史卢简求,北平王王处直增修之,宋魏国公韩琦式廓之,规模盖宏远矣。历元明清数百载,虽遭兵燹,然庙学独存。官府重学,士风蔚起。丱角之童咸知执经问道,武夫悍卒皆能歆艳而趋向之。庠序之盛为河北最。
中山庙学,誉满天下。人文丕焕,名流辈出。唐之谏议大夫阳城,远近薰其忠义乐施之德。元之太史令王恂,朝堂传鲁斋言心之语。明之张涣,杜门孝养,朝士争识其面;清之郝浴,致知格物,幽囚自额其堂。此皆定州功业文章之佼佼者。
钧以陶士,铨以抡材。每临岁科两考,定州芸芸学子,远赴正定,跨州过县。或风或雨,或背或担。清州牧王大年,念士子应试之难,首创贡院,时在乾隆三年。一梁一柱,号舍匠心独运;一砖一瓦,魁阁巧手聚攒。高甍凌空,朱窗旁开一丈壁。鸟翼飞起,尖顶中挑四重檐。文曲高照,学子拾阶入位;试卷平铺,妙笔穿珠成篇。展满腹之经纶,盼空群之慧眼。试毕交卷,过龙门入大堂,犹如鲤鱼一跳;后堂开阅,采芝兰收杞梓,全凭朱笔勾圈。此处关节不通,秉公持慎,英才方脱颖以出;彼岸舟楫可渡,求深致远,志士再发轫而前。至放榜日,中之者喜,落第者无怨。闻报捷锣也,标领八方学子,光耀三辈祖先。登揽胜楼也,心攀凌云宝塔,情洒吞日西山。嗟夫,贡院巍巍,鸾凤翔天!
至若武场开科,砚马并行。内试策论武经,外比弓马技勇。跑马场骋乌骓赤兔,演武厅啸猛虎蛟龙。弓如满月,箭似流星。力断犀兕,刀挥雷霆。功夫苦练寒暑,忠勇力报朝廷。邢敦行邸飞虎者,由此发迹,状元及第,一世威名。
噫!论重教恤士之功,王大年开其先,王仲槐续之后。今观贡院,选材之所,乾隆树木。老槐新枝,历久扶疏。育人之本,深扎斯土。生生不息,精英群出。中山文光,四海星布。莫忘渊源,纪以是赋。
东坡雪浪石赋
2019、3、11
天下名石,或以形胜,或因人传。米芾膜拜呼兄,东坡寄意成篇。西来炮石承平久,褪去硝烟雪浪痕。当年石飞挟霹雳,惊破强虏血肉魂。叹功成之不赏,幸尘没之未深。太守得之于一隅,瑰状蓄之以玉盆。矗太行之山骨,缠碧落之丝云。黝然块然,为沄为沦。波重翻而复折,湍欲泻以犹迟。展巫峡之水势,荡砥柱之魄魂。叹服天工神笔,胜似画师匠心。镂銘识于盆次,洒词赋以晨昏。摩挲数月,一旦离分。没于荒烟蔓草,任由水淹土屯。叹仕途之无常,阅朝代之更新。幸明州牧唐祥兴后掘之石,配正定令郭衢阶前获其盆。洗濯而归故地,展享以谢精魂。叩炮石犹雷硠,惹骚客复沉吟。大清列圣,经定州而西巡,赏名石以振奎章,褒往迹而增遗馨。新中国之初肇,壬辰年其仲冬,领袖毛泽东视察定州,慕名赏石。示随从以句读,惜文豪之幽衷。异代君臣无旷隔,古今波涛共汹涌。山海小兮襟怀大,诗情泻兮块垒空。
呜呼,瞻片石似登岳,忆前情如朝尊。叹沧海之巨变,历千年而犹存。东坡之在定也,虽莅官之时短,建功之未深,然虑关社稷,志存生民。饬军政,勤战法,缮修营防,整肃贪惰,赈济饥贫。又恳恳万言上疏,奏下情而通壅蔽,求免保甲以复弓箭社。献安内攘外之策,警君臣苞桑之戒。惜哉!言不见用,居未及安,仓皇贬英州,颠沛赴蛮荒。定州士庶,依依难舍,怜悯其遭逢,想望其风采,爱惜其遗物。以其诬妄,“党碑”之石无下落;因其竭诚,雪浪之石留雅名。今亭斋不见,典祀难兴,然苏公丹衷卓识,其寄于石,物华天宝;其发为文,深远恢弘。炳然而不可掩,浩然而不可穷。此亦后人千秋之大幸也!
【注】
苞桑之戒:《易.否》载“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后指帝王能经常思危而不自安,国家就能巩固。
党碑:即“党人碑”。宋徽宗时期,贪官蔡京专权,将反对他的司马光、苏轼等309人(很多人早已故去)诬称“元祐奸党”,立“党人碑”,上刻309个党人姓名,昭示全国。被刻上党人碑的官员,重者关押,轻者贬放远地。
众春园赋
2016、10、14
堂以燕居,园以游憩,皇室官宦豪右之有园久矣。石崇斗奢,金谷园锦缎布障;宋祖观稼,玉津园麦浪飘香。百宝洞天私匿,千园异彩纷呈。
天下胜景数帝都,三形佳处寻州郡。定州城东北隅,古为汉中山王故宫处,台殿观榭皆上国之制。岁久颓毁,遗基尚存。至宋,定州地临北番,守御久而苦民;重臣身负圣命,城池坚而砺兵。李公昭亮,挂帅治定。依汉王宫旧址,挪军饷以造园,贪奢华而傲功。潴水为塘百余亩,周岸植柳上万株。波光花木掩映,莺燕亭榭穿鸣。私享赏观之乐也。至欧阳修举劾皇亲,昭亮调离,日渐荒废。
后韩琦帅定,念士修其业,农服于田,工治乃器,商通厥货,有百日之劳无一日之逸,公于其心而达众之情,复兴其园,名曰“众春”。治长堤于迴塘,筑园门于西南。垒石为山,绕山为池,跨池为梁。堂宇大新,旧泽重现。乔木阴翳,芳草萋萋。晴日微波泛绿,暖烟啼鸟穿飞。月引池台之梦,花看人代之春。荷风桥影,秋色蝉声。吏与民同游其间,尽享为生之乐也。韩琦治定,设条教,葺帑廪,治武库,劝农兴学,人人乐其愷悌。公左行斧钺,击强梗之兵;右哺饮食,育彫瘵之民。使悦近来远,安居乐业,田无废垄,户有余粒。至离去,数千民奔阙下,挝登闻鼓以求留任;阖城人塞道路,避众春园而惧扰民。呜呼!昭亮造园,动以其权而求己之欲,民怨之;忠献复园,公于其心而达众之情,民感之。公虽去,甘棠遗风犹存。
宋南渡以至明代,豪右据园为私,后日渐荒废,湮没于荒烟蔓草矣!明唐祥兴莅任定州,与韩忠献神明相通,遂捐俸购地数十亩,假梦复韩忠献之众春园,掘土获苏文忠之雪浪石,濯石使归故地,建堂以祠二公。设以台池,莳以花木。蔚葱掩映,秀丽盖当年遗胜矣。韩苏二公之来定,时有久暂,遇有通塞,故立业有深浅。然志存生民,虑在国家,其道一也。合而祀之,令人感慕而不废弃者,盖遗爱之深也。园之复,非借之以宴游,而寻韩魏之初衷,公于其心而达众之情也。
历岁既久,风雨飘摇,至清众春园几漫漶倾圮矣。清代税法一钱以上皆入官库。然韩逢庥、宝琳两任太守,捐己俸若干,补公帑之不足,上不亏下不敛,重修众春园。韩苏公祠、雪浪斋、古欢堂、煕然台、驻春寿石亭、清韵轩等名贤胜迹,各得其所,美轮美奂。堂皇以对四民,轩楹以觞宾客,亭馆以适游憩,廊舍以课诵读,庖厨以处厮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帝西巡,皆驻跸园次,奎章耀壁,为众春园增光添彩。君臣同仰前贤,吏民忧乐一契,更乃亘古未有之盛事也。
所谓公于其心而达众之情者,非圣贤独有,庶人亦应效法之。七十年前众春园毁于战乱,仅存雪浪石及雪浪斋,岂不惜哉!一九五二年开国领袖毛泽东曾临园赏石,亦斯地一大盛事也。今人唯知园之旧址,而不见当年胜概。若再复其园,使后人流眄古贤胜迹之余,触景兴怀,以公于其心而达众之情自励,方不负韩魏公建园之初心也。是以赋。

作者简介 :刘立哲,1948 年生,定州人。高中高级教师退休。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作品收录在《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歌咏五台山》、《孝诗三百首》、《当代中华诗词精选》、《中华诗词网选刊》、等大型诗词选集。另散见于《中华诗词》、《诗词月刊》、《北京诗苑》、《香港诗词》、《深圳诗词》、《长白山诗词》、《难老泉声》、《八桂诗词》等。出版有诗词集《品墨斋诗选》、《品墨斋诗文选》(第二辑)、《刘立哲书刊诗作选》,主编有《东忽村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