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智富 朗诵:谢东升
音乐设计:杨建松

成见,人皆有之,但各人的成见又千差万别,且有时候并没有什么来由。只听说名字,可能会讨厌某人。又或者只见一面,可能会喜欢某人。反之也是如此。
人的奇妙或者自讨没趣,就在于此成见,在于莫名其妙的先入为主的观念。我想,成见表述为执念更为合适。
执念,如果只影响自己,本无所谓对错。但是如果加诸他人,执念就有了杀伤力,有了破坏力。这时候,执念就需要受到规范,一个人就要懂得有自知之明,特别是要懂得自己有无能为力的时候,自己有不知道的时候,自己有错的时候。

而人的执念到底从何而来呢?是从娘胎里带来的,还是在喝孟婆汤前就刻在脑海的,抑或是后天环境里锻造出来的?我想,古往今来的圣贤之人,恐怕都说不出标准答案。
凡人皆有七情六欲,情绪万端。喜怒哀乐,喜悦或憎恶,悲伤或欢乐,也许深藏在一个人的内心,也许起意于一念之间,从不会停驻脑海一成不变,总还是要转瞬变化的。每一个情绪的变化,或许在某一个瞬间成为了执念的统领。

庆幸的是,上帝是公平的,给予人莫名的执念,同时也给予人爱的能力。人类最纯真的情感——爱,也无法天长地久,也会与日月俱飞驰,一刻不停歇。
人世间,爱之深,莫若母子情深;爱之重,莫若父爱如山;爱之蜜,莫若如胶似漆。或浓或淡,或深或浅,或久或短,爱不会在岁月的长河里溅起同样的一片浪花。
无论一个人有多深的执念,总能在人世间寻找到爱的种子、爱的对象、爱的精神,获得爱的能力。爱跨越任何人为观念的区隔,总能突然冒出璀璨火花,点亮生命的空间。这便是爱的力量。
须知,在爱的世界里,执念不可用强,是非对错不得不退居其次,包容与理解才是第一位的。是非对错是属于理性世界的,如果投入于爱的世界,便可能造成毫无必要的比权量力的伤害。
“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如果一个人在爱的世界里过分地计较对错,那么彼此遵循的大道理便要被磨损掉了。在庄子看来,这大道理当然是天地万物运行的大道理。要我来说,这大道理也可以说是爱的真谛。如果爱的真谛磨损掉了,偏私、狭隘的爱欲便会泛滥,如猛兽奇鬼一般,森然可怖。

人世间的爱恨情仇之所以走上迷途,大多就是因为欲求欲得、偏执成狂的执念在作祟。有的人误以为是爱,实则误入歧途的禁锢,害人又害己。
反过来说,爱的真谛,不偏私,不促狭,不过分,不极端,而且还要保持开通的心胸、包容的心态、中和的心情,才能呈现出顺畅顺遂的和之气象。
进一步来说,如果懂得了包容与理解,是否就有和之气象呢?我以为不尽然。爱总是变化的,包容得了一时,理解不了一世,人与人之间的爱,需要可持续地演化下去,仅仅是言语的包容、心灵的理解,恐怕还是不够的。

世人都以为,一个完好的东西,从始至终都是完好的,那只是懒癌的幻觉罢了。这个世界上,没有新生之物,也没有完败之物。一切新生之物,蕴藏了败坏的因子。而一切完败之物,也包孕了新生的种子。生之得,死之失,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不会停歇。
而此时此刻,当下,一切真正完好之物,总是在破旧、立新之间不断弥合、努力的结果。爱亦然。要求得爱的完好,也需要保持弥合努力的状态,改变不可或缺。为了爱而改变,才是一切爱保鲜的法宝,也是爱的能力的表现。

爱如卵,外形圆满,内在却脆弱。卵看似完整如一,但终究抵不过沧海桑田,裂缝不可避免。爱的裂缝,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会慢慢扩大的。如果对于爱的裂缝,熟视无睹,视若不见,那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裂缝之断裂的地步了。
要让爱保持完好,就不得不日复一日地弥合裂缝。一丝裂缝,对应一份亏损,也对应着一份改变的努力,自然对应着一份爱的能力。
爱的世界无所谓对错,指望别人改变而自己岿然不动,那是不现实的,也是于事无补的。爱的能力,首要的是改变自己的能力。
悲观的时候,我在想,在这个世界上,改变一个人谈何容易?哪怕是你的父亲、母亲、儿子、女儿这样至亲至信至爱之人,改变他们都是难于上青天,何况其他人。每个人执念天生已注定,若想改变,除非是上帝亲自出面斡旋,否定难免要破产的。

改变别人难,那么改变自己是不是很容易呢?我看,也不尽然。如果要我回想自己走过的岁月,想一想自己曾经立下的宏伟目标或者琐碎计划,难保不汗颜羞赧啊、志大才疏、心大劲小,观念与行为之间脱钩过无数次。这不算太坏的,毕竟只害了自己。
如若成为了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深闭固拒的笼中人,那么才是真正的无药可救。一个不可改变的人,宛如一块坚不可摧、至刚至强的石头,也如弃之于污泥粪池之中的茅石,臭不可闻。执拗己见、冥顽不灵、自行其是、我行我素、刚愎自用、师心自用、独断专行……等等就是给这样人的标签。
然而,一成不变的人是不存在的,只要是人存有爱之心,总还是会或多或少地改变点什么。因为爱而改变,便是人之为人的伟大之处。

人之初,本有爱,后来被社会所浸染,有的爱的能力尚存,且愈发强大。有的爱的能力消减,竟至于负数。唤醒爱的能力,且不断加持爱的能量,或许在一念之间,又或许是一生的修行。

一个婴孩纯真无邪的眼神,足以让一个重病缠身的母亲燃起生命的希望。一个女孩楚楚可怜的绰约风姿,足以让一个嗜赌成性的男人燃起回归和睦家庭的愿望。爱可以戒瘾,可以破除执念,可以回归人的本真状态。
为了爱人,也为了爱己,一个拥有爱的能力的人,应该努力改变自己,只有在不断向美向善的改变努力中,回溯到自己的本心,回溯到爱的初衷,回溯到生命的本真。如此,一个人才有资格拥有美善的生活,才配得上完满的幸福,才能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作者简介:陈智富,华中科技大学本科,武汉大学硕士,在《文艺报》《文学报》《博览群书》等发表作品逾百万字。已出版《湖北当代文学口述史》(合著),待出版《湖北青年作家访谈录》(暂名)。

朗诵:谢东升,播音指导。中宣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朗诵播音专家团成员,中华文化促进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执委,中国诗歌学会朗诵演唱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长,武汉市全民阅读促进会副会长,中国电视主持人三十年年度风云人物奖、金话筒百优奖得主。
编辑:杨建松 图片采自网络

请扫描关注《都市头条》
《铁马豪歌》主页
欢迎关注 感谢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