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婶
第十章
文/周德香

刚珍和花婶即大孝家的矛盾,是从一九八八年春开始的。
这天早晨,麦子旺接到乡党委书记张召平的一个电话:“子旺啊,告诉你个好消息,我刚接到县委办公室刘主任的一个电话,说有个台湾华侨要到你们村找一位恩人,省侨联专门派人陪同,这可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现在正是改革开放时期,大家都到处找海外关系,你没找人家,人家竟找上你了。
“找我?”麦子旺一惊。
“不是找你,是去你们村找恩人,反正我也说不详细,等见了面你就知道了,现在赶紧找人净水泼街,黄土垫道,像旧社会迎接钦差大臣那样隆重,你要好好招待,说不准咱乡里也能沾上光呢。”
“乡里沾光?”麦子旺听张书记那高兴劲,一时摸不着头脑,只好问他。
“他若是找着恩人,你就要求他在你们村投资一个项目,乡里可以和你合伙呀。”张书记说。
“难怪您是当领导的,这里还没抬腿走呢,您就看下十里地去了。”麦子旺说。
“闲话少说,快去找人搞卫生吧。”张书记挂了电话。
麦子旺赶紧找来各小组长和几个村委会成员,说:“刚接到张书记的电话,说有位台湾华侨要到我们村来找恩人,让咱做准备。”
听麦子旺说是台湾来的人,大家都愣住了,谁家的亲戚?不知道。没听说呀,大家动脑筋想想。村主任田文庆说:“别说台湾的,除去下东北的咱村连个出县界的也没有。”
“你二大娘不是从河南逃荒来的吗,她没出县界呀。”一组长麦丰收说。众人大笑。
“抬杠阿。”田文庆说。
麦子旺说:“能去台湾的那是建国前的事,我都不知道,你们当中有几个还没出生呢,能知道啥呀。至于亲戚吗,穷人家哪有富亲戚。再说,新中国成立后,政治运动太多,躲海外关系比躲瘟神还厉害,真有个瓜扯葫芦蔓的也不敢说。我看咱不如把知事二大爷找来,他年纪大知道的事也多,兴许会有个苗头。”
二组长许连发找来了知事二大爷,听说是问他从台湾来的人,当时也一愣,摇了两下头又低下,开始思索,大家都屏息静侯佳音,过了一会老人抬起头来说:“我也不知道。”见大家失望他忙解释说:“那时候能去台湾的有两种人,一是家庭条件好,地主或富农,上过学有文化,咱村穷没有地主,民国时办过私塾,先生还是从北张家请的,也就是教孩子认个三个字经百家姓什么的,时间不长因有些户交不起书修就散了,没有成大器的。再就是抓壮丁当兵去的,万里挑一有个命大的可能随蒋介石过去了,那咱村是有两个被抓去当兵的,可没出两个月就成炮灰了。有一条敢肯定,这个人不是咱村的。”费话,等于白说。
“别再费劲了,来了再说吧。”麦子旺说:“田文庆去准备中午的饭菜,各小组长找人打扫自己的街面路段,我送二大爷回家。”

先进村来个台湾华侨找恩人,成了一大新闻,很快全村都知道了,竟闹得老的少的不得安宁,很多年轻人都抱着幻想,这个人是到自己家的多好,也都幼稚的问着自己的父母或爷爷奶奶,咱有这亲戚吗?仔细想想,比仿您姥娘家,姨家,干姑家,表舅家l,有没有,姨奶奶家,姑姥娘家,拐几道弯也行呀,都快动脑筋想。
年轻人的异想天开,也感染了老年人想攀贵亲的热情,都在搜肠刮肚的找,他们只想到了一些,破衣烂衫佝偻着后背的身影,却没有一个穿棉袍长衫的人。
上午十点半左右,两辆汽车先后驶进先进村整洁的街道,两边站满了恭候的人群,各自抱着一份侥幸,祈盼这个台湾人给自己带来福音,或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心跳加剧,有的竟激动的满脸涨红,眼睛紧盯着车里的人,生怕一不留神被别人抢走。
汽车驶进村委会大院,人群也拥挤着跟进来,比春节元宵看秧歌花灯时都多,但都有礼貌的和汽车拉开了距离。
张书记从第一辆车上下来,走到后边那辆车旁恭候客人,司机先下车打开车门,一只手放在车门上,这是个礼节性的动作,意在怕车里出来的人碰着头。

先进村的人没见过世面,一时众目放光,心都提到嗓子眼上。出来了!大家的心“噗噗”乱跳。客人并不像大家想像的那样,穿奇装异服,戴礼帽配墨镜拄文明棍的洋人;更不像电影里的那样,双手戴满熠熠生辉的钻戒,脖子上也没掛绳子粗的金链子,而是一个干干净净板板正正和蔼可亲的老人。
所谓老人,其实看上去并不显老,他穿一身笔挺的银灰色西装,雪白的衬衣,浅蓝色领带,锃亮的黑皮鞋,花白的头发一丝不乱的往后拢着,面含微笑,皮肤红润,目光炯炯有神。他站直身躯,彬彬有礼的向大家弯腰鞠躬,并尽量用乡音说:“大家好,乡亲们好,我先自我介绍,我是南河镇人,叫刘叔凯,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在迎接我。我可能让大家失望了,在台湾我不当官,没权利。也不是豪门富贾,就是一介平民,我这次是为了寻找一位恩人,他救过我的命,先进村的父老乡亲们都是我的恩人,谢谢大家的盛情,谢谢。我没带什么贵重礼物,只带来一些台湾糖果,请大家不要嫌弃,小李快拿出来分分吧。”

司机小李从车上提下一个皮包,除了糖果外还有两条三五香烟。他看了一眼张书记,麦子旺说:“小组长们,还愣着干啥,你们快去分给大家呀。”
柱子媳妇悄声说:“台湾人咋和咱一样啊,不是红头发蓝眼睛吗?”
“台湾也是中国的,当然和咱一样了。”一个小伙子边接香烟边说。
“俺以为台湾是外国呢。”她剥了一块椰子糖放进嘴里:“真甜。”
柱子拉了他媳妇一把。:“快干活去吧,梦醒了。”
麦子旺和张书记把客人请进屋坐下,谜底很快揭开,他找的恩人是破草鞋许金山。
2023.3.9

作者简介:周德香,1939年10月出生于山东省商河县,自幼酷爱文学,1959年毕业于乐陵师范,毕业后在商河任教,1962年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农业第一线”回乡,随先生霍相新定居沙河乡大胡家村。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讲台二十多年的周德香再次拿起笔,开始了她一直痴念的梦想---写作,不为发表,只为记录生活。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始,在省市报刊陆续发表小说、散文等,其中有《世人谁做姜子牙》、《特殊年代特殊事》等,先后出版长篇小说《落凤坡轶事》、《马莲花开》、《满彩》、《奇人三奶奶》和散文集《香土》等,获得广泛好评。
散文《糖纸》获建国五十年征文奖。
2018年商河电视台做了两期专题节目《德香商河》,播出后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很多人在节目后纷纷留言,赞扬这个耄耋老人长期笔耕不缀的精神和毅力。2018年被评为“感动商河人物”。
长期的农村生活是周德香创作的源泉,她的一系列作品中都精彩细致地描述了鲁西北平原上的风俗民情,包含浓郁的乡土气息。她笔下的人物就像她一样顽强坚韧,历经生活的磨砺都勇敢面对。周德香的小说构思奇妙,故事情节流畅自然,人物语言朴素亲切,刻画的人物性格鲜明,活灵活现,朴实无华的人物真实可信,平实的叙述中真切地透视出人物的挚情实感。
多部作品被《鲁北文学》刊登并转载。长篇小说《奇人三奶奶》被国家图书馆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