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爸爸哥(短篇小说)
作者/陈瑞明
(1)骨肉割舍
这是八十年代初期一个晚秋凌晨,一弯寒月在胶南县矿山镇清泉村的西边山林挂着,几颗星星静静地伴随着月亮等待着黎明。
一个人影在一户农舍外来回走动着,怀里好像抱着一个包裹,不时的放下来蹲在路边卷一支老汉烟使劲的抽,已经这样好久了,抬头看了看渐渐隐入山林后的月亮,见时间不早,东方已经漏出鱼肚白。他抽完这根烟猛地用袖子擦了一下脸,又抱起那个包裹紧紧地贴在胸口使劲亲了亲,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哽咽着轻声对着包裹说:“闺女儿,是爸爸妈妈对不起你,实在是我们无力抚养你啊!”
原来这是一个四十一二岁的汉子,他怀里抱着的是一个婴儿。他又抬起一只胳膊擦了一下满是泪水的脸,轻轻的将包裹着两层小被子的婴儿放在一家农户的门前,伸手从兜里掏出一个信封放在襁褓中,同时打开一支发着微暗黄色光芒的手电筒放在旁边,他果断的用力拍了拍那户人家的门,听到里面有人询问的声音,他又使劲拍了几下,直到听到里面人出来了他才低头深深看了一眼那个襁褓中熟睡的孩子匆匆离去,急促的走出五十多米远,他驻足看到那户人家出来抱起婴儿朝他张望,他使劲咳嗽了两声,朝着那个抱着他孩子的人使劲摆了摆手,消失在暗淡的黑夜中。

他是与矿山镇相邻的都旺镇东北边文墨村的,名字叫胡玉坤,那是个计划生育严苛到极点的年代,他们夫妇已经生育了两个孩子,其中一个已经罚的他家徒四壁,倾家荡产,但是他守旧的思想促使他非再要生个儿子不可,没想到历尽躲闪终于又生了第三胎,没想到是个女儿。他沮丧且忧心忡忡。
当孩子好不容易隐瞒到满月,他狠下心来将孩子送到了几十里外的矿山镇清泉村这户人家。
这户人家他早就托亲戚打听好了。人厚道本分,三十一二岁,和多病的老母亲过日子,由于贫穷至今没有说上媳妇,在那个年代,过了三十除了特殊情况基本就是一辈子光棍了。
胡玉坤经过了痛苦的抉择,好不容易做通了不依不饶的妻子和已经年满十四岁大女儿的工作,忍痛把这个小闺女送给了这户人家抚养,相信他不会亏待孩子。
(2)天赐宝贝
清泉村的这个人叫柴安良,他这睡的正香,梦中自己已经成家立业,而且有一个可人儿痛的小宝贝女儿,满地跑着叫“爸爸,爸爸!”他正幸福的在梦中笑的差点出声,却忽然听到大门“啪!啪!啪!”作响,有人敲门,他还半睡半醒,沉浸在甜蜜的梦中,喊了一声“谁啊!”,没有回答门还是接着“啪啪啪!”的响了几声,他恍然起身拉开灯,披了件衣服,急匆匆一边答应询问着一边打开大门,出门一看,有一微弱的灯光亮着,吓他一跳,再仔细一看,有一个小被子包着的东西在一旁。他急忙抱起来一看里面是个正熟睡的婴儿。他立即跑道胡同头望去,一个人在远处向他抱拳拱拱手,然后拜拜手转身快速远去了……
柴安良立即回过神,知道喜从天降,有人送了个孩子给他,他惊喜的抱着孩子回到屋里,把老娘叫醒。老娘也高兴的说:“儿啊!这是老天爷有眼,不让我儿孤独,这也是人家对咱娘俩的信任,不是无奈,谁舍得把骨肉送人?咱可要一定好好对待这个宝贝,不让他受半点委屈。”“娘来,我有闺女了,您老有孙女了啊!”娘俩高兴的守着孩子欢喜的了不得。
襁褓里的信封放着二十块钱,一张信纸写着孩子的出生年月日,告诉柴安良相信他会当亲生女儿来养,此后不会打扰他并表示感谢。
从此以后。柴安良每天开心的不得了,出门搭理农活,回家抱起女儿就亲不够,女儿偶然有头痛脑热他就心急如焚,有好几次夜里孩子发烧,他抱着她跑七八里路去矿山镇医院就诊……

转眼在柴安良母子精心抚养下孩子已经六岁了,长的漂亮可爱,每天见到柴安良进门都会跑过去扑进他的怀抱一口一个“爸爸!爸爸!”的叫个不停。
但总是让柴安良心怀不安的是,每年几次,至少在女儿生日的时候早起门口会有一些或多或少的礼物。他知道那是女儿的生父送的!
(3)爸爸成哥哥
话说文墨村胡玉坤自从将小女儿送走,一晃就是六年多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中的愧疚感愈来愈重,有的时候整夜失眠。多少次在重要节日或者孩子生日他都悄悄的送点礼物过去,再悄悄的回来,每次都是流着泪水。当他几次悄悄的到矿山镇大集在人群中远远的看着柴安良带着欢快的女儿幸福的样子,他才些许安慰满足的回到家高兴一些日子。
但是。日久天长,随着家庭条件逐渐好了起来,他便萌生了要回孩子的想法,而且越来越强烈。
他托人试探过柴安良,柴安良的剧烈反应使他难以启齿。设身处地的想,他完全理解人家的想法和心情。
后来他和妻子还有已经二十岁的大女儿商量说:“柴安良人非常厚道,也善良。不仅如今日子过得不错,对多病的老娘百般孝顺,尤其是对咱们的闺女这样的抚育之恩。我看不行——把大女儿嫁给他?一是报恩,二咱闺女也不会受委屈,你说呢?”妻子其实内心更是思念牵挂着小闺女,一听老胡这样说,也别无他法,点头同意了。可担心大闺女嫁给一个比她大十七八岁的怎么会同意?
通过父母的百般哀求与述说那种想念孩子的痛楚心情,加上大女儿也看到了多年来父母的愁容,思量再三也就勉强接受了。
可是通过亲戚去与柴安良商讨,柴安良大为恼火,万般推辞,说他们这样让我怎么见人?毕竟我比她大太多啊!后来架不住很多人规劝,也是这种事不是没有,柴安良最终同意了。

他通过明媒正娶,风风光光的把老胡的大女儿娶进门,自此之后,小女儿回到了胡玉坤的身边,而小女儿原来的爸爸被大人们逼着改口称呼“姐夫”,但她始终叫着叫着还是叫柴安良“爸爸!”,后来也不知道从那会她居然称呼柴安良为“爸爸哥”了。
柴安良结婚后和小他十七岁的妻子也算和和美美,不久也有了一个儿子。
就这样他们过了很多年,由于柴安良老实显得有些木讷,不善言辞,也没有什么文化,妻子高中毕业,由于当初的条件环境没有去考取大学。这就是没法逾越的鸿沟,最终他们还是分手。柴安良的(前)妻改嫁给了他们不远的亲戚,一个颇有才华和成就的男人。
这一切变故,都始料未及,也都抱着相互尊重的态度结束。
这一切,那个曾经是闺女后来是妻妹,称呼他“爸爸哥”的女孩都无奈的看在眼里惆怅在心里。胡玉坤有个远房表妹五十多岁,丈夫去世,孩子成人成家,这个有心的闺女就调皮的当起了红娘,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撮合了这这桩美事,她又有了一个“姐妈妈”。
如今,柴安良和胡玉坤家一直都像亲戚一样走动着,柴安良的儿子已经上了大学,“妻妹闺女”也已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他与如今的老伴正相依相伴健康快乐的享受着晚年。

这就是八十年代发生在胶南矿山镇与都旺镇的一个曲折离奇悲喜交加的真实故事。
愿好人一生平安吧!
陈瑞明,网名:东山之月,热爱诗歌散文书画音乐,作品千余,有刊载媒体传播。书画作品几百,有奖项。
退役军人,中共党员,六汪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主席,区作协会员,网络作协会员,中国十佳社之一子衿诗社成员。区楹联协会副秘书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