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锋精神代代传
作者/饶晓辉/江西


雷锋,一个镌功勒成告万世的名字;雷锋精神,一曲感召世人携手写大爱的时代最强音。
都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雷锋精神,可以说影响了几代人。但一名年仅二十几岁的人民子弟兵,何以成就传奇?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名字,为何久久传颂?答案就在于他在有限的生命里,用爱书写了其壮丽的人生,树起了一座不朽的思想道德丰碑。在部队的熔炉中百炼成钢,在日常的岗位上默默坚守,在生活的点滴中无私奉献,雷锋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彰显了他勤俭朴素,艰苦节约的道德素养,展现出“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的意志品质。其实,雷锋已从一个名字升华成一种标识、一种精神、一种信仰,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光辉榜样。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马班邮路坚守者”王顺友用“一个人、一匹马,孤独坚守30多年”的为民服务,唱响“党的领导指引我,要学雷锋一个样,为人民服务要到底”的歌谣;“最美奋斗者”杨善洲退休后在当时山秃水枯的大亮山播撒一片绿洲,兑现了“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的诺言;“当代雷锋”郭明义与“郭明义爱心团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国梦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安徽好人崔广德,崔玉臣父子四十年爱心接力赡养一名毫无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还有飞崖走壁,换来黄山洁净如洗的李培生和他的环卫团队……数不胜数,一批又一批感动中国的好人,在雷锋精神的赓续传承中,一代又一代人始终坚持忠诚于党、奉献祖国、服务人民。无论是把一腔心血和汗水洒遍千家万户的扶贫干部,还是三年疫情期间,义无反顾、无怨无悔投身新冠疫情防控的医护人员,基层党员干部或难以计数的志愿者,一批又一批雷锋式先进集体和一个又一个模范人物的涌现,都为这个新时代的伟大变革,注入了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

雷锋精神的灵魂是懂得感恩。雷锋出身贫塞,可以说他是吃“百家饭”的穷苦孩子。长大参军后,他把对乡亲们对党和国家的感恩,化作学习工作上的动力,帮助他人,服务社会,时刻不忘用实际行动感恩所有。雷锋精神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持之以恒。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长久以往的坚持。正是如此,雷锋才会在短暂而华丽的人生中,用生命去践行自己的铮铮诺言。
雷锋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也是光辉的一生,虽没有波澜壮阔,惊天动地之伟业。但雷锋精神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一次次的平凡积累。涓涓细流汇成海,星星之火可燎原,这就是无时不刻,无处不在的正能量。“早春春风日渐暖,雷锋精神代代传。”时代需要雷锋精神,人民呼唤雷锋精神,愿我们的身边能有太多像雷锋这样的“凡人善举”,让中华大地荡漾起一阵阵温暖和煦的春风。我相信,这世界一定会变成美好的明天。
(文中图片选自网络)

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