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节提要】一个学问底蕴不够,修养不到家的人,是很难担当社会责任的。
摸着石头过河,沉下去后牺牲的不仅仅是个人,而是整个社会的利益…
一个从政者,不能以天下社稷的安危,以民众的利益为赌注,把失误乃至失败当成交学费,否则,就是毫无社会责任感的政治冒险家,甚至沦为祸国殃民的政治野心家!

(16)从政先修身
【原文11·25】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子路当季氏家宰时向季氏推举高柴(子羔)当费邑宰,即当费这个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髙柴当时还很年轻,孔子听到后就指责子路是:“贼夫人之子。”贼,害的意思。“贼夫人之子”就是:“这是害了这个年轻人”的意思。原因是,髙柴虽然质美,但其学问修养还不足以出仕为官,当此大任。子路就辩解说:“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就是说:髙柴到费这个地方去,那里有老百姓,有社稷,可以在治理百姓和祭祀神灵的过程中学习,边干边学,有这么好的机会施展抱负为什么不去呢?难道说只有读书才算学习吗?孔子认为子路是强词夺理,在为自己狡辩,并不是他推举髙柴出仕费邑的真实目的,于是更加严厉地批评到:“是故恶夫佞者。”恶,厌恶、讨厌;佞:强词夺理、狡辩、拍马屁、自以为是等意思。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所以,我很讨厌花言巧语狡辩的人!”

孔子对子路的批评正确吗?答案无疑是肯定的。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从政的人,没有丰厚的学识,自身修养不到家,是很难在政治上有所积极作为而成为能为社会做出有益贡献,能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大政治家的。宋高宗就曾说过,“宰相需用读书人”!大政治家必有大学问,有了大学问才会有大气魄。儒家学说主张以天下为己任,因此把修身放在第一位,所谓“学而优则仕”,就是强调,从政,首先要打好学问基础,同时强调“仕而优则学”,即在从政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地研究新情况、新问题,这是非常正确的。一个学问底蕴不够,修养不到家的人,是很难担当社会责任的。子路“边干边学”的理论其实是一种冒险和投机——对个人小事或许可以,错了再改,但对于国家、对于天下大事,这种以民众利益和社会安危为赌注的“冒险与投机成本”是付不起的!摸着石头过河,沉下去后牺牲的不仅仅是个人,而是整个社会的利益!同时,子路的论调,还存在个人英雄主义的倾向——他看中的是对髙柴个人的政治机遇,把髙柴的仕途放在了社稷、民众的利益之上,这是违背儒道精神的。因此,任何一个从政者,不能以天下社稷的安危,以民众的利益为赌注,把失误乃至失败当成交学费,否则,就是毫无社会责任感的政治冒险家,甚至沦为祸国殃民的政治野心家!
孔子批评子路“贼夫人之子”,意思是,髙柴尚且处于修身阶段,其学问、修养以及人生历练都还未达到能主政一方的要求,让其主政费邑,是偃苗助长,不仅会耽误其学业,更重要的是会使其在主政的具体事务中感到为难,弄不好会把握不住分寸,出现失误,乃至错误,甚至会对其个人的德行修养产生不良影响。孔子的这种批评和担忧并非不无道理。纵观当代中国,那些在改革开放以来快速提拔上来主政一方,成为在政坛上叱咤风云一时的“弄潮儿”,却又在反腐风暴中纷纷落马而沦为阶下囚的大大小小的“老虎、苍蝇”,在当初也并非就是心怀叵测的“坏痞子”!客观地讲,他们中的大多数也都是怀抱着济世安民、有一番作为的雄心和抱负挤上政坛,也曾干出过利国利民的政绩。之所以腐败而落马,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个人的修养不到家,做人干事的学问不到家,因此,在纷纭的社会现实中,很难把握自己,坚守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守住做人做事的底线,不是被浩浩荡荡的社会潮流中的浊流恶浪簇涌滑向腐败的泥潭,就是很难将个人利益、政治前途等与社会责任融合起来而私欲膨胀,利欲熏心,导致心灵空虚失航,最终滑向身败名裂的深渊!所以,偃苗助长式的提拔人才,是害人之举!孔子的忠告,可谓深矣!

【作者简介】史永峰,笔名冷梦良。陕西省孔子研究会会员、中国孔子基金会宝鸡孔子学堂客座讲师、宝鸡市孔子研究会副秘书长,宝鸡市传统文化促进会理事、讲师团讲师,陕西省作协会员丶宝鸡市作协会员、宝鸡市文学创作学会副秘书长兼学术部部长、宝鸡市杂文散文家协会会员,著作《论语通俗解读》分别被国家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西北大学等三十余所高校图书馆珍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