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本土孝悌家风文化

图片来自鸡冠石镇家风文化资料
近日,南岸区作协十余名作家与鸡冠石镇联合举办了一场“作家团队下基层,助力乡镇谋发展”的文化采风活动。镇领导十分重视此次采风活动,亲自带领作家们走进鸡冠石镇,走进我们不太熟悉的土地,挖掘出许多邻里乡亲的感人的家风故事。但愿我们能够运用手中的笔,为助力兴镇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图片来自网络
听驻镇调研员何长春介绍,鸡冠石位于南岸区北部,紧邻长江,面积8.9平方公里,人口不到2万人。鸡冠石镇的由来也是因为长江边一块形若鸡冠的石头而得名。他介绍说在重庆航运兴盛时期,船老板揽客过江时,都会喊两嗓子:“过河哟,到鸡冠石”。江边更有一大石形状如鼓,人称之“大石鼓”也相当有名。据说为三峡工程建设不影响航道安全,遂将大石鼓炸碎,从此永沉水下。
据记载鸡冠石镇东有纳溪沟,西有大沙溪。货运码头中窑,下窑沉淀着许多不为人知的人文故事。我们从资料看到如今的中窑村已是污水处理厂四期工程的现场。该工程投资20亿余元,是重庆规模最大的污水处理厂——鸡冠石污水处理厂的扩建工程,建成后将服务中心城区数百万人口。

图片来自网络
说到鸡冠石的历史人文,不得不提观音山法国教堂慈母堂。它坐落于鸡冠石镇下窑座南朝北,呈三合院布局形态,占地面积80余亩,总建筑面积3420平方米。教堂是中西式建筑,有大、小房间80余间,主体建筑礼拜堂高约18米,大厅穹窿顶是五颜六色的花玻璃窗,圆柱上雕刻着花草纹浮雕。耶稣塑像放在礼拜堂正中央,左为其父若瑟,右为其母玛利亚。整个礼拜堂显得宽敞明亮,庄严肃穆。院后树木葱茏,环境幽静,尚存三棵伊拉克枣树,高约2丈,属重庆市珍稀树种。后山峦上,松树成林,郁郁葱葱,松脂溢香满山。新建的两栋建筑存放着教徒的骨灰,以便后人凭吊怀古。

“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孝悌”之道,博大精深,既是儒家仁爱的根本,更是我们做人的基础。镇党委副书记唐静说, 鸡冠石镇素有感人至深的孝悌故事可以更深的挖掘,村民们如何心怀“孝悌”不断修身,将“仁”常驻心间,“德”如影相随。
家之所以为家离不开一代一代的传承,每一个家的根之所系,就是我们的祖先。 一直以来,鸡冠石镇黄桷塆社区党总支与黄桷塆社区居民委员会,以家乡本土村民为对象,以家风建设为主题,广泛宣传群众参与本活动,树立居民价值观、方法论和行为规范,营造家庭、楼栋、社区联动完成温馨的家庭氛围。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小区居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良好家风、培育良好家教、建设文明幸福家庭,凝聚小区的文脉、家庭的血脉和社区的人脉,共同实现从家文化开始的中华文化复兴。

图片来自鸡冠石镇家风文化资料
九久家风活动的开展,涌现出许多的好人好事,其中有这样几个人特别让人觉得如沐春风。她们是怀揣和睦之心的程世芳侯明奎夫妇,任劳任怨的养育哥哥的女儿;崇德向善,热心公益,收养流浪猫的沈其林一家;保护环境,传承绿色好家风的张红英老人,以及以和为贵,发挥余热的前居委会张书敏主任……等街坊邻居无私的奉献,才能继续传承孝悌文化,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图片来自鸡冠石镇家风文化资料
如今, 随着社会结构的变革,功利主义思想的盛行,亲情逐渐冷漠淡薄,年轻人对长辈的敬顺、对平辈的谦恕也渐渐消逝褪色。这个时代新一代人对孝顺恭让的概念越来越模糊,有甚者还对含辛茹苦抚养自己长大的父母呼来喝去,试问他们又如何去爱他人,爱工作,爱社会,爱国家?孝不仅仅是个人的修养,而是社会的需要。孔孟大儒谈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不只是单方面的顺从、尊敬。他们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孝悌不是教条,是培养人性光辉的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

图片来自鸡冠石镇家风文化资料
我们追寻一生的春天,就是开在人们脸上的笑容。愿所有人眼里有星星,人间至善。就像双井《黄氏家规》中提到:人有祖宗,犹水木之有本源,不可忘也。

图片来自鸡冠石镇家风文化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