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本期《九州风雅颂》编发的《绽放的勒杜鹃——深圳新诗选》是深圳2000年代诗人黄惠波、赵倚平、李国坚、袁叙田、晏娟、远人、谢亚凡、郭金牛、周苏秋、王工一的诗歌代表作,敬请欣赏。欢迎您关注《九州风雅颂》公众号更多精彩。
黄惠波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师范大学华语诗歌春晚学术委员会委员,曾获“中国十佳当代诗人”、“中国新诗百年百位最具实力诗人”、第五届中国作家“郭沫若诗歌奖”等。已出版诗集多部。
致拆迁户
我多想对你说
相信我吧
我的心还是红的
我的血还是热的
你摸摸我的胸口
我的心跳还是这样清晰有力
我多想对你说
谢谢你
有你的通情达理才有我们的大道通衢
有你的义薄云天才有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
你不是圣人
但你朴素的言语更给我启迪——
国家搞建设
我们要顾全大局
社会变好了
我们人人都有利
我多想对你说
对不起
我的言辞或曾让你心里生气
我的行为或曾让你家里忧郁
你也曾给我吃闭门羹
我说没关系
你也曾对我破口骂
我丝毫不敢躲避
当你颤抖的手在协议书上签字时
我的心也随着你的手而战栗
我知道
你不是不愿签字
你实在是太留恋这块土地
当你将满屋的家具搬出
你依依的神情告诉我
你与这座房子早已心有灵犀
当你拍着我的肩膀
我们看着眼前的房子訇然倒地
其实你已知道
有个美好的未来在等着你
而你心里也已经把我当作亲兄弟
——《深圳侨报》2008年12月1日
让幸福的泪水飞
——献给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这是幸福的泪水哟
请不要将它抹去
就让它流淌在我们自豪的脸上吧
任凭她尽情地亲吻我们晒黑的脸庞
抑或疯狂地抚摸我们灿烂的笑容
让我们含泪大笑
在笑声中挥汗如雨
让我们骄傲的热泪
和着我们的青春的汗水
一起飞吧——
我们的泪珠是这样的晶莹剔透
我们的汗水是这样的痛快淋漓
从四年前那个如梦如幻的夜晚
到眼前这个如痴如醉的金秋
泪水和汗水啊
是我们最忠诚的伴侣
如今 你们凝成了一道彩色的虹
连接高山和大洋
唱着欢快热情的歌儿
让全世界的朋友
欢聚在深圳龙岗
此刻 我们要大声喊
Welcome to shenzhen Welcome to longgang
这是我们美丽的家乡
——《作品》杂志2011年第10期
赵倚平
笔名五味子。陕西蓝田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深圳市杂文学会副会长,深圳市文学学会理事。著有《漂泊心绪》《五味字》《蜘蛛不好吃》《深夜记》,编著有《鲁迅论中国社会改造》等。
台风
(一)
十二级风
从铁扇公主的芭蕉扇上来
飞沙走石 暴雨如注 云奔浪卷
金猴纵有千钧棒
也如落叶向天边
东西不辨
没有定风珠 只好
望风逃窜
鸡匿鸡舍
人进房间
车入车库
猪藏猪圈
鱼潜海底
鸟儿四散
飞机敛翅
船泊港湾
连钢铁巨龙也趴窝 不敢动弹
……
还好,铁扇公主终于累了
收起了法宝
转回翠云山
(二)
排山倒海之势
雷霆万钧之力
摧枯拉朽
所向披靡
谁能告诉我
在青萍之末
是哪一只蝴蝶
扇动了翅膀?
风声如此之紧
——选自2008年第8期《金秋》杂志
都市景观
十七时三十分
汽车像蝗虫飞出巢穴
挤满所有路面
比蝗虫更多
却不比蝗虫更快
赴约的、归家的、甚至急于诊病的
都在十七时三十分的余晖中
无奈盘桓
每个蝗虫都是健壮的
每个蝗虫却都偏瘫
十七时三十分
注定了一场灾难
蝗虫倾泄的臭屁
薰昏了路人的双眼
密集的电波
在十七时三十分
从蝗虫堆中发散
诅咒车、诅咒路、诅咒别的人
却不知自己的角色
华灯与夜色中
蝗虫逐渐走散
等待着翌日
把前一天的故事重演
——获2016年前海潮诗社“得朋杯”诗歌大赛一等奖,选自《深圳前海潮诗报》
李国坚
笔名独上西楼,中级作家,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传统文化研究院副院长,《青年文学家》杂志社理事。深圳特区文学举办的“深读诗会第18期”主题诗人,2021第七届中国诗歌春晚签约诗人。
玫瑰花儿不开
我说
花开的日子
我会来
我还说
玫瑰花开的日子
我会摘下
那一朵最美的
插在你芳香的发端
日升
月落
秋去
春来
可是
一直等到现在
玫瑰花儿不开
——此诗发表在90年代深圳《大鹏湾》杂志
春天,从浅浅到浅浅的(组诗)
(1)
初春的漳水河浅浅
小路不约而同走向河流
那一笔一画间
浅浅的痕迹
(2)
身后的脚印浅浅
积水浅浅的
天空上小鸟飞过
照出的影子浅浅的
空气包围着
浅浅的
(3)
我尝试以笑容加深印象
而微笑自然而然
笑得浅浅
我想用呼吸加重节奏
最舒服的呼吸
只属于浅浅的
(4)
连绵的大山
一路望去
越远越浅
(5)
走进家乡
初春四处散开
生长一种浅浅
小山村在半梦半醒之间
舒展另一种浅浅的
(6)
一颗繁杂的心
渐渐静下来
梅山低眉间浅浅
(7)
多适合在梅山发呆
从诗里到诗外
一如
从浅浅到浅浅的
——原载2021年第7期《青年文学家》
袁叙田
湖南省诗歌学会会员,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龙华区作协理事,在《诗歌月刊》《诗潮》《草原》《南方周末》 等几十余种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若干。作品入选多种选本。主编《深圳诗人》,现就职于深圳面点王。
梦一
盛开的火 燃烧自己的骨头
保持新鲜的表面
长出羽毛的石头
把半个身子埋在土里
风中站起来的旗帜
绣上了背井离乡
针眼里窥视的泥泞小道
变得尤其漫长和荒芜
站在村口的树 在离地三尺的地方
替自己缠上一圈
安放迎风劳作的老茧
背负故乡的人啊
尝的每口水都是凉的
雪夜
体内的篝火已经燃起
添柴的人 正在打盹
这枯枝败叶 这世间杂物
都是可燃之物
只等火引的到来
独行的人 按住鲜红的伤口
抓一把白的雪
擦洗自身
融成水的雪 成为证词
自证清白
总是碰到坚硬的石头
用来取暖的石头
被扔进灶塘
忽明忽暗的灯光
淅淅沥沥地落在路灯的周围
像我常年在外的弟兄 围坐取暖
他们紧握的双手里有火种
来自胸膛的温度
保存着多年未见的乡村
随身携带的悲欢
我就站在你面前
直到落地生根
晏娟
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深圳市作协会员,北京大学青年作家实验班学员。诗歌作品及诗集多次获国家级奖项。供职于深圳某报社,现居深圳。
珍重再见
请在离别时
说再见
请在停留时
说珍重
雨后
其实也是一首诗
我的心灵 纯洁如荷
生命中所有的
岁月与蹉跎
隐藏叶子的背后
唱不完一首歌
竟然 那样遥远
多少个夏夜
多少朵春花
我还想对你说些什么
此刻 却只是
一首无言的歌曲
一场偶然的邂逅
在那遥远的地方
怎样去掩饰
离别的痛苦
当风拂过 只留下
尘封的记忆
尘封的诗集
依然记得
你眼中坠下的泪光
湿润了每一段记忆
茫然回顾
仿佛我来到了异域的边界
不要害怕
请说声 珍重再见
但不要说 永远
日落 离我只有咫尺之遥
世间一切都很完美
寻找不到一丝的喧哗
零乱的心
开放在那蔓生的蕨类中
正朝着我的心缓缓流动
芙蓉千朵 诗很简单
然后 你微笑着向我走来
那黑色的暗夜里
我匆匆带上思念
含泪对你说声
珍重
——原载《年轻人》2005年8月号
母亲河
在那个青草已绿的春天
母亲河是春天的歌
桃花演奏欢快的旋律
在那个夏日黄昏的午后
母亲河是夏天的意
荷花传递赤诚的情怀
在那个秋季漫漫的风霜
母亲河是秋天的诗
菊花散发深情的意韵
在那个雪花飘飘的冬天
母亲河是冬天的情
梅花散发纯洁的芳香
母亲河是撒在地的啤酒
月光下发出持久的麦香
母亲河是月洒下的露珠
每一颗都是圆圆的希望
母亲河
在心的扉页上
写满了无数个梦的眼睛
追寻心的方向
那窗外的一片蓝天
竟是生命的泉源
源远流长……
——原载《年轻人》2005年8月号
远人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有近千件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诗刊》等海内外百余家报刊及数十种年度选本。出版有长篇小说、散文集、评论随笔集、诗集等几十部。曾获湖南省十大文艺图书奖、广东省有为文学奖金奖等多种奖项。
结束的钢琴之夜
没有人回头,没有人寻找
音符散尽的黑夜,已把钢琴送到梦里
没有人再去伸手,没有人再去挽留
乐队已经散去,到自己身体里静止
当我从中退出,空荡的乐池
声音已经合上,我应当怎样理解
应当怎样说出,深夜徘徊的人
都是被自己赶到外面——
有人拾起一段记忆,有人嗅到
某种花香,风在集合的地方
世界的灰尘退守,空出的地带
只给音符跳舞,只给少数人
沉默。他们回家
或浸入更大的黑夜,他们不认识
却会无缘无故地交谈,像高空的黑雪
会无缘无故地落在纸上
我也会突然想起一些朋友
活着与死去的,都在奇异地走动
他们的声音,在连续后中止
他们消失的脸,会冷不防凸现
更长的时间里,我停步,一个人回头
什么样的声音,会从高空开始
更多的生命隐藏,我听到那里的呼吸
风一样掠过脸庞,无影无踪地消逝
而谁也不会注意那张躲在黑暗里的脸
我已不含任何目的的慢行,被黑暗包围
很难相信一段音乐能把一切结束
又在结束里把另外的一切推到开始
——原载《星星》2000年第3期
大地睡熟了
大地睡熟了
什么声音也听不到
只有一盏灯亮着
将夜晚碰来碰去
远处的山峦起伏
勾勒出无边际的漆黑
草将自己的绿色剥落
还原成单纯的泥土
石头不断吞咽露水
像在吞咽一万颗星星
风仍在大地上睡去
没有人碰触它的肩膀
在大地睡得很熟的梦里
我独自坐了起来。黑暗里
一条溪流在远处隐秘地喧响
像某个无名的神正慢慢走来
——原载《星星》2019年第2期
谢亚凡
原籍湖南衡东,2001年8月来深圳。基层新闻工作者,广东省作协会员。爱好阅读,学生时代开始写作,作品以诗歌居多,著有诗集、散文集多种。
幸福时光
流塘路的东头
有一种幸福叫时光
几个戴青花头巾的女孩
用晚霞把店牌刷亮
他们来了吗?来了
围成一桌的
是打工的文化
是相思和思乡
久品不厌的
有宁夏草原的绵远
有蒸湘山泉的清冽
有豫中古城的苍凉
在这个小店
一次次与霞光相聚又分手
一次次与青春谈笑后默然
记不起匆忙
惹不起悲伤
才按下快门
生活的焦点又跑老远
刚清点方块的脚印
满地又堆起笔墨纸张
他们来了么?来了
那几双眼睛
都浸红了梦想
大汗淋漓的季节
唤来掠过青花头巾的凉风
等来小杯小杯的休闲时光
不知何时
当命运拆散了聚会
小店也更换门庭
每次路过街口
总有又甜又辛的怀想
生意转让了。但
那些时光,没转让
那些幸福,没转让
——原载2009年5月大众文艺出版社《回到九月》
深圳有条启明街
在河边观澜那是当然
说到湖里逛街也没骗你
别问什么是艺术
在这段日子
春天和夏天商量好了
湖塘里的水高兴才出声
青藤在墙头摆爱摆的姿态
砖瓦有纹路
光像小童的脚尖在那跳绳
累了就歇吧
村长画一口钟然后把它拨停
碉楼的窗也可闲眼休息
这条街叫启明
山腰还有叫启明的百年老校
一拨拨孩子下山远游
客家老村又新来好些客人
而星光就在天的那一角
清晨在,黄昏也在
加拿大朋友Baucan住老校窑洞
他的憨笑比其油画通俗
另外有人在街头聊天
你家就是我家
自行车放松倚靠院垛
还有敲敲打打的声音
据说来自雕刻家,轻轻的
节拍传感喝水的磁杯
一条街
不经意间已在你眼前
这里很清静,也是深圳
巷道很长无意让你走完
哪一刻
只要有扇门蓦地开启
你就可能遇见久违的自己
明白了吗
——原载2018年7月文汇出版社《孤单茶花》
郭金牛
现居深圳龙华。2013年被国际诗人杨炼发现,并推荐参加第46届荷兰鹿特丹国际诗歌节、德国柏林世界文化宫(HKW)“100 YEARS OF NOW”。曾参加第九届中国作协诗刊社”青春回眸“当代诗歌研究会。
许·白苹洲
退一步,我就碰到了秋天的
白露,许的皮肤就这么微凉
蒹葭为霜呀,
白露也为霜。
两处白露
一处白苹洲
被秋月,照了照,我退了一步
月色逼近了一步
我退入镜中。
再退一步
我就退了一千多公里
退入他乡。
但我退不出许。
许,脱下了绣花鞋。轻衫薄汗
追赶着蝴蝶,跟着桃飘
李飞
水袖里居住着香气
半醉吴音
多么媚好。
月亮离开了蒹葭
月亮离开了白露
月亮离开了湖北省
它走了一千多公里。
唉,镜中的许白露
画中的许蒹葭
没有生下湖北人的后代
——原载2009年11月《宝安日报》
神的隔壁,住着一个精神病人
诗歌很小,像一枚胶囊
到了晚上,我住在一枚过期的胶囊之内,东环二路
小女儿沿着时间的支流
读完初中,唐朝的月亮
照着
她的母亲,刚刚从外省买回了外省的豆腐,青菜。
在神的隔壁
住着一个精神病人
他
在光明中,偏爱黑暗,在黑暗中
偏爱光明。
关心祖国、妻子的痛经、及阴茎的喷泉。
——原载《长江丛刊》2018年第10期
周苏秋
男,1956年生于南京。听障艺术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到深圳寻梦。擅长绘画,爱写诗歌与散文。
爱深圳,我有理由
在南方的边陲之地
你创造了新生活的伊甸园
开掘了桃花源的新生
建筑起乌托邦的都市蜃楼
引领了富裕大同的潮流
谱写着华夏文明的崭新篇章
人们感恩
说你博大深邃的襟怀
容纳着无数浪迹海角的游子
你是一叶智慧的方舟
载负了多少行走天涯的浪子
你是黑夜里一颗北斗星
安抚了多少躁动迷失的心灵
而今 我奔向你
追寻着开拓者的足迹
又把睿智的劳动者崇拜
我要用鲜血和汗水
去浇灌生命的花朵
把打开命运大门的钥匙
勇敢地持在手中
深圳——我爱你 恋你
我为你奉献为你喝彩
你把爱与被爱的交融
化作了一座世纪的丰碑
凝聚成文明共享的家园
——世界花园城市
爱深圳 我有理由
——原载2001年3月22日《深圳都市报》
荒凉之夏
那年盛夏 加利福利亚的荒野里
我邂逅了一种奇异的植物:大蓟
干旱与灼热抹杀了浓绿
平远而望 漫山遍野
尽是白金灰银的色质
那活脱脱标本状形态的大蓟
寂然而壮观 瞬间震撼我心
走进、穿梭在密密麻麻的高大蓟丛中
仰望那枯萎泛白的大蓟茎秆上
稀稀落落的花萼
那顶端 花芯干化的绒毛
亲吻着金黄色泽的阳光
干裂的地缝延伸至亿年的地壳
伫立在地表上的活化石
那不羁的残蓟的身姿
正是历经磨难的劫后生存
仿佛是远古留下的神秘遗物
在此与我命定的千年之约
蓟 摄取了我的灵魂
夏的炎热里 一股清凉注入心肺
——选自《“五月花”杯全国残疾人诗歌大赛优秀作品集》
王工一
出版《长空 风云录》一书,电视片《化险为夷》编剧,作词、作曲《心在呼唤》获全国铜奖。多篇小说、散文、诗歌等作品发表于《解放军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企业家日报》《吉林日报》《秦风》等报刊,多次获奖。
生日,时间的标点
生命,好像一部长篇,
生日,就是个个标点。
生命,宛如一条长河,
生日,就是座座桥涵。
生命,犹若一条跑道,
生日,就是棵棵标杆。
生命,神似一棵大树,
生日,就是年轮的圈。
生日,时间的刻度,
丈量人生沧桑,
岁月长短。
生日,长征的脚印,
标记人生历程,
苦辣酸甜……
冬去春来,
四季轮转。
逝者如斯,
来者无限……
时间向左延伸,
生命向右递减……
春来春又往,
光阴催人颜。
已知人生谓何物,
还有何事可感叹?
平安平淡都是福,
喜乐到终点……
——原载2007年第十期吉林省一级期刊《安全生产》杂志
松花江在唱......
居高源头江坝上,
俯瞰壮丽松花江。
一江飞流天地外,
山水逶迤莽苍苍。
像飘带?
像哈达?
不,
你更像长长的五线谱,
连片的浪花是音符在跳荡。
汹涌澎湃的波澜震天响,
好似万众高歌,
合成一部交响乐章。
日日夜夜经久不息,
这就是松花江在唱......
你唱着哀愁唱忧伤,
日寇铁蹄下儿女背井离乡,
我的森林煤矿大豆高粱,
还有那衰老的爹和娘。
你唱着英勇唱顽强,
儿女挺胸扛起枪,
浴血奋战江两岸,
血染江水打得敌寇无条件投降。
你唱着欢乐唱太阳,
一心跟着共产党,
翻身当家做主人,
男女老少喜洋洋。
你唱着改革唱开放,
由穷变富金满堂,
两岸新城再崛起,
花好月圆伴春江。
你唱着奋进唱开创,
吉林智造走向五洲四大洋,
历尽艰辛勇攀登,
众手绘制新篇章。
你唱着进取唱健康,
绿色发展持续富强,
永为民生造福祉,
一代更比一代强。
你唱着未来唱向往,
承载吉林儿女的美丽梦想,
不惧狂风暴雨激流险滩,
勇往直前奔向远方.....
——原载2016年吉林市委宣传部期刊8月号《我们遇见吉林市》,获优秀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