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南采从泥泞中崛起(连载之五)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南泥湾采油厂战胜2013年
特大持续强降雨,全力抗灾自救、恢复重建纪实
张兴源
重建篇
大战一个月,南采人以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忘我精神,从泥泞中崛起,创造出了可见可闻、可触可感、可歌可泣的“人间奇迹”。
一
——老话说:“哀莫大于心死。”面对如此无情、如此惨烈的重灾巨创,南采人的“心”没有“死”,意志没有被打垮,南采人也没有一蹶不振而就此倒下。
他们说:“灾情就是命令,抢险现场就是战场。到底是‘钢铁战士’,还是泥捏的土偶和软蛋,咱就在抢险现场和恢复重建的战斗中比比看!”
在巨大灾害面前,这支奋战在南泥湾——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中央红军三五九旅垦荒种地、生产自救之地——的石油工人队伍,不等不靠,立即行动。他们第一时间迅即组织成立了由厂党政主要负责人、班子成员、所有中层干部组成的灾后恢复生产和重建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副厂长王振民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落实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和各项工作要求。
领导小组同时下设8个职能小组:灾后损失核查统计组,组长,余泽清,负责每天灾情核查,现场查看、测算、登记、汇总工作,形成文字、数据、图片、影像等资料,统计归类清楚,当日分项明确,经包片领导签字后,报生产运行科。产能建设组,组长王维喜,负责旧井恢复生产,加快钻井、新井投产,实施好旧井改造、挖潜及二次压裂,做好注水井投转注工作,运行好注水配套设施,加快恢复产能建设工作,尽快提高产能。开发科、油建科适时做好新钻井井场道路恢复。20天内完成生产井的复产工作。道路疏通组,组长靳兆华,负责全厂道路抢修、疏通工作。做好重建设计,动用一切机械力量开展道路抢修,本着先主线后支线、先高产后低产和先通后畅的原则,全面抢通油区道路,全力恢复水毁道路、桥梁、涵洞等交通设施,确保15天内恢复油区主干线道路畅通。电力保障组,组长王振民,负责全力抢修电力设施设备。依据先易后难、先高压后低压、先山后沟的原则,分区域、分段,逐步抢修恢复,重点对变压器、配电柜、倒伏电杆、电力线路进行抢修和更换,加固电力设施基础,提升生产保障能力。油建科负责配合疏通道路,井下作业大队负责吊车、运输车辆保障,力争20天内全面恢复油区电力供应。基建项目恢复组,组长余泽清,负责维修加固损坏或存在安全隐患的办公、生产房屋及其他在建项目,负责在建工程的水毁治理和恢复建设,抓好项目管理,制定施工方案,做好灾后重建项目的审批、报建、质量监督、安全生产、竣工验收等工作。宣传报道组,组长董延军,负责做好全厂抢险抗灾恢复重建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宣传好经验、好做法,树立好榜样、好标杆,鼓舞和激励干部职工奋勇拼搏,夺取恢复重建工作的全面胜利。后勤保障组,组长李玉强,负责全厂各部门之间协调、通信及网络保障,上传下达,做好灾后环境卫生治理,安排好当前职工住宿、伙食、给水、供电、医疗、通勤车接送、小车派车等保障工作,全力配合好生产一线恢复重建。石油管护组,组长郝小兵,负责做好油区治安、石油管护和消防工作。
这8个组在确保人员财产安全的前提下,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按照“路电同进、先近后远、先易后难、先山上后山下、先高产井后低产井和单井”的总原则,一场艰辛备尝且充满各种难以预测之危局与隐患的抢险救灾、恢复重建工作,就此在南采上下全面铺开。
二
为具体展示南采实施恢复生产和奋力重建情况,我们有必要在此引述一段《南泥湾采油厂会议纪要》:
8月12日晚8点至12点(请读者朋友注意,会议是在晚上的8点到12点举行的。南采在整个的抢险救灾和恢复重建过程中,晚上甚至半夜起来开会或奔赴一线,早已是司空见惯而不值得大书特书了——记者自注),陈东厂长在厂部机关办公楼三楼4号会议室主持召开“恢复生产和重建工作推进会”,现纪要如下:
一、各包片领导、采油大队汇报了恢复生产和重建工作进展情况(略)
二、议定事项
会议议定即日起从抗灾自救转入全力恢复生产阶段,要合理整合有效资源,各采油大队所需机械如3天内不能到位的,大队有权自主外雇,包片领导把关并报生产运行科、油建科备案;供电车间在专业队伍短缺时,适当增加准入外协队伍,加快电力恢复进度,副厂长王振民、郝小兵把关;基建科适当增加准入外协队伍,分解注水管线修复的工作量,尽快恢复注水工作,副厂长余泽清把关。
三、研究确定了8月31日前各采油队的恢复生产井数和泵油任务(略)
四、当前工作
1.要求八个职能小组积极发挥作用,按照路电同进、主线与支线同进、支线与井场同进,先近后远、先易后难、先高产井新井后低产井单井、先山上后山下的原则,分清轻重缓急,统筹安排,合理组织恢复生产和重建工作。
2.要求生产运行科合理安排恢复生产工作,督促各采油大队加快油井恢复进度,特别是原油高产区域,确保完成8月份恢复油井数和泵油任务。
3.要求副厂长王振民组织生产运行科合理划分时间节点,考核各采油大队8月份生产任务完成情况。
4.要求相关单位加强油井管理,对于已经恢复生产的油井,注意及时观察产液量变化,及时做好泵油及统计分析工作。
5.要求恢复生产工作时,相关技术部门与外协队伍务必全身心投入,加快剩余工作量的工作进度和作业质量,加快剩余新井、建井速度,同时确保作业人员安全。
6.对于油井恢复中所需的油罐,由机修车间负责组织生产;由物资供应科购置所需井口材料;由油建科负责调配所需工程机械。
7.要求油建科负责钻井队伍道路和新井场道路的恢复工作,确保畅通,同时尽快安排预打井井场、道路的整修工作。
8.由党委书记董延军牵头,组织相关单位,于8月14日前拟定上报灾后重建方案;做好兄弟单位慰问的影像资料收集及宣传报道工作;加大恢复生产的舆论导向、宣传报道力度,做好评优树模工作;于8月15日前完成抗灾自救恢复生产纪录片的录制工作,同时做好抗灾自救恢复生产总结会的准备工作。
9.要求各级领导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尽职尽责搞好恢复重建工作,坚持走群众路线,践行“一线工作法”,即坚持指挥协调在一线,决策督导在一线,抢险自救在一线,吃住劳动在一线。
10.采油一大队汾川采区由于电力暂时不能供应的原因而未恢复正常生产的261口油井,要求副厂长王振民于8月15日前拿出开展捞油工作的方案。
11.要求各相关单位认真贯彻落实恢复生产和重建工作领导小组会的各项工作安排。
12.各单位要把握好恢复生产及抗灾自救过程中的费用尺度,坚决杜绝浪费和违规违纪问题。
党委书记董延军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任何工作都是要靠人去做的。没有哪一项工作是离开人的因素而自行理顺、自行完善、自我解决的。从灾情发生、抢险救灾、恢复重建以及后来关于‘向48万吨冲刺’口号的提出到实施,我们都是一步一个脚印,实打实地干出来的!咱南采人的最大特点,就是苦干实干拼命干,天大困难也不怕!当年大庆‘铁人’王进喜喊出了‘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他喊出的就是咱工人阶级的一种精神,一种气魄,一种气吞山河的壮志雄心!”
三
在此,请允许我们再次转引南采党委工作室同志们的简讯,来共同感受南采人在恢复重建过程中敞亮的精神风采——
采油三大队干部职工积极开展生产自救,群情高涨,斗志昂扬,竭力抢修道路、井场、电力设施,全身心投入恢复生产和灾后重建工作当中,生产生活秩序正在逐步恢复。8月2日至4日,三大队累计泵油已达210.4吨。
连续多天的强降雨,导致麻洞川乡的采油一大队岳屯采区井场、道路、电力设施严重受损。面对灾情,该区立即调动铲车、挖掘机等机械,争时间,抢进度,第一时间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赶赴受灾现场开展紧急救援,力争把暴雨灾害给原油生产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该区所辖枣条沟、马泉子沟、魏家湾、老沟、水镜沟、黑龙沟、西沟等7道沟,683口生产井,分布于深山大沟之中,正常生产情况下,日产原油180吨。降雨以来,7月17日起,生产已不正常,到21日已全部停产。截至8月5日,恢复生产过程中,仍有马泉子沟、老沟、水镜沟等3道沟,人员徒步可行,车辆无法进入。
为了打好灾后重建攻坚战,该区依照“先高压后低压、先山上后沟里、先新井和高产井后老井、低产井和单井”的工作思路,将区队所有班组集中分为两组,每组20人,扛起铁锹、铁铲,深入野外油井区域,全天候抢抓生产、恢复井场线路。黑龙沟区域共有30口油井,日产原油22吨。他们以每天两口井的道路恢复进度,稳扎稳打,向纵深推进。截至8月5日,各井场道路已整体疏通。同时,办公室包点人员也来到现场,协助采油大队恢复生产,确保进度。8月5日上午,这个区的各采油班在雨后的烈日骄阳下继续工作。尽管没多久他们就被汗水浸透,脸也被晒得通红,但是大家依然情绪饱满,斗志不减,各项工作都有板有眼地进行着。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这是许多发生过大灾的地方所曾经历过的切身遭遇。近期,我厂油区遭遇了极其严重的洪涝、泥石流和山体滑塌、道路塌陷等自然灾害。而目前正值暑热天气和传染病高发期,各类病菌极易滋生、传播、扩散与蔓延,给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为了杜绝疫情的发生,我厂立即启动灾后防疫预案,配备了专人对职工的生活与办公区域进行普遍消毒杀菌,给已经修复好的水塔内加入漂白粉,同时全面开展灭“四害”工作,保证职工能够在灾后重建中有一个健康卫生的工作、生产与生活环境,确保大灾之年无疫病。
8月5日,岳屯采区阳141井场职工清理抽油机基座下淤泥的休息时间,南泥湾采油厂举办的“一滴汗水一滴油,恢复生产我当先”主题图片展搬到一线,在此展出。本次图片展共展出10版内容,有全厂在暴雨和各种次生灾害中受损的图片,有部分大队和生产单位恢复生产的图片,有厂里为抗击洪灾所制定的各项举措,有集团、油田、各协作单位以及延长油田所属其他各兄弟采油厂的慰问信等图片。本次展览从8月4日开始,将用7天时间,深入各大队、班组、井场,力争队不漏区,区不漏班,班不漏人。
在康台采区阳860井场道路作业现场,采油一大队副队长张锐正在组织抢修道路。由于整个道路被山体滑坡完全掩埋,恢复相当困难。而整个康台沟的供电都要经过此处与红河窑子高压主干线相接,此处若打不通,影响非止一队一区。然而,经过4个日日夜夜的奋战,尽管有两台铲车、1台钩机及康台采区的10余名工人的积极配合,依旧没有打通。展览组到这里后,他们表示将在当天打通此处连接前马坪变电站的道路。
展出时,一位职工看到厂里受灾图片后,感叹地说:“这个图片展,让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全厂受灾情况,深受触动。我们将更加积极参与灾后恢复生产,为重建我厂美好家园,尽自己一分力量。”
四
在抢险自救、奋力重建的同时,南泥湾采油厂没有忘记自己作为一家国有中型企业所应担负的社会责任。松树林胜利水库三次出现险情,他们三次都及时出动人力和机械,疏渠护堤,冲锋在前,确保了水库大坝的安然无恙。在解救本厂被困职工的同时,南采人还主动协助油区所在乡镇政府,先后出动救援人员800人次,安置周边乡镇受灾和被困群众500余人。采油一大队等生产单位,在自身遭受重灾的情况下,为这些受灾群众管吃管住20多天,直到他们有了合适的去处为止。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南采人的社会担当,感受南采人的精神风貌,我们在此再次摘引一段南采党委工作室同志的报道,可与记者本人的采访形成一种相互补充、相互印证的“互文”关系——
7月25日早8点左右,马坊村沟的沟岔处,湍急的山洪裹挟着树木、泥浆、山石,倾泻而下,挡住了采油四大队正在撤离的车队。现场指挥的官保林副厂长当机立断,决定先用铲车送人过河,然后再用铲车拉着汽车过河。大家纷纷下车,站在大雨中。这时,官保林副厂长让职工将随车撤离的小孩抱得放到铲车的驾驶室中,让其母子站在驾驶室旁第一批过去,坐到先期过河的探路车上。
——这些小孩是放假来看望父母的职工子弟吗?非也。他们是在四大队队部附近开小卖部的常虹母子。
25日凌晨4点多,一阵炸雷把在车上睡觉的官保林副厂长惊醒。他走下汽车,一个闪电照亮了山谷,黑压压的天空罩在山头上,如同一张其大无比的网。随着轰隆隆的雷声,暴雨瓢泼而下,霎时间四大队院子外的公路上便冒起了轰隆作响的“山水”,而队部院子里的积水,很快就有半尺多深。官副厂长跑到靠近山体的职工宿办楼上,从一楼到二楼,挨个儿喊醒了连日来抗洪抢险劳累过度,此时正在甜蜜梦乡的职工们。随后又喊醒了在队部门口开小卖部的常虹母子,让他们做好撤离准备。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暴雨仍然没有停歇的迹象。站在四大队楼上,可以听到在“哗哗哗”的暴雨声中,夹杂着从远处传来的山体滑塌声和树木断裂声。这每一声响动,都使人胆战心惊。6点左右,四大队办公楼背山和前面公路上的泥水开始向队部院子里涌来。官副厂长喊来铲车,要求铲土挡住大门口,同时将这一情况向陈东厂长和董延军书记作了汇报。
6点半左右,天麻麻亮。暴雨仍在一刻不停地下着。官保林和大队长翟永奇、支部书记惠建文,在楼道里现场研究排险方案。他们一致认为,四大队地处山崖之下,山高沟窄,一无所依。连续强降雨已经使多处山体滑塌,如果队部沟口山体出现滑塌,很可能形成堰塞湖,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四大队背山,也随时有塌方的危险,所以,结论就是必须尽快撤离队部,按照前一天晚上商量好的方案,组织两辆铲车,一辆打头,一辆殿后,分头行动。
按照载容计算,四大队队部的越野车刚够职工们乘坐,那门口小卖部一家4人(母亲和一个女儿、一对双胞胎儿子)怎么办呢?此刻,多一个人就多一分危险,多一分责任,这一点官副厂长和他的几位伙计们都十分清楚。但总不能把这一家人撂在这里不管吧?
于是,官副厂长决定临时启用职工个人的一辆桑塔纳轿车,把这一家4口也一同撤出。
走了不到3公里,沟岔里的河水和泥石流挡住了去路,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铲车送人的悲壮场面。此时,我们自己的职工在大雨中已经淋了两个多小时,而把常虹一家4口安置在汽车驾驶室中。职工们从常虹家小卖部买来的矿泉水、火腿肠和各种饮料,此刻也送到这一家4口的面前。
10点左右,49名职工安全渡过泥石流所阻路段。11时许,职工们把常虹一家4口安全送到家中后,冒雨朝延安方向返回。由于高速公路出现塌方,等大家全部回到延安时,已是午夜11点多。
7月30日,我们在采油四大队区队见到常虹和她的一对双胞胎儿子。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常虹感动地说:“其实我当时就已经想到,采油厂职工撤离时,一定不会撂下我们不管的。但小车让给我们先坐,遇阻时他们淋雨而让我们坐在驾驶室,他们自己水米没打牙,却先把在我的小卖部里买的东西送给我们一家人吃,这一切,却大大出乎我的预料。咱四大队的干部职工,可真不愧‘延长石油人’这个光荣称号啊!”
“延长石油人”,——南采全厂3000多名干部职工,没有辱没这个光荣称号!
8月初,还是在南采自身抢险救灾、恢复重建工作刚刚起步的时候,集团公司下达了《关于开展向灾区捐赠活动的紧急通知》。南采人积极响应集团号召,支援灾区,奉献爱心。单位捐款152.85万元,职工个人共有1498人参加捐款,捐款总额共计287024元,体现出国有企业职工过硬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怀。
经过一个多月艰苦卓绝的齐心奋战,南采水、电、路全部恢复正常。除报废井之外,所有采油井都全部恢复运行。
南采人,以他们的冲天干劲、惊人毅力、坚强意志和不屈精神,圆了一个国有中型企业火浴凤凰的重生梦!
五
在南采恢复重建过程中,省国资委主任刘阳,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闫世可,集团公司党委委员、油田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悦,油田公司总经理李文明,油田公司总会计师周志伟,油田公司副总经理高振东等领导以及集团公司灾后评估小组先后来到南采,一则给他们撑腰鼓气,一则现场办公,给他们解决所需物资和资金。中共延安市委副书记、市长梁宏贤,市委常委、副市长马宏玉等领导,也多次到厂检查指导工作,慰问一线工人,勉励南采人战胜特大灾害,走出灾难阴影,恢复采油生产,重振南采雄风,拿出“铁人”精神,继续支援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
党委书记董延军说:“各位上级领导的到来,给我厂干部职工增添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使我们深深感觉到,尽管我们曾一度身陷‘孤岛’,但我们却并不‘孤立’。”以下是南采党委工作室同志们所写的消息,引述在此,以供读者和咱南采职工一起,感受和回味来自上级的温暖与关爱——
8月8日,陕西省国资委主任刘阳在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闫世可、油田公司董事长杨悦、管输公司总经理乔方廷、党委书记唐登平、勘探公司总经理冯对生等领导的陪同下,来我厂视察野外一线灾情,现场指导恢复生产和灾后重建工作,并看望慰问了奋战在一线的干部职工。厂长陈东全程陪同。
刘阳一行深入该厂采油六大队重灾区,看望慰问了奋战在灾后恢复生产一线的干部职工,与工人们亲切握手交谈,叮嘱他们在恢复生产过程中一定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确保不发生一起人员伤害事故。随后,刘阳一行深入该大队枣条沟、刘台油区实地查看灾情,在听取该厂厂长陈东介绍后,刘阳强调,南泥湾采油厂在油田公司众多受灾单位中灾情最重,但即使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也一定要在先开展应急抢险、后恢复重建的整体部署下,以职工生命安全为前提,采取科学有效的自救措施,争取早日取得抗灾自救、恢复重建工作的全面胜利。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刘阳代表省国资委对延长石油遭受百年不遇的深重灾难表示慰问,并表示省国资委将全力支持延长石油渡过难关,战胜灾害。他指出,在抗灾抢险、恢复重建过程中,延长石油广大干部职工,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积极开展了生产自救,充分体现了“埋头苦干,开拓创新”的延长石油人伟大的创业精神。
杨悦要求该厂积极落实各项生产自救方案,统筹安排好人员物资,有条不紊做好恢复生产工作,并勉励大家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力争把此次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7月24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黄文强在油田公司总经理李文明的陪同下,来到我厂视察受灾情况。厂长陈东、党委书记董延军陪同视察。黄文强一行深入我厂配液站、采油三大队芦子沟区域以及采油二大队新120井场,视察了雨毁道路、塌方现场、水淹井场,详细了解了我厂灾后井场道路、电力设施等恢复情况,对我厂下一步恢复生产自救提出了指导意见,并慰问了坚持在生产一线的干部职工,极大地鼓舞了职工士气。黄文强鼓励我厂干部职工坚定信心,齐心协力,鼓足干劲,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黄文强表示,南采灾情比预想的还要严重,集团公司一定会做你们坚强的后盾,广大干部职工在大灾面前一定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全力以赴做好生产自救工作,进一步加强灾情排查,及时消除隐患,杜绝次生灾害发生。黄文强再三叮嘱大家在抢险过程中,一定要以人为本,把职工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注重采取安全防范措施,时刻提防灾情的进一步恶化。要备足防汛物资,合理安排人力,尽最大努力及早全面恢复生产。
9月11日,延安市委副书记、市长梁宏贤,市委常委、副市长马宏玉在集团公司党委委员、油田公司董事长杨悦、总经理李文明的陪同下,来到我厂调研视察灾后恢复生产工作。梁宏贤一行首先来到采油二大队新120雨毁井场,现场听取了厂长陈东关于受灾情况的介绍。随后观看了厂情厂史和抗灾抢险宣传栏以及油田公司及我厂抗灾抢险纪实专题片。梁宏贤在听取了油田公司有关领导的灾情汇报后表示,油田公司在自身受灾极其严重的情况下,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地方受灾群众提供安置点,并多次参与老虎坝抢险,为市政府减轻了压力。对此,延安市委、市政府表示衷心感谢。梁宏贤希望我厂认真谋划好重建项目,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要与油区地方政府加强合作交流,协调解决制约油田发展的各种问题。马宏玉强调,延长油田要树立发展意识、创新意识、进取意识,积极寻求科学发展之路。延安市政府会竭尽全力为延长油田创造安定和谐的投资发展环境,从而实现企地之间的合作、互利与双赢。
8月6日,集团公司党委委员、油田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悦来我厂野外一线视察灾情,现场指导恢复生产和灾后重建工作,并看望慰问了奋战在一线的干部职工,给他们带去了食用油、大米、白面等慰问品。
杨悦首先来到我厂采油六大队队部,看望慰问灾后重建一线参战干部职工,与职工们亲切握手交谈,并发放了慰问品。杨悦还驻足观看了我厂“一滴汗水一滴油,恢复生产我当先”防汛抢险主题宣传栏。厂长陈东详细介绍了我厂受灾及恢复生产和重建工作开展情况。随后,杨悦深入该队以及采油一大队岳屯采区、采油三大队赵12撬装式注水站,实地查看灾情,调研受损情况。他还徒步到山体掩埋井场、泥石流冲毁罐台、房屋垮塌等受灾严重地方视察,并就下一步防汛救灾工作提出要求。杨悦说,南采全体干部职工一定要坚定信心,鼓足干劲,要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和恢复重建,做到在大灾面前不气馁,不畏缩,与灾害和各种困难作坚决斗争。
杨悦强调,暴雨刚刚停歇,天气十分燥热,正是山体滑坡、地基塌陷等次生灾害的频发阶段,大家在恢复生产过程中,要把职工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一定要避免人员伤亡。要采取有效安全防范措施,全厂动员,全力以赴,尽快取得恢复重建新胜利。
8月15日,油田公司总经理李文明、总会计师周志伟到我厂视察灾后生产恢复工作。李文明一行在四大队马坊采区的泉36、37和泉70、71井场,现场了解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并就我厂灾害实情提出了应对措施和指导意见。面对南泥湾采油厂严重的灾情、巨大的损失和灾后重建恢复的快速度、大力度与职工们良好的精神状态,李文明代表油田公司对我厂全体职工表示感谢,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在随后的座谈会上,李文明、周志伟和我厂的干部职工们交流讨论了下一步自救措施,希望大家坚定信心,稳扎稳打,在做好灾后重建的同时,要特别注重安全与环保。厂长陈东作了表态发言,他说:“感谢上级领导对我厂灾后自救工作的认可。我们将按照上级要求,全力完成各项恢复重建任务,为延长石油继续保持世界500强作出应有的贡献。”
据悉,我厂作为油田公司受灾最为严重的单位,通过全厂上下快速全力自救,截至8月15日已将一度全部停产的油井恢复到4012口,日泵油提升到700吨,油区道路抢通965公里,电力恢复153公里。
7月23日,油田公司副总经理高振东在油田公司运行部经理李伟、安质部经理张家明的陪同下来我厂视察灾情,并现场指导救灾工作。我厂厂长陈东,党委书记董延军,副厂长王振民、余泽清等陪同。高振东一行实地察看了我厂采油三大队被雨水冲毁的部分油区道路,听取了受灾情况汇报,并对我厂灾后恢复生产自救工作进行指导部署。高振东强调,要在确保职工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全力展开暴雨之后生产自救工作,制定好灾后恢复生产方案,把握重点,先易后难,做好灾后道路、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的抢修工作,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秩序。同时要做好灾情统计上报工作,加强灾害预警防范措施,严防次生灾害的发生。要边抢险,边恢复,边重建,并要提高等级,未雨绸缪,做好迎接未来强降雨的准备。
8月3日上午,油田公司总会计师、我厂包片领导周志伟到采油七大队调查并指导恢复生产和重建工作,慰问了奋战在恢复生产一线的职工,给他们送去了矿泉水和米、面、油等生活物资。
周志伟一行深入该队原油中转站、碾庄采区好160井场,实地察看雨毁情况,了解灾害损失。检查结束后,周志伟要求,南采要在确保干部职工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开展生产自救与恢复重建。周志伟同时表示,油田公司也将全力为采油厂灾后生产自救、恢复重建提供物质支持,确保南采尽早恢复原油生产,将雨毁损失降到最低。
本来以为至少得一两年方能从重灾巨创中崛起,实现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没想到只用了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南采人便从泥泞中勇敢地站立起来。他们用新时代石油工人强有力的双手,创造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而又不得不信、听上去仿佛虚幻实际上却是真真切切的“人间奇迹”!——而这样的“人间奇迹”,是只有那些亲身感受过灾情深重、目睹过灾后惨象、参加过抗灾抢险和恢复重建的人们,才会从心底里信服的。
如果说我们国家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曾经出现过所谓“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河北省徐水县等)的热闹景象,只不过是一场纸面上和声音中的乌托邦,那么,南采人将一两年方才可能做完的事情并作一个月去做,并且也完全做成功了,其间所蕴含的力量之源和精神之本,是很值得我们细细思量的。
尽管一切都已恢复正常了,但陈东厂长、董延军书记和他们的一班人以至于全厂上下,仍然时不时会有一种“如在梦中”“不可思议”的错觉。——这一切难道都是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