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平(宁夏)



桂英贤妻,她给我生养了两儿两女,都很聪明乖爽。如今都已读完了大学,也都各自成家立业,都生儿育女,组成了幸福的家园。大女儿固原六中教英语,小儿子固原一中教物理,小女儿另有职业。都是成绩优异,各有建树。儿女们生活的顺风顺水,幸福安康,给父母创造了安度晚年的美好条件。
大儿子自小聪明懂事,勤奋好学,上进心强。1979年刚满十六周岁时,考进了北京大学。成了刘氏家族中第一个大学生,也是固原地区第一个考进北大的人。
一九七九年,还是农村生活最贫困的时期。农业社穷,生产队穷,家庭更穷。我们青石峡三队,有可能是全国最穷的生产队?一个全劳力每天挣一个工日,值价人民币OO7元,就是七分钱。不歇不缓出满勤,一年挣360个工日,才值二十五元二角钱。那个时候的农民生活,可怜的很啊!
儿子考上响当当的名牌大学,作父母的人,应该是千欢万喜才对。我们却是,一则一喜,一则一忧,喜忧参半。喜者不用说了,忧者呢?要考虑到,学校虽然是全国的名牌,可是咋上得起啊?连路费都是大问题!
当时真的没有翻着看的一文钱。
东呛西借,凑了几十块钱,给娃娃得缝件出门衣服,还有被褥。临走时只拿了四十块钱,到几千里之外去上学。真的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啊!听话懂事的乖儿子,小小年纪,第一次出远门,几千里路外远行,没嫌钱少,不愁路远,欢欢喜喜的走了。
上学期间,全靠国家发的助学金,艰难困苦度日子。他是西海固最贫困地区的学生,享受的最高标准助学金,每月22元。
我们的儿子,争强好胜,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在尖子班里名列前茅,成了最高学府的高材生。虽然是少年得志,前途无量,他却一贯的夲夲分分。谦虚谨慎,不骄不傲,踏踏实实,稳稳重重,低调做人。
在北京时,说的是普通话,回家来说的是固原家乡话。“北京大学“四个字的校徽,出了校门就摘下来装到衣袋里。放暑假回来,帮父母干农活,做家务,拉水和泥砌墙。顶着炎炎烈日割麦子,用架子车拉麦捆子,抢着替父母干重活,不嫌苦,不怕累。
从小学丶中学、到大学,他的成绩一直列于前三名。大三考研时,他拿上了夲校硕士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大学四年级,考出国研究生,他又順顺当当的,拿上了赴美博士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
大儿子21岁赴美留学,25岁取得了博士学位,27岁读完了博士后。到孟山都公司任职。不分黑明昼夜的拼命工作,废侵忘食,研发小麦、玉米等各样作物的优良品种。把解决人的吃饭问题,当成了他心目中的头等大事,有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大儿子好几次邀请父母,想要我们去他们家里住段时间,游览观光,观赏美国风景,了解那里的国情人情。
我们很想去,却被“非典疫情“所阻挡。因为我是乡村医生,担负着一千多人的疫情防控任务呢。
他的媳妇姓陈名瑾,重庆人,与刘敬东是北大同学。他们于1991年在犹他州盐湖城结婚的,之后就定居美国,成了美籍华人
2000年敬东陈瑾领着两个女儿回家探亲,他们全家人都想要我老两口去美国,两个乖孙女儿,特别想要爷爷奶奶去他家里玩。我们高兴的满口答应“一定去。"
我们赶紧做准备,在夲省区办上了护照,去北京美国驻华大使馆,办上了签证。
敬东给我们订购了来回的机票,2005年9月19日,我们老两口登上了北航班机,途经日夲,在东京转机穿越太平洋,去美国圣保罗,办好入关手续,再转机飞到密苏里州圣路易斯。
大儿子的家,建筑在一个原始森林边缘,环境美不胜收。林畔有野生的枸杞树,杮子树。树稍上挂满了红色的野果,还扑腾着各色各样不知名的鸟雀,叽叽喳喳的鸣唱着,我们听不懂歌词。可能用的是“英语”?那莽莽苍苍,葱葱茏茏的林荫草丛中,游浪着兔子獐子和梅花鹿。还有马勺大的乌龟在草坪上爬行,有奇花异草,珍禽异兽。眼见耳闻,溪水涓涓,蝶舞蜂忙。绿草如茵,百花斗艳。芬芳四溢,五彩缤纷。燕舞莺歌,暗香袭人。
那里的居民小区,都是几户人家,每个小区,不足十戸人家。都建筑在花丛林荫中。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无论是商场超市还是公园,到处见不到一个吸烟的人。家庭来了客人,招待的是饮料与水果,从不用烟和酒。
两个乖孙女儿,给爷爷奶奶跳舞唱歌,打太极拳,表演太极剑和太极扇。大孙女鋼琴拌奏,小孙女载歌载舞。我们老两口心花怒放,高兴懵了,乐瓜了!就像八月里的石榴一一合不拢嘴了!
两个泥腿子老农民,一对子农夫村妇,草根根子老百姓,泥脚茧手的人,坐北美航空公司的波音737飞机,上天穿云,漂洋过海,兴高采烈,飘飘欲仙了!从东半球飞到西半球,行程几万里,“牌子”耍了个淋漓尽致!感觉到似梦如幻,却是无容置疑的现实。这就归功于我的贤妻,贤妻生养的乖顺的爱子。
这次旅美第一站,途经东京转机,不识英文,眼瞅着英文与日文的牌牌子,老作家变成了目不识丁的文盲!成了真实的睁眼瞎子。不懂英语,与那些婷婷玉立,漂亮的日夲空姐们,指指划划打哑语,不光是口笨舌拙,干脆成了又聋又哑的“残疾人”!我上中学时,学的是俄语俄文,此地连一分钱的作用都没有了。
几次转机,到了美国的圣保罗。要办入境手续,得用英文填写表格,难度很大。没有老伴儿的鼓劲打气,支撑精神,我或许有半途而废,打道回“府”的可能!几十年艰难困苦的生活中,她一直是我的精神伴侣,精力支柱。
我就回想着,千千万万个农民夫妻中,如我们两伉俪,潇潇洒洒“飞"一回的人,估计不会是很多的。
大儿子对二老很有孝心,对弟弟妹妹很关心。他刚到美国上学期间,在每月500美元的生活费中,挤出一点钱来,接济家里困难。帮供弟妹的学费,以及父母的生活度用。自他工作后领上工资始,家里生活才走出了困境。
我的妻子一贯的谦虚谨慎,与人为善。对待亲戚朋友,邻居村民,和睦相处。与任何人闲聊交谈,语气和蔼,对谁都是实心相待,笑脸相迎。几十年如一日,没有和人争过嘴,吵过架。是名实相符的贤妻良母,贤惠良民。与人共事,不怕吃亏,不计较得失,怀着一颗善良的金子心。
古人俗言说的好:“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这是至理名言。
她四十多岁时,已经是博士后的娘亲,教授的妈了。但是她一惯的本夲分分,老老实实,没有一丝半点儿优越感的情绪。为人处世,谦虚严谨,低调做人。
桂英心灵手巧,给娃娃大人缝衣做鞋,件件合身舒体。她的厨艺更是不差,贫困年月里的家常便饭,都做的可口入味。生活好转之后,人对饭菜讲究起来了,要求高了。她对油炸蒸炒都有研究,有的烹饪技艺似乎不学自通。亲戚朋友家的红白喜事,婚宴寿宴,都请她帮厨。逢年过节,家里随便做两席,丰盛的家宴,满房喷喷飘香,惹的人馋涎欲滴!她做的红烧肉,远近闻名,吃过的人都是赞不绝口。
我在六十年时间里,下馆子买饭吃,好像只有数得着的几次。困难时期穷的下不起馆子,经济好转了,又觉得划不着下了。吃过一次不想吃第二次了。感觉到他们做的无论肉菜或面食,都不如我的桂英做的合乎我的口味。那怕是一碗洋芋面叶子,或是一碗豆面糁饭,我都会吃的香甜可口,津津有味呢。
那个亲戚家过个喜庆之事,我们两个人赴宴作客,来去成双成对。她提前一天给我把衣服拾掇的干干净净的。临走时盯着我穿戴整齐,帮助我捋码的順顺当当。
妻子的好厨艺,不仅仅是满足了丈夫的口福,也是我一辈子的幸运和福气。
我与贤妻,相扶相伴,相濡以沫,日复一日,走过了六十多个年头,不容易啊!她是嫁鸡随鸡,同地创食。嫁狗随狗,同窝相守。嫁牛随牛,同耕同酬。锲而不舍,孜孜不倦。好像是两口子演《花亭相会》呢一一夫唱妇随。
我青年时期,体质很差,骨瘦如柴,时常病病歪歪的。六十年代初期,得了结核病,患上了“肺痨”!从古到今,人们都是谈“痨”色变!因为那是属于不治之绝症啊!那是最贫困的阶段,穷的买不起药,吊不起针。吃不饱肚子,营养不良。好像死神已经向我招手了!我已是沮丧至极,万念俱灰了!善解人意的桂英贤妻,也是心神不安,心急如焚。她百般的‘鼓励我,安慰我,要我坚定信心,打起精神,与病魔作顽强的抗争。她并且千方百计,想方设法,为给我治病奔跑不息。用了不少的单方偏方土办法,我也自采草药治疗。着了急了也讲讲迷信。她东奔西跑,请来了阴阳先生,用各种各样的办法,为我禳解。在灶台前焚香化表,跪拜祈祷,念灶经,磕头许愿。请求神灵发慈悲,驱邪保命,消灾避祸,避凶化吉。
有一天,我正卧病在床,咳嗽气喘,气息奄奄!桂英心绪不宁,忧心忡忡,惴惴不安。院中一只母鸡,忽然伸颈扇翅,声音宏亮的叫起鸣来了!这该死的老母鸡,尽着破锣般的嗓子,“勾勾油"一声“鸣”,叫的我毛骨悚然,脊梁骨上冒寒气,头皮子都发麻了!叫的桂英心焦烦乱,心惊胆战,变脸失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