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2月25日周六,正值“八九”第3天,江南大地告别短暂阴雨春寒,重回晴暖万物复苏景象。下午会后,受正在紧张筹备按注册制上市新政,以“大好河山”,诚信经营为宗旨的企业朋友邀请,顺便走进位于浙江嘉兴市南湖区千年古镇——梅花洲,却让我意外幸喜领略了“冯氏老宅”的风彩。
梅花洲位于嘉兴市南湖区,是一座千年古镇。古时的梅花洲,水道阡陌纵横,地形如同五朵花瓣,因而得名梅花洲。
下午走进梅花洲,但见鲜艳的红梅怒放枝头,暖阳下初春的微风拂动刚刚荫芽的垂柳,将朵朵红梅散发的幽香轻轻扑面。在“大好河山”朋友的引导下,我悠闲地迈步在梅花洲古镇正中“西街”花岗岩石板道路上,细细领略近年来当地“修旧如旧”的古镇东西两侧景观。
古镇东区由石佛寺、禅修堂和龙脉所组成。但见茂密的园林深处,石佛古寺是梅花洲标志性的景点。石佛古寺经千年风雨沧桑,依然地貌未变,古韵犹存。寺院外尚存两棵古银杏树,冠径庞大,树身粗壮,需要四人合抱。仿佛两个彪悍大将守护着石佛古寺。
据史料记载,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乡民在这里挖出四尊笑面相对的石佛,当地人出于敬畏之情,造了这座寺庙。寺庙历宋元两朝,屡毁屡建,至明代开始规模日渐宏大,曾是江南禅门古刹之一。清代石佛寺香火逐渐冷清,大部分殿宇毁于太平天国,此后变得冷清寂寞,尽失往日繁荣。当地相关部门在2007年重建古寺,虽然新颖的建筑少了历史的沧桑感和陈旧感,但是石佛古寺的禅宗文化却又重新发扬起来。
与石佛古寺遗迹同脉的有“三步两爿桥”和“香花桥”。其中三步两爿桥建于明代,位于石佛古寺东南小河上,由两座呈直角的单孔石拱桥组成,转折相连,独特新颖,亦有画意。香花桥横卧于寺院南面长生河上,南北朝向,为单孔石拱桥。给人以宁静安详的悠远禅意。
古镇西侧展示了串串鲜红灯笼悬挂的西街、酒肆百货、素斋茶馆、等古典市井喧嚣,热闹繁华。
无论东区园林古寺、梵音香缭、亭台楼阁,还是西街市井纵深、古屋旧巷鳞次栉比,到处是古朴的小桥流水、绿柳艳梅,微型石板码头泊岸、草船扁舟若隐若现。
渐入前方,高耸对衬的风雨幢点缀的仪贤桥,位于梅花洲东西两景区交界处。桥下是京杭大运河的支流,通江达海。走过此桥,则由动转静、由俗世之地转入清净之所。
突然,仪贤桥前面侧沿街出现一片青砖高墙花窗古建筑群,门眉横匾上“冯氏古宅”四个金色大字,撞入眼帘。笔者姓冯,祖藉系浙东宁波市千年慈溪“大树堂冯”宗族,老家慈溪苏冯古村由国务院设古典保护建筑石碑明清——“冯宅”历经数百年依旧。如今,在浙北嘉兴南湖梅花洲古镇,幸会“冯氏古宅”,自然心潮涌动,欣然跃步跨进,一睹同门古宅风采为快!
据当地文献记载,冯氏宅院为嘉兴南湖凤桥当地望族冯家的旧宅,历史上是宁波千年慈溪“大树堂冯”大家族的支脉。冯氏老宅建筑群位于凤桥镇三星行政村,原石佛寺自然村杨庙堂塘西岸、凤余公路北侧,自西向东并排三栋房屋组成,成中轴对称,约2000多平方米。该建筑群最西侧为一栋独立平房,此宅建造时间为清同治以前;中间一栋宅院为南北排列的两间房屋组成,两屋中轴对称,南屋为二进,北屋与南屋间隔7米,现为粮仓,层高7米余,当地人称旧为"堂屋",东沿杨庙塘建有石码头,上面建有小屋两间此宅建造时间为清同治时期。
据冯氏后人回忆,清同治年间,里人冯守六与里人叶文辉在嘉善,开了个“永正油坊”赚了不少钱,后来冯守六在清同治年间建造了这座冯氏老宅,其中有西侧及中部的宅院,现中部和东部的宅院。东侧的宅院,现为美人靠区域,由里人名士冯仲卿与沪上工商业者冯培芳于民国初年修造。是保存完好的优秀历史建筑。天井内有一口水井。旧宅为高墙深院石库门,砖雕门楼,做工精美,最东侧一栋宅院为三进式平房,第二进为凹字型三间两层楼,第三进平房为厨房、柴房等。 其建筑风格是徽派建筑与江南传统建筑相融合,在嘉兴的传统居民中极其少见,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冯家老宅坐北朝南,临水而建,高高屹立的马头墙、泛旧斑驳的灰墙壁、层层叠叠的青砖黛瓦似乎都在向世人述说它的百年风雨。冯氏一家有田地三千多亩,当时在嘉兴县也称得上是大富之家。
马家老宅又被称翰林书院,这里也曾是古代嘉兴文人学士攻读和避暑的地方。翰林府第以“镜因幽胜,名以美传”而成为邑中文人名士游览、读书、诗咏、归隐、避难之所在。闻名于世的大收藏家项元汴,与董其昌齐名的著名画家李日华,以“檇李匏尊”闻名的巢鸣盛,以及大文豪朱彝尊及其祖朱国祚,知名文士彭孙贻等都曾到此。
冯家在清朝以经营油榨业起家,后兼及丝绸纺织,生意鼎盛时在嘉兴各处拥有众多商铺,可谓富甲一方。可惜清末时局动荡,冯家逐渐衰落,老宅也渐渐荒芜。如今修复后的冯氏老宅,展示嘉兴的竹刻文化和灯彩习俗,里面还可以欣赏梅花洲传统的皮影戏呢。
梅花洲是嘉兴马家浜文化,上海崧泽文化、杭州良渚文化、宁波余姚河母渡文化发源地之一。这在梅花洲景区,尤其在“冯氏古宅”群中可见一斑。欣喜之余,笔者特赋《思帝乡》为评为纪。
梅花。
古洲披艳纱。
今日幸逢冯宅,
悦心嘉。
大树慈溪同脉,
千秋缘份加。
石佛梵音春早,
若回家。
——2023年2月25日即景初吟26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新上海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