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本期《九州风雅颂》编发的《绽放的簕杜鹃——深圳新诗选》是深圳1990年代诗人方钰霆、施浩、王松禄、王亚明、谢湘南、罗立国、胡剑英、江冠宇、樊子、李晃、张国钰、 李玉的诗歌代表作,敬请欣赏。欢迎您关注《九州风雅颂》公众号更多精彩。
方钰霆
湖北嘉鱼人,工商管理硕士,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原任深圳特区报业集团《投资导报》编辑、记者。习作散见《延河》《星星诗刊》《散文诗》《散文诗世界》《浙江诗人》等。著有诗集《裸琴》《南方的花园有阳光》,散文集《花样年华》《人间知味》《无冕之王》。
青春的脚步,气息如潮
1
我的岁月,由于雨的渗透,而密集或生疏,
从第一个春日开始,心里便七上八下,在平原的腹地,烈日炎炎。
我们来到共识的忧伤中,不再恐惧华丽或者荒凉,
季节的变换令我惊喜,夹杂着午后梧桐的芬芳。
全神贯注中我在一次旅途迈出春的步伐。而欲望在心中蠢蠢欲动。
水的空间,神韵是我必然赞叹的,幸福的人啊!
来到我语言的水中,洗礼你的倦容。
我们在语言中亲吻肤色的沉浮,或赋予他们新的含义。
当我从梧桐下走过,你可还记得,那些岸上的游人为春天喝彩,
雨的忧伤,没有临近。
爱情已经开始了漫长的等待,在语言上空,
有的独坐,有的身轻如燕,有的沉寂不语。
夜色,你这幽灵,还在绘画中扮演一朵紫色的云吗?
雨的荣光唯有闪烁,没有跳动的音符,在朴素的村庄回响。
门的敲响已成为徒然,我创造了孕育悲伤的眼。
爱情的楼梯上,我将一览无余,阳光灿烂,
在希翼中,将所有的事物引向永恒的窗口。
纯粹的梦境,让我们回到人群的分水岭。
双眸,是不可预见的单行线。
2
水中没有夜晚,黑夜的降临,笼罩着孤独的衣衫,
没有水分,我就不会懂得温存,在现在之中的过去以及将来,
无不在温存中燃烧。你的心灵深处,隐藏着我的永恒,
风暴就在心灵深处,舞着鼓点生长。
鸟在枝头,水在河中,光只一触,便让我愈加透明。
我只是用浮雕塑造梧桐的形象,风暴就在城池中。
我的旅程,始终维护树叶的茂盛。
晴天的礼仪,无生无死,击中我头颅的,是一瓣花朵,在春天来临时吐芳。
一些爱的预兆,静静地悬在手中,四平八稳。
玫瑰的枝条,因为你棕榈一般丰饶的兴趣,我的额头沾满甜蜜的汗水。
于是,蓝色的门洞开,影子一个个跌倒在门旁,
当夜色降临,我便听见雨的声音。
双眸,为你而充满柔软。在你生长的节日中,光明开始攀爬楼梯,
我出于谨慎而到阳光照耀的地方,去看望一些草莓。
哦,想不到寂寞的心!能延伸如此美丽的路径,
沉思流过春意昂然的草地,降临快乐。
从山峰开始,分流的河床有了我们优美的做作,
如变形的石头,培育我们的生命,我们一路上没有见到一个人,
在一条河的旁边发现一幢没有开窗的房舍,
来自我们之外的一些树,倒影在水中。
3
我已将容颜画在水中,洗练的姿态,健康的在春风中私语,
我看见了一些鱼的跳动。
晴天的日子,充满忧伤,那些被动的爱情,望而却步,
只是凭借最初的感受,行如旅人,梧桐的雨,便成为我生命之源。
我至今仍记得那些细致入微的情节,
在种子还没有觉醒的冬天,我就开始发芽,
我该用怎样的枝条才能在你的春天舞起呢?
每一寸刻痕的地方,都长满了豆芽,茂密地生长。
我该用怎样的雨水,才能活泼你的游鱼,然后生出许许多多想你的日子。
树上的光明,照射你的永恒,我站在屋顶上,等地你春风满面的出现。
我是一个职业流浪者,水的空间,便是我的家园,
许多烂漫的日子,也就消失在水中,
每一个夜晚,我都只是抱紧自己的双肩。
黑暗的花瓶,在心里倾倒,当我孑然一身,从噩梦中醒来,
这一切的厄运,在水中迸发美丽的伤痕。
我该用怎样的绳才能拯救我的家园,而不是对空叹息时光的流逝。
我该用怎样的微语和愤怒才能拯救爱情,而不是成为梦的牺牲者。
当万物高悬,黑夜展露它的恐惧,我该用怎样的爱而恨你入骨,
为你而网罗即将消逝的青春。
我该用怎样的海,才能平息爱情的风暴。
我该用怎样的狂热和燃烧,才能寂静你的痛苦。
春天来了,梧桐花开了。
枝条上挂满晶莹的珠珠露水,云在天空中,轻盈地散着步,
我的归途没有时限,我的死亡没有平坦。
春水气息如潮,可是要鼓起我青春的脚步。
——写于1993年冬,入选中国诗歌网《每日精选》,原载《散文诗》杂志2018年8月下半月刊
南有嘉鱼
在嘉鱼,鱼是天然的图腾
这里,离水很近
离长江,很近
离故乡,很近
纷纷扬扬的芦花
安逸地闭上她的双眼
欢快愉悦的鼓点
像鱼一样悠闲地游在江面
在嘉鱼,雨是绕琴的《诗经》
缓慢而无声,像一面镜子
困扰柔软的脚步
从牛头山的眼中,蜿蜒而出
掰开一段嫩白的莲藕
这白色的丝
反复缠绕我们的年轮
以甜蜜的姿态,抚摸岁月
在嘉鱼,我只钟爱一只呜嘟
沿着气流的方向
踏着江南的船歌,如期而至
厚重的回音,在秋日里飘扬
闻名遐迩的陆溪烽火
在赤壁对岸,划江而燃
1800年前,以奔腾的火焰
诉说那段悲怆的画卷
在嘉鱼,在最安静的地方
踹击夏日伤感的别离
连绵四散的芦苇丛
隐退在江洲深处,生根、发芽
簰洲湾的激流
在江面高举浪花
1998年,以悲壮的画面
打湿了祖国的眼眶
在嘉鱼,在时间之外
步履蹒跚,远方的消息太轻太轻
我只能在梦境中默默守候
你经年湿润的风景
期待已久的相逢
在这一刻,绽放新的光芒
话语已经凝结成霜
迷茫的一瞬,仿佛魂兮归来
——组诗获湖北省嘉鱼县委宣传部建国70周年征文二等奖,刊于2019年5月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
施浩
江西九人江,现居深圳。上世纪9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出版有《施浩诗选》《土地之上》《音乐之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作家》《十月》《诗刊》《草堂》《诗潮》《诗歌月刊》《星星诗刊》等发表作品。
稻草人的故事
秋分时刻 我们都很小
我们在稻场上玩戏
比我们更小的妹妹
赤脚站在稻场中间
我们仿照她的模样
扎成稻草人 然后
在五厘田之外
用芒草制成箭 射中她的胃
妹妹远远倒下!
秋分时刻
妹妹嫁给一座小山冈
山后面是山
妹妹便抱着一棵榕树
站在荒凉的山冈上
猫鹰也常常在家门口叫她的名字
小妹小妹小妹!
小妹。你走以后
我的小屋落满灰尘
到了秋节
我又想起大地丰收后黄昏景色
农家的灯盏依依亮起
我们作为孩童
抱着冬天的大雪和春天的雨水
在母亲堆满了粮食的家中
我们扎的那个稻草姑娘
一个人站在田野上
想着明年的农事
一夜没有睡去……
——原载《人民文学》1992第11期
我想居于自己的海里
我一直企望居于自己的海里
管理这些鱼群和海藻
我企望这片海域没有鲨鱼
没有凶险的海生动物
甚至植物和水没有对周边造成任何危害
海里不存在设立行政区域
社区和单元都可以忽略
海里是通融的
魚群可以共享所有的空间
包括劳动和自由徜徉
包括生活领地和经营场所
所有的模式和思想
应用在这片海域
便变成简单透明的世界
这里仍需倡导和谐生态
不是针对海洋內的生物运动
而是抵制自然界水和空气的污染
抵制城市生活垃圾和工业文明的残留物的侵蚀
我以海的本性包容一切
我耗尽自己的内力
消磨外界事物的影响l
让海平静
让海水的质量足以保证生物间的平衡
我想居进这片没有领域的海
与鱼群相互尊重
我想在这里建设爱情
生活简单。万物繁荣
——原载《诗刊》2020年1期
王松禄
男,蒙古族,现籍深圳,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著有《风•翼》等三部诗集,并陆续在《新一代》《星星诗刊》《草原》《参花》《湖南文学》《广州文艺》《民族文学》《当代诗人》等多家文学期刊发表诗作。
风以启示而不朽
风
伸出一只清凉的手
太阳晒久了
我们不再需要多少温柔
你摇曳而来
用松涛的沙沙音韵
重重吻过我的额头
面对你 我懂得了出路在于
旋转和奔跑
喧哗而过的火
焚碎过天边的森林
降温之后
一场风就是一场蓝色的预示
不能说累了
风很年轻 我的祖国就很年轻
风锋所指
亿万双眸子随之蜿蜒前行
风的语言以启示而不朽
树叶动了
我也要起舞 还有龙的种族
——写于90年代,原载《广州文艺》总第499期。
丢失的黑夜
我的黑夜呢
记得我曾经握有通向黑夜的钥匙
打开夜
才能打开自我
黑夜丢了
丢在了某处灯光之下
丢进一片嘈杂
丢进霓虹与影子的对话
我的黑夜丢了
我该到哪里去找漫天星斗
找夜狐的故事
找黎明的开始
黑夜远不像白昼宣称的那么诡异
爬满高墙的牵牛花
哪怕仅仅隔着一扇窗子
也无意窥探谁的秘密
我的黑夜丢了
没有留下一丝宁静在树梢摇曳
丢了黑夜
我还怎么布设感知光明的视野
——该作品作于2010年代,2019年入编《特区文学》总第328期
“深读诗会”专号;同年发表于《当代诗人》第12期,并入选全国
中学语文课外辅导教材(九年级上册)《语文主题学习——诗与远方》。
王亚明
广东省作协会员、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1971年开始发表诗歌。1988年4月应邀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等单位举办的全国第二届“漓江诗会”,有作品收入《黑龙江省1949-1989诗歌选》等选集,著有诗集《在你的海里不需要岸》。
海之殇
——为深圳大鹏湾 “1.10”事件的烈士和勇士而歌
A
那页被血和水
浸透的日历
再也无法
从人们的记忆中
轻松地飘落
在有情和无情的波涛之中
不同的魂灵
书写着正义和邪恶
生命如音符
昂然涌动于
青春的史册
男人们出海了
海不是人生的尽头
B
终于
一切都已成为故事
血仍在汩汩地流
一滴一滴
撞响远远近近的礁石
时间仍在行进
一秒一秒
在没有色彩的空间
镀亮一个又一个
不能忘怀的名字
英雄是怎样的概念
壮举是什么样子
当海岸和岛屿
蓦然发出断裂之声
有人悟到
人生的辉煌
没有固定的模式
C
男儿们出海了
出海的男儿
没有留下归来的日子
又有海风吹来
又有潮汐涌来
如期而至的春天
开始播洒相思
于是
永恒的生命
在人们的视野里
静静地
袒露真实
——原载《中国海关》1991年增刊
谢湘南
诗人、媒体人、艺术评论人。1997年参加诗刊社第14届“青春诗会”。著有长诗选集《过敏史》、《谢湘南诗选》、《深圳时间》、《深圳诗章》等。曾获第七届广东省鲁迅文学奖、深圳青年文学奖、《诗选刊》2010年度最佳诗歌、深圳年度十大佳著等奖项。
呼吸
风扇静止
毛巾静止
口杯和牙刷静止
邻床正演绎着张学友
旅行袋静止
横七竖八的衣和裤静止
绿色的拖鞋和红色的塑胶桶静止
我想写诗却点燃一支烟
墙壁上有微笑和透明的女人
有嚼过的口香糖
还有被屠宰的蚊子的血
这是五金厂106室男工宿舍
这是距春节还有十八天的
不冷不热的冬季
这是一个星期天的晚上的
九点半
第一个铺位的人去卖面条了
第二个铺位的人给人修表去了
第三个铺位的人去“拍拖”去了
第四个铺位的人在大门口“守着”电视
第五个铺位的人正被香烟点燃眼泪
第六个铺位的人仍然醉着张学友
第七个铺位的人和老乡聊着陕西
第八个铺位 没人
居住 还有三位先生
不 知 去 向
——原载《诗刊》1998年3月刊
葬在深圳的姑娘
仙桃 重庆 长沙 新兴 宁波 安徽 河南……
你们有着不一样的籍贯
你们在别处出生,不约而同
来到此地,来到榕树 木棉 荔枝
簕杜鹃 旅人蕉 美女樱 柠檬桉
生长之地,来到另一个
生命的起点
没有人知道你们怎样生活过
用怎样的感情投入这片土地
此刻你们用微笑
静立在墓碑上
那是一个凝固的光影
是太阳也躲着的一团磷火
你们身体,活泼的流动
曾在这个城市的街巷里穿梭
是制衣厂 玩具厂 电子车间 柜台前 写字楼内
让人心颤的气息
你们或许曾成天加班
或许在城中村的一个楼梯间,热烈地
吻过自己的恋人
在夜班过后的食街中用一个甜点 一串麻辣烫
来安慰曲折的肠胃
此时你们的耳边响起的仍是工地的桩声
是车轮滚滚的流逝
珠链滚入不同的白天与黑夜
青春戛然而止
生命的刻度在城市的表盘上取得一个终点
火热成为与你们无关的事
你可能的理想随同身影一起模糊
你是否还有未了的心事
城市灯火凝视可能的亲人
此刻你们真正成为亚热带的一株植物
在城市的外围
与夜露为伴
或许你们在夜晚还会来到城市上空散步
而这城市已认不出你
那条米花色裙子,用水冲洗三次之后
不再有汗味的发夹
——原载《广州文艺》2010年9月刊
罗立国
深圳市福田区作家协会会员,诗歌、散文、小说发表于国内报刊,现工作定居深圳。
春·父母·我
母亲给了我体温的时候
父亲将我裹进春天
他们在生活深处制造节拍
一个孩子在节拍中眨眼
时间溢出岁月的溶器
我在春的碑面 刻下
父亲 母亲 儿女血缘
踏着两串坚实的脚印
背负着遥遥的志愿
季候弃舍我的时候
我躲在春的背面
密切注视春的底片上
父母显示的那种难堪
我理解他们
如同理解黑暗中的磕绊
带有母亲色彩的炊烟
点缀着蓝天
烟袋锅火苗闪烁着心事
对接希望的边缘
黑土地的儿子
我用祥和的光线
晾晒着潮湿的观点
我在父母的千年皱褶上感受春天
心情飞动在老屋的窗前
从一个部落到一部辉煌
沿着耕牛温顺的双眼
——原载1995年5月1日《哲里木报》
感悟农民工
在抉择打进包裹的坚定瞬间
注定了
情感拉成牵挂的线段
离别故土去验证生命的意义
打造改变
折射出你沉重的誓言
仰望星空咀嚼着散乱的心事
触摸万家灯火锤炼的边缘
从一个村落移植到一座城市
导致奇迹睁开了神秘双眼
没有谁愿意把沧桑涂抹在脸上
你却用憔悴的容颜
兑现着经典的震撼
用透支汗水的方式
演绎了多年
你编织出无法复制的彩色今天
蓦然仰望艰辛历程划过的曲线
价值的翅膀
舞动在心扉的窗前
浸泡的脊梁孕育着崛起的姿势
激烈的节奏
缔造出疯狂的动感
承受着春夏秋冬泡制的喜怒哀乐
改革的春雨
滋润着多元的巨变
执著的列车装载着特色的平凡
解放的思想
塞满了前行的档案
以农民的名义
雕刻着和谐的丰碑
发展的阳光,沐浴你精彩的明天
——原载2015年7月4日《通辽日报》
胡剑英
长沙市人,70后诗美追寻者。有作品在《幸福》《风流一代》《楚风》《攀枝花文学》《潇湘》《农村新报》《湖南工人报》《衡阳日报》《长沙晚报》等报刊发表。
憩
――致红鸟岛
墙上投着树影
我仿佛置在
幽美的林子中
临街的玻璃窗
是一席瀑布
什么鸟儿
从中冲过去
洗掉了夜色
——原载1996年2月10日《湖南人才信息报》
水珠
水龙头才拧开,
水流就争先出来。
几滴水,
是安静的孩子,
眼眸清清亮亮,
打量着这个世界。
不要催促,
也许是孕育中的珍珠。
鸟鸣和阳光,
鼓励它们跳下来。
——原载2020年12月8日《株洲晚报》
江冠宇
笔名泾渭,1968年8月生于陕西宝鸡贾村塬。1990年大学毕业南下深圳。200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9年评为文学创作二级。已出版七部文集。现任深圳市文联副秘书长、组联部主任。
深圳的黄昏
一抹一抹黑暗把黄昏
从卧室推出冬雨连绵天空
低头相思的时候
只有烟头像把火炬辉煌地
照耀我空旷的瞳孔
一个人就这样平静地
来到陌生的南方
没有熟悉的叶子
没有熟悉的河流
没有熟悉的鸟啼
只有我在这个时刻
听到风和叶子私语
想起遥远的情人
正在灯光下读着我的情诗
情诗很湿很湿能拧出
水淋淋地痛苦
黑暗一抹一抹把黄昏
从我心的领域推进
苍茫黑夜
——原载《特区文学》1991年第5期杂志
你走进雨天
撑一柄黑色布伞
你走进雨天
没有一丝声音
只有雨珠在夏天的屋顶
重复地叮当着一种音节
有几只单薄的孤灯
闪烁在雨雾里
你语重心长的叮咛
在雨天 在夜里
暗暗地拔节
长过我矮小的屋脊
你那酽酽的情意
从那紫色雨雾里
驰向我小小院落
我却躲进破烂沙发里
抽着一支加长香烟
用火红烟头
烫着自己心思......
——原载《特区文学》1991年第5期杂志
樊子
安徽寿县人,1967年11月出生,现居深圳宝安。1984年开始写诗,在《诗刊》《十月》《山花》等上百家文学期刊发表过诗歌、随笔和评论作品,油印诗集《微雨》、出版诗集《木质状态》《怀孕的纸》等。
蛇
蛇昂起火焰的头
才看清自己修长的身子是水做的
蛇不是传说的白蛇,青蛇
蛇 其实看上去像岩上的古藤
或月光下丹桂婆娑的枝影
在一个暗夜里
蛇紧盘的水的身子倏然动荡为
一条悬空的河
在一个暗夜里
没有谁认为这样的河流
是真实的
蛇吐着闪电的蛇信子
引领着水的身子狂舞之后
瞬间又盘紧成为一潭止水
夜半 只有我一个人放下恩怨
看清了火水的融合 爱恨的统一
——原载《诗歌报月刊》1996年7期
绿皮火车
绿皮火车在榛莽未除的山坡上发出咔嚓咔嚓的摩擦声
枕木最早铺在藏有星光的山洞里
时间慢慢蠕动
如夜鸟惺惺地叫着
它的喧闹,它的地平线,它拉风的胃
它把臃肿和肝病涂上颜色,像
羊吃完最后一株青草时嘴角的绿色唾液
它没有盐分
它是一条失去冬眠习惯的蟒蛇
它是一个手握烂苹果和麦芽糖的起义者
它还不懂得转过身子来
我在它相反的时间里铺着枕木,从老年
铺到少年
它一生都在听我的肋骨和颧骨从不间断的塌陷声
——原载《诗刊》2015年12期
李晃
70后诗人,生于湖南隆回。著有《李晃诗选》。被当代诗歌界誉为“诗侠”。2017年与北岛等入选《诗人文摘》“最受读者欢迎诗人”。现居深圳。
采菊
难得挤出一天空闲
采菊小桥边
陶渊明先生刚走不久
其实南山亦不远
越过福田,悠然可见
适才投出去的一瞥
给呼呼往外冒着热汗
疯长着的地王大厦
撞了回来
摔成满目勒杜鹃
深圳
金黄地躺在掌心
不知是谁提起桃花源
身子不由自主
旋成菊的最金色的
那一瓣
——原载1995年3月《深圳特区报》
乘一片雪花回家
乘一片雪花回家
可以在村口等到二十年前的
妈说的那一句话
“崽啊,你回来啦……”
乘一片雪花回家
可以看见怀着春天的艾香
心里便有了温暖
“妻啊,我好冷啊……”
乘一片雪花回家
可以撞上脸若桃李的仁儿
嘟着小嘴巴
“哥啊,你可回来啦……”
乘一片雪花回家
爸啊,你默默地背过简单的行李
不说一句话
我就是这雪花
不知何时染白了你的
一头黑发
——原载《诗刊》2001年第4期
张国钰
笔名宗果,河南洛阳人。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写诗。20世纪90年代中,组诗在《诗刊》等刊物发表。作品入选国内诗歌辞典,多次获奖。
莲之九行
“江南去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风把我的相思吹进湖里
这湖便长出一枝婷婷的莲
从夏天温热的怀里
碧绿的叶想必是你碧绿的心事
我却不知:那大朵的花
是你的微笑呢还是泪滴
而我的心化作一尾鱼
从采莲曲中款款游出
饮你满眼涩涩的孤寂
——原载《诗刊》1995年
独坐敬亭山
——致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此刻,我与这首诗坐在敬亭山
去唐朝的路还很远,我与孤云
与倦鸟一起坐在敬亭山,等你
像宣纸等待狼毫,剑匣等待剑
那年,你唱罢云想衣裳花想容就醉了
醒来发现杨贵妃像一坨白肉烂在安史
之乱的狼烟里。之后蜀道难。之后
侠客行。你如一道剑气飞进了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独得2018年“第30 届中国李白诗歌节暨第六届李白杯全国诗歌大赛”二等奖
李玉
深圳市作协会员。14岁开始发表第一首诗。近年来,发表各类文章两百多万字。多篇作品被《读者》《青年文摘》《中外期刊文萃》《微型小说选刊》《意林》《特别关注》《格言》等转载。
我知道
我从不在伤感的时候回首
因为
那只会给自己的天空唤来一抹忧愁
我总是在失败时
重新昂首
向着成功一步一步坚实地走
我从不在应该留下时挥手
人生有聚有散
但花落决不在春光正美的枝头
我知道
我知道有一个字不要轻易说出口
特别是在青春年少的时候
——原载《少男少女》杂志1990年9月刊
带一把故土出发
出发前的那个晚上
母亲要我选一把故土装进行囊
说是喝上一杯故土冲的水
便能把 异地当作家乡
选吧,你看看选哪里的土壤
母亲说着眼睛里泛起泪光
我知道我一转身
留给她的只有忧伤
选爷爷奶奶坟前的土吧
那样他们就可以长眠在我心上
于几千里之外磕头、烧纸、点香
谁让我来不及供养
养育我的田野又怎能遗忘
一望无际的金色麦浪
在风中起舞的红色高粱
那秋天遍野的稻花清香
还有我再也回不去的打谷场
我住了30年的老宅土
又怎能不捧些带上
我的童年,我的伙伴
还有那青葱岁月里的肆意绽放
家门口那并不宽阔的池塘
我也要抓把土带上
远方道路曲折
可能还宽不过一条鱼的脊梁
你怎么能这样贪心
一个人却想带走整个家乡
母亲说着 把她准备好的土装进行囊
我看见她眼睛里的惆怅
好吧
就让我带这一把故土启程
带着思念的忧伤
去往远方
我终于找到自己的土壤
在南方,生根、发芽、疯长
可是我一直都记得
我北方的兄弟姐妹
还有渐渐老去的爹娘
而我,竟习惯了这异地的生长
不用偏方也能四处飞翔
可是一直有个声音在耳畔回响
你终将以长眠的方式植入故乡
那里,才是你的天堂
——原载《打工文学》周刊2015年9月13日诗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