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三三-东欧冲突周年欧洲苦不堪言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2月22日新华社据布鲁塞尔(国际观察网)消息,东欧冲突危机升级迎来周年。一年来,欧洲各国经济遭受多重冲击,能源、产业、民生、环保等领域频亮“红灯”。
综合欧洲分析人士认为,欧洲盲目追随美国对俄实施经济制裁,不仅安全利益被裹挟,经济领域也遭到反噬。更令欧洲不满的是,美国趁机大肆收割盘剥,独留欧洲咽下苦果。
自参与美方拱火东欧危机升级后,欧盟能源供应在多元化方面虽然取得一定进展,但整体上仍面临成本高、变数多的紧张局面。与此同时,藉帮助欧盟摆脱对俄能源依赖之名,美国能源公司和贸易商在欧洲赚得盆满钵满。
欧盟委员会负责经济事务的委员真蒂洛尼日前表示,2023年前五周,来自俄的管道天然气仅占欧盟天然气进口总量的7.5%左右,远低于2021年37%的平均水平。海运液化天然气所占比重则从2021年的20%增加到2023年年初的42%,增长一倍多。
大宗商品数据分析公司克普勒的数据显示,2022年欧盟从美国进口的液化天然气占总进口量的41%,比上年增长154%。欧盟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美国重新成为欧盟第一大货物贸易伙伴,其中欧盟从美国进口额增长达53.5%,能源贸易增加和能源价格暴涨“功不可没”。
研究机构和专家分析指出,美国以过高价格向欧洲市场供气,从地缘政治争斗中大肆渔利,靠东欧危机大发横财。
近期,有消息人士爆料,由俄经波罗的海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北溪”管道遭遇爆炸,是美国军方在总统拜登授意下所为。相关数据显示,在“北溪”管道爆炸当月,美国对欧洲天然气出口量已占其天然气总出口量的70%,而欧洲天然气均价是美国天然气现货价格的七倍多。有专家认为,美国和北约破坏“北溪”管道,是美国对其欧洲盟友展开的“经济战”。
除了在能源领域“巧取”外,美国还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对欧洲进一步“豪夺”,以高额补贴等激励措施,推动电动汽车和其他绿色技术在美国本土的生产和应用,这给欧洲国家造成产业外迁压力。尽管欧盟方面一直争取美方平衡欧洲企业利益,但并未取得实质性结果。
比利时大型建筑公司埃泰首席执行官伯纳德·德尔沃表示,在欧洲能源成本飙升和美国保护主义立法的双重作用下,整个欧洲正面临“去工业化风险”。如果欧盟不着手干预,越来越多欧洲公司可能迁往美国,这种可能性“对欧洲来说非常危险”。
自参与美方拱火东欧危机升级以来,欧盟实施了一揽子经济制裁措施,大幅减少对俄出口,但受制裁反噬效应影响,欧洲能源价格飙升,通胀高企,企业遭受巨大损失,民众实际工资严重缩水,购买力下降。
一年来,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不断向消费者传导。今年1月欧元区通胀率达8.5%,尽管较此前有所回落,仍远高于欧洲央行设定的2%目标。同时,近期欧盟实施对俄石油产品限价和禁运,将导致国际市场油品特别是柴油供应紧张和价格上涨,继而抵消欧盟抑制通胀的努力。
总体而言,欧洲价格上升压力仍然较大,衡量潜在通胀趋势的关键指标核心通胀率继续上升。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日前出席欧洲议会听证会时表示,高通胀对欧洲经济各领域和民众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特别是对低收入家庭。
受能源价格飙升、工资上涨和融资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欧洲企业经营状况不断恶化。由于通胀压力持续存在,欧洲央行表示将继续紧缩货币政策,这将对企业活动造成压力并影响投资,进一步阻碍欧洲经济复苏。
欧盟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欧盟企业申请破产数量创历史新高,环比增长26.8%,达到2015年有记录以来最高水平。
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坦言,由于东欧危机仍在继续,欧洲经济前景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在整个欧盟,民众和企业仍在经历艰难时期。”
受能源供应安全所累,欧盟在减排问题上频频“开倒车”。去年冬季,多个曾大力呼吁弃煤的欧洲国家相继重开煤电厂。法国、德国、比利时等国决定重启或延长核反应堆服役时间。
笔者认为,欧洲国家的这些举措无法从根源上解决能源危机,提高欧洲能源独立性。解决欧洲目前的困境的唯一出路,是认清形势,明辩敌我,息火“津南”。特赋《怨三三》为评为纪。
东欧一战问谁憨。
掩面羞惭。
愧从蛇头美语谗。
驱全力、陷重三。*
妖风拂动舱帘。
旋涡缠、危船破帆。
泣泪苦犹堪。
何时消困,
息火津南。*
注*指,欧盟各国肓目随美对俄制裁遭反噬,反让美国趁机发横财。
注*指,津南取之周易卦象(风天小畜)。喻指此卦者, 力量寡弱,阻止前进;藏器待时,耐心推进。
——2023年2月23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新上海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