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主播简介

身边的教育专家
作者:闵旭峰
朗诵:大梅
专家指在学术、技艺等方面有专门技能或专业知识全面的人;特别精通某一学科或某项技艺的有较高造诣的专业人士;还应该是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有着行为准则的人,因为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其他人。
笔者今天笔下所写的,不是百度中所定义的专家,他也不是相关部门颁发证书的专家,而是在我心中打下烙印的教育专家——盛有忠老师。
盛老师是建国后高邮县第一批毕业的师范生,毕业后在吴堡中学任教,1962年,为减轻国家负担报名下放到农村,当起了生产小队队长,带领公社社员大干农业,多次受到上级表彰。1965年,公社创办农业中学,他响应党的号召,零起点,高效率,百姓竖出大拇指。1971年,时任公社文教领导小组主任的他,服从分工,又任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管理办公室主任。1973年,他回归教育,任公社文教领导小组主任。
认识盛老师有五十多年了,可真正认识和崇拜他是在我做民办代课教师的1979年开始的。
教育语录
盛老师每次开教育会议或教师会的时候,总说几句富有诗意的格言、警句、对联或顺口溜,我们称之为盛主任语录。他不仅这样说,也是这样做。
他经常对我们说:“要给人一滴水,你就要有一瓢水”,“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我是1979年9月任教的,在大队小学任教毕业班语文兼班主任。1980年6月28日,高邮县小学毕业会考,我们送考生进了考场,接到文教组师生同考的紧急通知,任课教师同步参加科目考试。1983年民师整顿考试、1985年高邮县初中教材教法素质培训考试,我才体会我们的老主任的用心良苦。
1985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招生,招生条件是无门槛入门,规定学习科目,基本上自学,按照学习计划进行,三、四年后考试科目全部合格,准予毕业。老主任得到相关招生信息后,为了提升我们教师的整体素质,召开了紧急会议,制定了相关的激励措施,并创办了“周山进修班”,他虽年过半百,却率先报名参加。几年后,有五名学员获得大学专科毕业,三名学员获得本科毕业,年龄最大的毕业生59岁。
为了激励教师的提升学历,提高素质,1984年,周山教育办公室专门召开专项会议,制定了公民办教师同等学历同样报酬的一项土政策。从1985年起,凡获得合格学历的民办老师,享受了这份特殊待遇。我感受颇深,凭中师函授毕业证书,享受到56.50元/月的薪酬。
“呕心沥血育人才,硬拼苦磨出成果”。这是周山中学1980年参加扬州市教育交流大会发言稿的题目,也展现了周山教育人的精神和教育的成果。在老主任这种精神的传承下,周山教育,目前已形成“干事业不讲条件,兴学校不卸责任,爱学生不提困难,讲质量不求回报”的周山教育之精神,坚持依法治校、特色立校、科研强校,使教育教学逐步达到科学化、规范化、精致化、特色化,并克难求进,务实创新,提升质量,提升品位。
我记得,每次召开教育例会老主任总是要强调,“单位不出事,人员不犯法”。这句话虽简简单单,但明明白白,它明确了创建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的底线和目标。
故事新编
老主任幽默风趣,每次开会,总喜欢讲故事。
故事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大地,但不良的生活习惯也进入了人们的生活。比如打麻将,“十亿人民七亿赌……”,何况食人间烟火的教师呢?一次教师会,开会之前,老主任给我们讲了“骰子弄哪儿去了”故事:某一学校某一老师,夜加班,筑长城。第二日,上课时,粉笔掉地,他大呼曰:“骰子,弄哪儿去了?给我找!”学生莫名其妙。原来该老师打了一夜麻将,还在兴头上呢!故事讲完,老主任连忙说,本故事发生在外地,纯属故事新编,不必对号入座。其实,故事的主人公就在听众当中,当事人会后发誓再也不玩麻将游戏了。我想,这也许是老主任思想工作的艺术吧!
故事二:腌咸菜。上个世纪,民办教师或农村公办教师,家有承包责任田,农忙时,两头忙。这就发生了腌咸菜的传奇故事。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有一位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老师,由于农忙,备课匆忙,或尚未备课。一次上课,突发奇想,作文题为:腌咸菜。你说,一个四年级的孩子,生活经验又不丰富,怎么写?假如初二年级,学写了说明文还可以。老主任和我们讨论:写这样的作文,首先要有认知:什么是腌咸菜?它有哪些操作流程?假如是自家种的菜,首先要多割、摘和洗的程序,然后过秤,按菜的重量和盐的配比腌制,腌制的程序是什么要交代清楚。如果要把这篇文章写好,还要写一些有关咸菜的食谱和多食高盐食品的危害。老主任强调,如何写好这篇文章,在于老师如何备课?如何指导?学生如何实践?今天想起,写好作文,就可以作为《雪菜腌制》短视频脚本,可以上《学习强国》啦!
盛有忠老师,是一位老教师,教育的老领导,更是一位教育的草根专家,他是教育的瑰宝,我们要将其精神发扬光大,不断传承,让教育这块圣地更神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