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下的营生(散文)
文/杜海军
查寻《现代汉语词典》对“营生”一词的注解有两条:其一是谋生活:其二是方言,指职业、工作。我所写的这篇《乡下的营生》,无疑是注解中的其二。
谈起那些乡下的营生,在我幼年的记忆里,走村串乡的理发匠小驴子算其一,推着车子卖酱油醋的胡大麻子算其一;邻村人缚笤帚,搐炊帚的光棍汉算其一;还有锔盆锔碗锔大缸的又算其一;修换罗底筛的也算其一。还有做木匠的、做铁匠的、做石匠的,做小炉匠的……真是五花八门,种类繁多,不胜列举。
但是,此文提及的是另一种乡下的营生。而今的人们对它已经很陌生了。那时候,乡下做此营生的可是特别地吃香。说起它的名称却不太好听,就是劁猪匠。在某些的地方,听说把做这种职业的人也叫兽医。无疑这是给了他一个好听的称谓罢了。多少年来,乡下干这一行的人一直都叫劁猪匠。
乡下每一个祥和的日子,都包含着不可预测的惊悸。早晨有一个人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他的自行车把上立着一根铁丝,铁丝上飘着一段红布条。仔细看,他右屁股下还晃悠着一个褐色的皮兜。皮兜里是两把十分锋利的劁猪刀。
劁猪匠这个职业尽管难登大雅之堂,却是乡下人都离不开的营生活儿。
那时候每家都习惯喂一两头猪,叫家庭育肥。猪长大后卖给杀猪匠,换来一笔客观的家庭收入。养肥猪必须给猪崽去性,才有利于它快速生长。去性后的猪崽在生长过程中,不再有性需求,可以专心长肉。
有史料流传明太祖朱元璋曾给劁猪匠御笔过一幅对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斩断是非根。真伪无辩,却判断出历史上此行业的不可或缺,这一直是乡下人最传统的认知。
给猪崽去性只有劁猪匠才能完成。所以干这个营生的在乡下是很吃香的。往往四里八村的人都认识一个劁猪匠。特别是经常养猪的人家,都有专门和劁猪匠的联系方式。当然那时候是没有手机的,都是人与人之间捎信为主。
我们不知道那个劁猪匠是哪里人。乡下人都喊他老张。一开春,只要从集市上买回了猪崽,放到猪圈里喂养,不几天都要捎信请劁猪匠给猪做去性手术。那种手术即是劁猪,手术一般在猪圈里或圈外就完成了。
第一次遇劁猪的场面是在自家猪圈里,我很害怕。我家的猪崽被劁猪匠的大脚踩在地上。猪崽大声地嘶叫,很痛苦的样子,吓得小孩们不敢看。女孩没有敢看的,都转身跑回了家。

我的印象里,劁猪匠从来不主动招揽生意。他不像卖豆腐的,一到村口就大声地喊:“卖豆腐嗷——”随后敲几下梆子;也不像卖酱油醋的胡大麻子,进村就起劲地摇晃蛇皮鼓;更不比卖香油的少年郎敲着他的铜锣。
老张进村后,总是骑着自行车在巷子里转悠。其实,他车把上的红布条就是明显的幌子。看见红布条,乡下人早知道啥意思了。老张会被某家的男人或妇女喊住。双方之间先寒暄几句,问一问是公猪或是母猪,然后再议定价钱。
妇女不好意思看,就喊了其他人出来应付。劁猪匠到了猪圈墙边,一翻身就跳进了猪圈。他手疾眼快,抓住猪崽的一只后腿,提着猪就跳出了猪圈。
老张不顾猪崽一声声地尖叫。他的左脚踩住猪脖子,右脚压住猪尾巴。从皮兜里,抽出一把雪白发光的小刀。他照准猪后腿之间的凸起部分,“蹭——”—下,双手一挤,皮下立刻滚出一个肉蛋蛋来。他一把掐了下来,丢到地上;“蹭——”又一下,双手一挤,皮下又滚出一个肉蛋蛋。他又一把掐下来,丢到地上。
老张的嘴里叼一根银针,早穿好了一根细线。他麻利地把划开的口子,三五针就缝合了。拍拍猪崽的屁股蛋,他把小刀在猪背上擦一下,抓起小猪又放进了猪圈。
这一营生自始至终只用了不到两分钟。转眼间猪崽的去性手术就大功告成了。疼痛是无疑的,猪崽却不会流很多的血。猪崽只是受到十分的惊吓,一头钻到了猪窝里。主家早准备好一盆温水,让老张洗洗手,然后给他报酬。

劁猪也分劁公和劁母。一般来讲,劁一头公猪价格是两块钱;而劁一头母猪,价格就贵得多,往往要五块钱。
我也见过劁母猪的场面,比起劁公猪来要复杂得多。给母猪做去性手术,必须找准特定部位。这往往取决于劁猪匠的手艺和经验是否丰富了。每一头猪崽大小肥瘦各不相同,手术的部位往往有微小的差别。这又全凭劁猪匠的临床经验而定。
老张劁母猪的场面,也让人看着害怕。他用左脚踩住母猪的脖子,右脚踩住母猪的一条后腿。在母猪崽的肚子上摸准部位,他先拔掉一撮猪毛,再用小刀,“蹭——”划出一道口子来。手术刀倒过来,用带秃勾的刀柄,伸进小猪的肚子里,一勾就拉出了一段白肠子。看准了,老张用指甲把这段肠子掐断丢在地上。同样再勾出和掐断一次。他把其余又送回猪肚子里。按一按伤口,老张再用针线,麻利地将伤口完好地缝合。
母猪的去性手术会忍受更大的痛苦吧。猪崽术后一般有两天不吃东西。主家往往喂一些麦麸和玉米面等,对猪崽来说算上等的补养。
直到上了初中的生理卫生课,我才知道“劁猪”是怎么回事。为防止肥猪发育成熟后胡思乱想,就必须把它们阉割。具体地说,劁公猪是割下它的睾丸,摘除生精的器官;劁母猪就是摘除它的输卵管,能抑制母猪发情。乡村喂猪自古就是这样,斩断猪的生理欲望。正如那幅皇帝御笔的对联所说,为了利益人们真是不择手段啊!
时过境迁,现在的乡下都不再喂猪。这种营生自然也早已不见了。一方面农民养猪剥去成本,没有利润可赚;另一方面这个营生毕竟伤天害理,或许没有了传人吧。
真正的原由谁知道呢。
乡下系列散文作品十二
作者简介:杜海军,大学文化,教育工作者,邢台市文学学会会员,中国远方诗人协会会员,河北名人名企文学院院士,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自小喜爱文学,中学起尝试写作,大学期间开始发表小说、诗歌和散文等。出有个人散文集《野酒酒花》和抒情诗选一百首《云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