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涂雪夫者,涂国模也。四川省中江县人。曾供职于中央警卫团,中江县委组织部,德阳市纪委、文联。川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四川省作协会员。
作品自上世纪90年代散见于《高中生》、《南方航空》、《作家村》、《公仆与信访》、《大理文化》、《德阳文艺家》、《九寨沟》、《人民文学》副刊、《华西都市报》、《西部开放报》《东方作家报》、《德阳日报》、《德阳广播电视报》等报刊杂志。2001年开始在《榕树下》、《红袖添香》、《起点中文网》、《汉语文学网》、《晋江文学网》、《中国作家网》等网站发表网络作品,其亲情、游记散文深受网友的推崇和厚爱。2011年,《涂雪夫游记散文集》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2016年,小说集《梦回京城》、《爱在深秋》,散文集《情系山水间》、《难忘的亲情》与四川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签约,制作成电子书,如今已经在京东、亚马逊、咪咕、微信阅读等多家网站销售。如果你想全面了解涂雪夫,请你百度一下涂国模,《百度百科》收录了他详细资料。

精品游记(四十三)
从西南到东北
作者|涂雪夫(中国四川)
(一)
西南专列从德阳出发,一路向东来到漠河火车站。欢迎的人群穿着节日盛装,舞动着鲜艳的彩带扭着大秧歌,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警车开道,一条长长的大巴长龙紧随其后,向祖国的最北方北极村行进。
这是在我的旅游史上,受到的第一次这样高规格的欢迎和接待,怎么不令人感动。到了内蒙呼伦贝尔首府海拉尔,也受到了同样的礼仪。这是我第一次去东北,就给我留下这难以忘怀的印象。
北极村是在中国地图册上唯一一个标明村庄,也是游客们向往的地方。坐着游轮,徜徉在黑龙江上,欣赏着中俄两岸的瑰丽风光,无不令人陶醉。

住在北极村农家小院,品一杯黑龙江水泡的清茶,和房老板拉起了家常。
房东四十左右的样子,高高的个子,黑黑的脸庞,显得十分和蔼的样子。他说:这个小院是他家的私产,随着北极村旅游业的发展,他们就把小院打造成了乡村旅馆。他妻子经营着旅店,他撑着小船,在黑龙江以打鱼为生。他们家是他爷爷那辈从山东闯关东来到这里,已经好几代人了,但是他还从来没有回过他的老家。
望着院子里一笼笼晾晒的小鱼干,我说这鱼干你们卖吗?他笑着说,当然要卖喽。不过价格有点贵。这寸长的小鱼,打上岸后,一只只地开膛破肚,清洗干净,渍盐晒干,很是费事。他拿着一条小鱼干放进嘴里说,这样的鱼干,就着烧酒,这可是一道很好的下酒菜啊!我尝了一条,不咸不淡,香喷喷的。我们一人买了点鱼干,以示对房东劳动的认可。
第二天早上,老板娘熬了一锅香味扑鼻的小米粥,一大盘非常有精道的烤馍,就着东北酸白菜,人们胃口大开,比平常饭量增加不少。老板娘看着游客的吃相,脸上露出会心的微笑。

(二)
满洲里和北极村差不多在同一地平行线上。中国地图就像一只引歌高亢的雄鸡,鸡冠的前端是北极村,鸡冠的后端是满洲里。
満洲里还是中俄蒙三国接壤的地道边城。映入人们眼帘的是尖顶的哥特式、蒙古包式建筑。套娃广场、俄罗斯商店、跑马场,人们仿佛置身于异国他乡。
在中俄边境口岸前,停放着一台供人们参观的蒸汽机车。她曾经肩负过毛主席初次访问苏联时的重任。
晚上,进入灯火辉煌的套娃酒店。一幅幅充满着俄国风情的西洋壁画吸引着游人的眼球。巨大万人歺厅的舞台上,传来悠扬马头琴演奏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音乐,品尝着美味的俄国大歺,人们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草原。

呼伦贝尔草原的辽阔和美丽,改变了我对内蒙古的印象。我曾经在一篇散文中,用苍凉的荒原来表现内蒙呼和浩特至包头一段的所见。不知道这么多年过去了,那里的自然环境改变没有?也许,她们本来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蒙古国的马之舞,在悠扬的马头琴伴奏下,只见万马奔腾,呼啸而过,气势是那样的恢宏。看着这个马背上的民族,彪悍的蒙古人,拿着套马杆,就像征服欧亚大陆一样,征服着一匹匹红鬃烈马。场面之壮观,令人叹为观止!

身着民族盛装的蒙古姑娘,在《蒙古人》的音乐声中,跳着欢快的舞蹈。在这个阳刚与阴柔的结合中,怎么不令人心潮澎湃浮想联翩啊! 
(三)
经一天一夜的车程,西南专列从海拉尔来到吉林敦化。导游我们的是一位漂亮的张姓姑娘。在开往二道白河的大巴上,她向我们讲述了长白山的概况。
长白山是鸭绿江、松花江和图们江的发源地。是中国满族的发祥地和满族文化圣山。
据记载,长白山火山曾于1597年、1668年和1702年喷发过。山顶宽阔的环形火山口积水为湖,形成闻名于世的天池。
长白山天池中朝两国各占一部分。朝鲜把长白山叫白头山。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朝鲜歌剧团在金日成的指导下改编的歌剧《血海》,堪称朝鲜歌剧史上的一大革命,曾经轰动世界。

记得1972年朝鲜歌剧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演出,作为警卫战士,我有幸观看了歌剧《血海》。几十年过去了,至今还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虽然语言不通,但她的视觉效果,跟看电影没有什么两样。节目一开始,纱幕上用中朝两国文字打出了歌剧的名称、编剧、演员名单,映衬着舞台布景。特别是朝鲜游击队爬上白头山,人物从舞台上由大变小,我怎么也不敢相信这是在看一场舞台上表演的歌剧。简直跟看电影一模一样。我为朝鲜高超的歌剧艺术所叹服。听说我国的文艺工作者向他们取经,他们还特别保守地说,这是艺术秘密,天机不可泄露啊!
长白山天池就像一位害羞的姑娘,成天细雨蒙蒙,云雾缭绕,很少有人见到过她的真容。不过还好,当我们去的时候,天空放晴,有机会坐上小面包车,爬上山顶。只见人山人海,人们拿着手机、相机,准备拍下那难忘的一瞬。等了老半天,山还是那座山,雾还是那样的雾。人们高兴而来,失望而归。

(四)
告别了长白山,我们来到唐山。记得这是我第二次到唐山。
第一次是1975年冬去昌黎打飞机拖靶路过唐山。那时的唐山,树上、房子上到处都是黑乎乎的,跟山西大同差不多。这两个地方都是我国著名的煤都,要想不黑那都难啊!
第二年唐山大地震,当时我们住在北京钓鱼台。那感觉不亚于汶川地震。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但至今人们还心有余悸。

这次到唐山,给我留下翻天覆地变化的印象。宽敞笔直的街道,绿树成荫;开滦煤矿旧址,如今已成了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南湖公园;唐山火车站,是我见到的除北京火车站外的一流车站。也许唐山离京城近的缘故,耳濡目染,也就有了皇家的气派。
早上散步,路过正在兴建的首都钢铁厂,他们的宿舍楼,全是钢筋混凝土灌而成的,抗个8、9级地震,我看是没有问题的。 
(五)
北戴河是一个早就熟悉的名字,这里是中央疗养院驻地。我们八三四一部队八大队大部分中队曾经负责过这里的警卫工作,唯独我们八大队三十一中队留在北京万寿路。在北京几年时间里,我从来没有去过北戴河。听北戴河的战友们说,中央疗养院与外界其实只拉了一道低矮的铁丝网。有些打鸟的人经常钻进铁丝网狩猎。
早上我们沿着海岸散步,看到海滩上到处是游泳、拍照的游人。海岸的另一边,绿树成荫,星星点点的红色尖顶房屋散落其中。不用猜,这肯定是别墅群无疑。时过境迁,物是人非,许多年过去了,中央疗养院究竟在哪里,我想也没有必要去寻找和知道,让这种难以忘怀的情结,永远留在记忆的深处吧!

(六)
7月20日郑州的洪水,许多条路过这里的火车不得不改道运行。我们的西南专列绕道天津、山东、安徽、湖北进入四川。因为洪水缘故,景点关闭,取消了三峡人家的行程。提前一天于7月24日回到家乡。
没过几天,新冠疫情再次反弹。郑州、扬州和云南瑞丽发现本土病例,抗疫形势又一趋于紧张。
不幸中的万幸,也许是运气好的缘故,我们又逃过了这一劫。
本期荐稿:邓瑛(德国)
本期总编:静好(英国)

注:本期配图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