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亲最后的日子
文|鲁咏梅

2023年1月16日,是我一生中最黑暗的日子。那天,我经历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生死别离,体会到了肝肠寸断、撕心裂肺的感觉。那天,我失去了敬爱的父亲。
在这个日子之前的二十多天里,和全国的儿女们一样,我们做过许多努力,与病魔抢夺父亲,然而,我们最终失败了,邪恶的病魔还是无情地夺走了父亲的生命。
年前,全国疫情管控放开以后,新冠病毒如幽灵一样顷刻间就感染了大批人,我们全家人也无一幸免。12月下旬,在扶风生活的父母和从西安回家照顾他们的哥哥,先后感染了新冠病毒。 因为父亲有基础病,他被病毒感染的之后让我们兄妹三人都揪心不已。我们经过商议之后,于12月 28日那天,由哥哥带着父亲来到了宝鸡市区的一家三甲医院。那段时间,正是新冠病毒疯狂肆虐的时候,医院人满为患。哥哥和妹妹、妹夫经过一早上焦急地等待、艰难地交涉后,才在耳鼻喉科为一直在轮椅上瑟瑟发抖的父亲争取到一个住院床位。与全国形势一样,由于各大医院呼吸科的医生、病房、医疗资源无法接纳大量新冠病人,其它科室都改成了呼吸科的临时病房。其它科室的医生也临时成为治疗呼吸疾病的医生。特殊时期,能争取到一张床位已是万幸,我们无法再有更多奢求,只希望父亲的病情能得到尽快的治疗。
2022年12月28日至2023年1月10日,是父亲住院治疗的日子。起初,他被医生诊断患有肺部感染、胸腔积液、高血压、冠心病贫血、白蛋白白血球偏低等病症,随后便开始一系列的治疗。他的两个胳膊都放了留置针,背部接了排积液的引流袋,每天要接受输液,排积液、测体温、量血压、打点滴、吸氧、服药,他的身体看起来很虚弱,但情绪还算稳定,让我们既心疼又略感欣慰。当时我们相信,只要父亲在医院接受治疗,身体一定会好起来的。
然而,起初一周的治疗效果却并不明显。父亲的体温仍然偏高,咳嗽仍然频繁。甚至在此期间,还接到过医院下达的病危通知书。随后,父亲又被戴上用来监测血压、血氧、心率等身体指标的心电监测仪。接下来的一周时间,经过调整药物、输血、补充白蛋白等一系列治疗措施,父亲身体的各项指标才趋于正常,肺炎基本得到了控制,这令我们倍感安慰。
父亲在住院期间,我们几个子女轮流陪护,悉心照顾。尽管那时我们几个人也都已感染新冠病毒,正处于刚刚阳康或仍未转阴的阶段。哥哥是主力,白天、黑夜陪护父亲的时间最长。我的先生、妹夫作为替补,晚上多次换班。我和妹妹不时送去饭菜,希望为父亲增加营养。父亲的孙辈们也非常有担当,侄子鲁遥在父亲住院的第二周从西安赶回来,加入到了陪护爷爷的队伍之中。儿子煜东、外甥女瑶瑶得知爷爷贫血严重需要输血时,不顾自己刚刚阳康的身体,毫不犹豫地献了血,他们都想为爷爷尽一份孝心啊!
然而父亲在整个住院期间,情绪和心态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起初,他心态积极、情绪稳定;但十几天后,他心态悲观、情绪濒临崩溃。我们理解他情绪的变化原因,但没想到他后来竟是那样的悲观。第一个原因是,由于病房人多嘈杂,护士不分日夜的各种检查和治疗,尤其被带上检测仪器后,几根线将他紧紧地捆在病床上,翻身、起坐都受到了限制,几天几夜无法有片刻的安睡,这让他十分痛苦;第二个原因是,父亲对自己的病情绝望了。那几天,病魔施虐,许多有基础病的老人纷纷离世。父亲的微信群里不断接到讣告,有好几个他所熟悉的老同事、老熟人都去世了。父亲的情绪显然受到了影响,很快就对自己的治疗也失去信心。最后那几天,父亲一改往日慈祥温和的说话态度,神情冷静,态度坚决地要求出院,他说他清楚自己的身体情况,现在这样的治疗对他已经没有意义。父亲的悲观和决绝让我们一筹莫展,我们极力劝慰他,想尽量延长他的住院时间。
1月10日,父亲住院满两周后,医生综合评估了他的各项指标,认为他身体有所好转,考虑到他的情绪变化,同意他当天出院。于是,那天下午我们就将父亲接到了妹妹家。母亲当时已被妹妹事先接了过去。虽然我们认为父亲的出院有些仓促,心里很是担忧,但看到他出院后轻松惬意的神情,还是很感欣慰的。那天,我们以为父亲已经战胜了病魔,大家甚至憧憬着一起在宝鸡过年的情形。

然而,出院后父亲的状态并不好。他多次说自己睡眠不好,并给母亲说他觉得自己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同时表示再也不会去住院。我们当时认为他刚刚出院,且从妹夫不断测量的指标来看,他的血压、体温、血氧指标基本在正常范围之内,他的饮食也很正常,所以我们认为他的这些话也许只是老年人习惯性的悲观言语而已,万万没想到,父亲这时已经走到了生命的边缘。那几天,父亲经常沉默地坐着,默默地吃饭、服药,有时低着头坐在沙发上,不知在想着什么。妹夫见他神情落寞,还曾特地贴在他的耳边说,希望他能与大家多说话。但是,父亲只是淡淡地摆了摆手。对于微信上几位朋友的问候,父亲也显得没有热情,当我提议代他回复时,他也是摆手拒绝。
1月16日那天,原本是我们计划带父亲去医院检查的日子。但是上天却不再给我们机会。在那个寒冷的早晨,我们敬爱的父亲静悄悄地离开了人世,走完了他八十四年的人生。这场突然的没有叮嘱或交代的生死离别,让我们肝肠寸断、悲痛欲绝!
看着父亲安详的遗容,我们兄妹三人心如刀绞、泪如雨下。我们各自责问着自己的疏漏,一遍遍回忆住院前后的每个环节,是我们把父亲弄丢了,是我们没有保护好父亲啊!假如我们不顺着父亲的心愿,继续留在医院治疗,也许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了;假如我们不盲目乐观,出院后早点带他去复查一下,也许还有挽救父亲生命的机会。万分的悲痛和强烈的自责让我们痛不欲生,夜不能寐,心里的悔恨和内疚压得我们透不过气来,只能终日以泪洗面。
在老家办理丧事期间,一生宽厚仁慈,正直善良的父亲得到了众多亲戚、朋友、乡邻及同事的深切悼念。大家纷纷前来吊唁或通过微信发来悼念之词。二伯哭得撕心裂肺,他哀悼自己失去了一起从幼童到老翁的手足。四爸和家族中的几位叔父也哭得老泪纵横,他们痛哭自己失去了亦兄亦友的兄长。堂哥克让和永红嫂子不远千里从山东赶了回来,跪在父亲的灵前泣不成声,他们痛哭失去了敬爱的三伯父。著名作家王宗仁伯伯,翟荣哲叔叔、苏积成叔叔等父亲的生前好友,也通过微信表达了沉痛的哀悼之情,他们惋惜自己失去了一生志同道合的挚友。父亲的几位学生也给父亲磕了头,他们哀叹自己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村里的乡亲们,也纷纷前来祭奠,勤婆说:“克俭他爸是个好人,没架子,见人老远就笑着打招呼。”妹妹的同学克奇对妹妹说:“三叔是个难得的好人,如果他的丧事不在村里办,别说你们家族里的人不答应,全村人也不会答应。”出殡那天,父亲之前的工作单位——胜利机械厂的几位老职工,也自发前来为父亲送行。
在我们本家弟兄、嫂子和弟妹们的倾力相助和精心操持下,在村里众多乡亲们的帮助下,父亲的丧事办得井然有序,隆重而不铺张,满足了父亲之前留下的丧事从简的遗愿。
1月19日,在扶风县殡仪馆庄严肃穆的告别大厅里,父亲的工作单位——陕西国防工业技师学院的全体领导出席了父亲的追悼会。主持追悼会的领导回顾了父亲的生平事迹,赞扬他为人正直善良、工作认真负责,四十余年投身教育事业,忠于职守,呕心沥血,是位受人尊敬和爱戴的好同志。工作单位对父亲一生的高度评价,让我们在悲痛之余感到些许欣慰。
哥哥代表家属致了悼词,他在念致悼词时泣不成声,惹得现场一片唏嘘。他在悼词中说:“我们的父亲是世界上最好的父亲,我们为有这样的父亲而倍感自豪和骄傲。”
是啊,父亲是我们永远的骄傲和一生的榜样。他的一生历经艰辛,却从不怨天尤人。青少年时期,家境贫寒,他发奋读书,自立自强,以求改变命运。中年时期,他勤俭节约,勇担家庭重任,护佑儿女们健康成长。老年时期,他饱受病痛摧残,却从不拖累儿女。他一直是儿女们心中可以用来挡风遮雨的参天大树呢!
父亲一生淡泊名利,从不看重物质享受,却不断追求精神上的至臻至善。他清正廉洁、爱岗敬业,是同事眼里刚正不阿、无私奉献的好干部、好领导;他教书育人、诲人不倦,桃李满天下,是学生眼里学识渊博、文采斐然的好老师;他乐善好施、友善邻里,是乡亲们眼里的大善人;他为人师表、谦逊儒雅,是晚辈心目中德高望重的长者;他一身正气、嫉恶如仇,关心国家大事、关注人民疾苦,是心怀天下的知识分子……
春节期间,正是万家团聚时刻,而我们一家人却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之中。我们一起追忆父亲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妹妹捧着父亲的日记,泪流满面地说:“爸在日记中写诗,把儿女都夸成了一朵花,咱们平常只是尽了一点孝心而已。爸还在日记中记载了他感染新冠后的不适,都发烧到40℃,还不给咱们说他的真实感受。”哥哥声音低沉地说:“爸一辈子隐忍内敛,委曲求全,宁愿自己受再大的委屈,也不愿给别人添麻烦。”我纠结于父亲在春节前夕不幸离世的遗憾之中,悲伤得不能自拔。母亲劝我说:“你爸一辈子是体面要强的人,他不想再拖累你们。他在春节前离开,是他知道这个时候亲戚朋友都回家了,可以帮着你们处理他的后事。如果是其他时间离世,还得麻烦大家请假回来,他不愿给人添麻烦。”听完母亲的话,我泪流不止。
父亲啊,敬爱的父亲,我宁愿您永远拖累我们,我宁愿一直伺候您,我宁愿您将来麻烦大家请假,而不要您在这个万家团聚的时候离开。您一辈子为别人考虑,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是考虑得这么周全吗?您的猝然离世,让我们肝肠寸断,感觉生命中再无快乐而言。您的遗憾离世,也让我们心里充满愤恨。假如没有新冠疫情,您一定还能陪伴我们再过几年,您一定还会有好多话对我们说,我们也不至于如此悲伤难过。四年前,您患了心梗时,还给我们交代了后事,为什么这次匆匆离去?没有告别、没有叮嘱,怎能不让我们悲痛欲绝?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经历了怎样的孤独和无助呢?最后那几天,您一直沉默不语,一定是您不愿把脆弱无助的一面呈现在我们面前,您在尽力维护您作为知识分子的体面和尊严,但对我们做儿女的来说,让您这样孤独地离开,是多么残酷的一件事情啊!
亲爱的父亲,请您安息吧!您的儿女、孙辈们一定会学习和传承您的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认真做事,诚实做人;我们兄妹三个一定会照顾好母亲,让她多享受几年美好生活。
亲爱的父亲,愿天堂里再也没有病痛!如果有来世,我还愿意做您的儿女,请您还做我的父亲……
2023年2月10日于宝鸡

作者简介:鲁咏梅,女,汉族,生于1969年,陕西扶风城关人,现供职于宝鸡市银行系统。自幼受父亲影响,爱好文学,偶尔写诗,以怡性情。
鲁咏梅,女,汉族,生于1969年,陕西扶风城关人,现供职于宝鸡市银行系统。自幼受父亲影响,爱好文学,偶尔写诗,以怡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