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晚报道|著名诗人贺敬之题写书名《深圳新诗选·绽放的簕杜鹃》
新书发布
深圳晚报记者 易芬
2021年12 月 10 日上午,《深圳新诗选 · 绽放的簕杜鹃》一书发布。该诗集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由深圳市文学学会诗歌专业委员会和深圳市罗湖区袁机美术馆联合选编出版的。
发布会上,深圳市罗湖区人大常委会一级调研员廖晓,罗湖区文联主席戴素霞、副主席兼秘书长魏文芳,罗湖区南湖街道罗湖社区工作站站长姜德荣出席。

一同出席的还有深圳市文学学会会长赵小燕,深圳市文学学会诗歌专业委员会主任祁念曾,深圳市文学学会诗歌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陈昌华,深圳市罗湖汝南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支部书记、袁机美术馆馆长袁恩文。

其中,赵小燕、祁念曾担任《深圳新诗选 · 绽放的簕杜鹃》一书顾问,陈昌华担任该书主编,袁恩文担任该书编委会主任。

(深圳市罗湖区一级调研员廖晓讲话)
当天,袁恩文、祁念曾、陈昌华先后发言,介绍新书出版经过、编辑该书前后故事。廖晓表示,在建党百年这个重要时间节点,袁机美术馆、罗湖汝南实业公司联手深圳市文学学会诗歌专业委员会,选编出版了反映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深圳建设成就和深圳人精神风貌的诗歌作品集,以此献礼党的一百周年,可以说别具一格,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工作,反映了罗湖汝南实业公司党组织的独到眼光和文化情怀。

《深圳新诗选 · 绽放的簕杜鹃》诗歌选自 1980 至 2020 年在深圳工作或者定居深圳,合计 70 余位诗人的诗作代表作,全部为已公开发表在杂志或报纸的诗作,每人 2 首,计 140 余首。

深圳市文学学会会长 赵小燕(右三)到会表示祝贺
诗人诗作按发表年代分 1980 年代、1990 年代、2000 年代和 2010 年代四个专辑编撰,收录了祁念曾的诗作《迟到》《站立的河流》,方钰霆的诗作《青春的脚步,气息如潮》《南有嘉鱼》,范明的诗作《我和姐姐在梅园》《西湾红树林公园》等。
深圳市文学学会诗歌专业委员会负责人认为,这些诗歌风格异,有的清新自然,如涓涓流水,有的如磨刀锻刃,富有层次。纵观这些诗歌,是在深圳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新时代的前沿,诗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抒写着当代人的精神追求、积极向上的热情,对文学的热爱与坚持。在当今时代,还有这么多诗人甘于寂寞,苦思冥想。这些一点一滴记录下来的诗篇,也正是深圳人心灵史的缩影,是这个日新月异地变化的时代提供了创作素材,诗人们敏锐地捕捉了那瞬间即永恒的诗意。

值得关注的是,因该书是献给建党百年的礼物,是一束采自深圳这篇改革开放沃土的簕杜鹃,祁念曾前往北京,请著名老诗人贺敬之题写了书名,书中配图均来自深圳市罗湖区袁机美术馆。该美术馆提供了土生土长的罗湖区罗湖社区人士、常年在上海图书馆工作,1980 年画作即入选全国美展获得一等奖的书画名家袁机的众多国画作品。
2021年12月10日

用作品说话与深圳同行
——《绽放的簕杜鹃——深圳新诗选》前言
陈昌华
最初想编这本诗选的意愿,萌发于 2018 年。距 1979 年深圳建市和 1980 年深圳成立经济特区将近四十年。那时的书名叫《深圳四十年诗歌选》,征稿通知发出去后,却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 转眼来到 2020 年,深圳市文学学会诗歌专业委员会成立, 在商议做点什么事时,就想起了这个选题。遂决定改名为《绽放的簕杜鹃——深圳新诗选》,作为献给建党 100 年的生日礼物,一束釆自深圳这块改革开放沃土的簕杜鹃。
特别令人欣喜的是,诗歌专业委员会主任、老诗人祁念曾专程去北京,请著名老诗人贺敬之题写了书名,可谓是水到渠成的深圳诗坛一大幸事了。
这些年,深圳编过不少诗选。但这本《深圳新诗选》的编选体例和以往有所不同。首先是编选对象不同,大门敞开,不受地域限制。凡在深圳生活、工作、学习乃至离开的作者皆可入选。其次是编选范围包括了从 1980 年代到 2010 年代四个年代的诗歌作品,每十年为一个单元,入选作者每人只限两首。一首为最初发诗年代的代表作,另一首为之后任一年代的代表作,由此可以看出这位诗人的创作发展轨迹。由于深圳建市、建特区只有四十年,有些老诗人最早发诗的年代可追溯到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也只能忍痛割爱了。其三是所有入选作品,均要求在全国公开正式出版发行的书、报、刊上发表过的,这就保证了整本诗集的艺术质量。
征稿通知发出后,收到不少诗人的投稿。但也有部分诗人由于信息不畅,未能及时投稿。多亏了陈昌华、方钰霆、袁叙田、范明几位责任编辑尽心尽力,四下联系,才基本覆盖了各个年代的大部分代表性诗人和诗作,但由于时间所限,挂一漏万也在所难免。在此,向那些未能入选的作者,道一声抱歉。
编辑诗选,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扪心自问,我们没有什么门户之见。尽管入选诗作,存在一些良莠不齐,本着扶持作者,繁荣创作的宗旨,也编入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作品。这番良苦用心,想来读者也是可以理解的。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新世纪的 2000 年代和 2010 年代,不是简单的年代交替更迭。仅从四个年代所选诗作来看,越往后的年代,诗人诗作的数量也越来越多,艺术追求也越来越趋向创新和多元,正所谓:青出于蓝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
文坛有句流行语,用作品说话。本来还想对各个年代的代表性诗人和作品作些点评,后来一想还是交给读者自己评判吧,好在从这些不同年代的诗作,可以看出这些诗人与深圳一路同行走过的足迹。“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本诗选的作品,虽远远比不上莎士比亚的著名剧作,但毕竟广大读者是最有发言权的。诗选的编选出版,得到了深圳市文学学会的高度重视,更得到了深圳袁机美术馆和深圳罗湖汝南实业有限公司的鼎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诗选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2021 年 6 月 16 日
(作者系《绽放的勒杜鹃——深圳新诗选》主编深圳市文学学会诗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诗画满满深圳情
——《绽放的簕杜鹃——深圳新诗选》后记
袁恩文
在社会各界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之际,袁机美术馆和我本人,对有机会支持深圳市文学学会诗歌委员会为建党百年而隆重推出的《深圳新诗选》一书,并参与其编辑出版工作,深感与有荣焉!
袁机先生(1920—2012)祖籍宝安县罗湖村(今深圳市罗湖区罗湖村),长期在上海图书馆工作,退休后归隐故里,是我敬爱的长辈宗亲。他一生的艺术实践,以花鸟和山水题材的国画创作为主,兼具南派和北派两种画风,而且书、画、印皆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早在 1946 年,袁机的名字就和郎静山、唐云、李苦禅、吴昌硕等名家一起,列入了当时出版的《中国美术年鉴》,其巨幅国画作品《万众一心》被东京博物院(现日本国立东京博物馆)收藏;1980 年,他的国画作品《竹鸟图》,获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全国美展”上海展区一等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袁机的画作属西式构图,和中国画的线条有机结合,极富艺术表现力,既沿袭了南派文人山水画极简主义的画风,带着非常浓厚的传统印记,又不难看出他早年在香港万国美术专科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学习时所打下的西洋画法的深厚功底。
袁机有着传统文人的追求,坚信书画同源,互为映衬。他认为一幅好画写上几个糟字,就是让画上生了几个疮疤,糟蹋了好作品。他年轻时就师法魏碑,注重书法训练,曾把嫩竹一《深圳新诗选》 228 端剁成宽窄不一的细片,用来写魏碑,可谓煞费苦心。及至晚年,他的书法端庄大气,线条遒劲,法度严饬,魏碑气息十分浓郁。
“袁机的篆刻作品也是一流的”(原深圳市美协主席骆文 冠)。他以刀代笔,将书法和绘画艺术移植到了金石上。尤其 是其“连裙画”(即在印章四周刻出一幅完整的国画作品), 堪称一绝,在刻边款时,胸有成竹,不用看刀,心中走字,一 成即为佳品。
在退休回到罗湖村的三十多年间,袁机先生潜心创作,留下一大批融汇了中西画法的更趋老到、精熟的国画作品,以及数量不菲的书法和篆刻作品,成为弘扬传统、兼收并蓄的艺术榜样,是激励后进的宝贵的艺术财富。
袁机先生不但是蜚声海内外的艺术家,更是一位品格高尚、对党和国家怀有赤子之心的前辈。他一生勤奋创作,仅有过两次“卖画”经历:一是 1950 年,他在上海举行义卖活动,300 多幅作品全部卖出,用于劳军;二是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又精选作品参加义卖,把全部义卖款捐给了灾区……由于袁机先生不图名利,鲜问世事,因此画界知道他的人不多。2004 年,深圳主流媒体推出了一系列介绍袁机的文章,人们这才知道这位早年名画家的下落。从 1947 年出名到 2004 年再次被人知晓,袁机先生沉默了半个世纪。
袁机先生是我们罗湖村、罗湖区的骄傲,也是深圳的骄傲!
袁机先生不图名利,一生的创作除了被海内外馆藏、赠予亲友与四方宾朋外,其余的全部捐赠给了故里罗湖村,被珍藏于罗湖汝南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他去世后辟建的“袁机美术馆” 内。目前,该馆已作为公益非盈利性社会组织登记注册,正在各级政府部门支持下稳步推进相关建设,势将成为人们认识、研究袁机艺术,宣传深圳本土文化、提高文化自信、推动原创艺术的重要场所。
诗歌被被认为是“文学中的文学”,而书画艺术被认为一种“世界语言”,两种精妙的文化艺术形式联袂表达盛世中国的诗情画意、抒发对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的热烈贺忱,美哉,快哉!
(作者系《绽放的勒杜鹃——深圳新诗选》编委会主任深圳市罗湖区罗湖汝南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机美术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