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扶助困,始终在路上(随笔)
作者:游雪莲
近日,随春苗公益助学志愿者到边远山区采集困境家庭学子的信息资料,我深感脱贫攻坚的结束不等于全部解决了农村村民的困境问题,帮扶助困,始终在路上。
因工作关系,平常所到之处看到的都是新时代农村的新景象。接触的农户居住的村落皆是矗立在路边有村庄标识、错落有致的农家小宅、干净整洁的水泥路……在金色的秋天农村景色迷人,一片美丽乡村的景象。
这次采集的这两家,却不属易地扶贫搬迁到自贡的移民,是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自行到自贡,完全是个人行为。按国家现行的移民政策,使他们两地都不能享受相关扶贫政策,但他们家庭又境遇突然变故,不能满足适龄子女正常上学。在这种状况下,就需要靠社会帮扶的力量。两个突遇变故的少数民族家庭的境况,使得秋天美丽的自然景象黯然失色。

一首《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一直萦绕耳畔,“我们欢乐的笑脸,比那春天的花朵还要鲜艳,我们清脆的歌声,比那百灵鸟还要婉转”歌声多么动听。孩子们天真活波的笑脸,渴望读书的眼神是多么渴望春风的抚慰、阳光雨露的滋润啊。
在孩子一生的成长中,尤其是儿童时期母亲的作用至关重要。父亲在孩子成长的后期作用应该更明显,尤其在成就大事业上的作用不可忽视。家庭教育中,母亲教育是根本。首先,母亲是与孩子最亲近的人;其次,母亲承担着孩子教育第一人的重任;再次,母亲是孩子行为习惯的好榜样,也是孩子行为的监督人;最后,母爱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母爱,她滋养着孩子,安抚着孩子的心灵和灵魂。
一个家庭也不能没有女人,女人对家庭日常的生活杂碎事情可以打理得井井有条,但换成一个男人确实有点招架不住,起码今天我们看到的没有女主人的家庭是这样的。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的“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也有一句类似的“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童年生活对一个人的一生成长的重要性。如果一个人有一个美好的童年,这对他的性格、品质、精神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美好的童年,塑造美好的人生。而糟糕的童年成长环境,会给一个人的成长产生很多负面的影响,需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来治愈童年的伤害。
贫穷本身不可怕,若再缺失母爱那才是真的不幸,但愿我们的周围不再有这样的家庭悲剧发生。
脱贫攻坚的胜利,不是结束,只是一个新的开始,也会产生边缘户,境遇突然变故的家庭。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中,更要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搞好社会帮扶,防止返贫。
各级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社会帮扶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组织社会力量投入乡村振兴,把事业做好,带动区域农民产业兴旺。扶贫“两会”把社会扶贫工作做好。要持之以恒做好“慈善公益”,不忘初心,慈善为怀。慈善公益,不分区域、民族,爱心企业发挥好“万企帮万村”作用。志愿者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提倡奉献精神,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大力倡导在实现小康后继续帮扶,使其不让一家一人掉队。春苗公益助学大爱无疆,为困境学生撑起一片天。
积德行善,扶贫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大家一起伸出援手,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人民生活更富裕、农村更美好。

作者简介:

游雪莲,自贡作协会员,荣县作协理事,荣县农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各级报刊杂志和微信公众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