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岩前郎官第
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有座闻名遐耳的万寿岩,万寿岩前有座明代建筑“郎官第”。走进这里,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古代建筑的风采和文化,还可以看到许多先辈留下的史迹,听到许多动人的历史故事。
郎官第历史背景
在唐末时期(885年)吕占随闽王王审知入闽后,从第六世(1247年)起,陆续出仕三个侍郎官(朝延三品),工部侍郎吕天申,吏部侍郎吕大奎、尚书侍郎吕惠卿。吕惠卿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属下入仕吕氏官员十几名。岩前吕氏族谱名联“四世六登元辅,十子八捷南宫”有记载。
后裔为纪念祖先的辉煌业绩,时任浙江钱塘知府的吕孟四于明朝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主持承建“郎官第”府邸宅院。在封建时期,承建官邸规模房屋,要有当任此官衔的资格才能称“郎官第”。此宅院里屋名为第八世祖“成祖公祠”。
郎官第主要架构
郎官第宅院总面积3.8亩,房屋总立柱999.5根,俗称“千柱厝”,因当时帝制法规森严,控制地方屋称等级,因此,把千根柱降半根才不算违例。
郎官第由上下堂九个厅构成。内设九个厅、三个天井,每个大厅口对应一个天井。各厅命名:
下堂居中淳化厅,下堂左边水鸭厅,门口朝上左天井,下堂右边石蛙厅,门口朝上右天井。
上堂每植设前后厅,上堂居中最大厅是郎官厅,上堂左边白鹤厅,门口朝下左天井,上堂右边紫云厅,门口朝下右天井。
上堂的居中后堂为鲤鱼厅,上堂的左后堂为黄蜂厅,上堂的右后堂为鱼塘厅。

郎官第七个敞坪
踏入郎官第大门的第一个坪是鲤鱼坪,因坪形如鲤鱼而得名。坪为青砖铺设,鱼头朝着河的下游,鱼背朝外,呈摇头摆尾顺流而下的姿态,寓意人生仕途顺风顺水。对应北斗七星中的“破军星”,为避免破损与消耗,凡事谋定而后动,不勉求变动,持盈保泰,故不可逆潮流而动,乃取顺水之势。
鲤鱼形状,鱼头、鱼眼、鱼眼清晰可目,鱼体整个呈现逼真。鲤鱼,“礼遇”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当礼遇。“鲤”亦谐“理”,衙门制式的八字门楼前,是个讲道理、评事理的地方。
进入大门第二个坪是水浪坪,因其围墙和中间青砖走道形似水浪而得名。由青砖铺设,弯曲形状似波浪,寓意人生经风浪去拼搏,去顽强奋斗。水浪者,活动力强,刚健勇猛,后浪推前浪,动而不息,绵延不绝,声势浩荡;谓之沉稳威严,秩序整洁,律音齐整,有千军万马之势。对应“武曲星”,是勇气,财富与权力的象征。又与鲤鱼坪相隔,大有鲤鱼跃龙门之势。

第三个坪是半月坪,形如半轮圆月,用鹅卵石铺设。因农历月缺天数比月圆天数更多,以制半圆形。形制半月,对应七星中的“廉贞星”,古书称之为“杀星”与“囚星”。为规避“杀”与“囚”的危害,刻意制成半月形,一面取直,意即守住底线,是非分明,负责尽职;一面取圆,讲求思想灵活,善于变通。书云:“廉贞遇文昌,好礼乐”,为趋利避煞,制成文昌星—一“六星组成形如半月”之吉格。
第四个坪为四方坪,形为正方,代表大地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四方坪为七个坪最中排序。形制是正四方,对应文曲星,文曲主科甲,但为异途功名,所喜爱的学术较为感唯,偏重于诗词歌赋、文艺才能等方面的研讨,制成四方形,可作琴棋书画“四艺”来解读;亦为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表现;又因文曲个性张扬,学术博杂,为防口才便佞,惹是生非,需加强自律,自当“克己复礼、正心修身”;四方意即强化“四德”(即女子的“德、言、容、功”,儒家的“孝、悌、忠、信”,易家的“元、亨、利、贞”)。

第五个坪为照壁坪,形为一字型,是七坪中的一个方向转折点,站在照壁坪上感觉原一路进来即刻明朗、宽阔。因有一堵照壁墙正对着府第正厅而名之。照壁坪呈长方形,长度与照壁墙一致,宽与四方坪相同,青砖铺设,甚为规整。对应禄存星,禄存星带有“爵禄”的性质,代表财富和地位,郎官第正房的内水经由三个天井、内坪、外坪,在此汇聚,符合“禄存”之意;又因该星性质稳定,因而制成四平八稳的长方形;“家有照壁墙,富贵添吉祥”,有了照壁墙的存在,不但可以聚财,同时还可以把邪祟阻拦在外,化解凶煞之气。
第六个坪是外坪,外坪是相对内坪而言,为郎官第最大的坪,由青砖铺就,供活动摆设物品,人员站立的地方。特点为无遮无拦,四面高天阔地。如果说水浪坪、半月坪、四方坪、照壁坪以“小巧”“深幽”见长的话,那么外坪则以视野开阔、宽敞明亮、大气恢宏为亮点。对应二黑巨门星,因所聚之处很容易有灵界产生,特取无遮无拦的长方形平坦制式,保持明亮,避免煞气。
第七个坪是内坪,内评因两边有建樻头房,屋内行走之地。内坪呈正方形,规整方正。居正北方位,三面环屋,南面与外坪无遮挡紧邻,为七坪中地势最高者,余坪皆匍匐在地、俯首称臣,地位显赫。背靠高耸房屋、围墙起伏、四边拱照,对应贪狼星,主文才。有道是“贪狼家道隆,五子更英雄。阳土巨门星,人财家道兴”。故内坪、外坪在郎官第正屋大门内,余皆其外。
在七个坪中从外数到里,四方坪为第四个坪,从里屋数到到外,四方坪也为第四个坪序列。所称四方坪,为“东、西、南、北、中”属最中点。从易经上讲,鲤鱼坪为阴,水浪坪为阳,半月坪为阴,四方坪为阳。一路进来阴阳交叉序列,在风水学中,有天地融合之意。

郎官第石砖牌坊
墙体为青砖多型块铺面,上刻春夏秋冬四季雕花,即:春天桃花、夏天荷花、秋天菊花、冬天梅花。意寓四季平安。
花下横披、光风霁月,含义:光风、雨后初晴的风。霁,雨停止,形容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也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
横披下面中间方砖拼图型是明镜,含义:家人每天出门站在下堂门口,直观明镜,是警钟。醒悟为官之道,对照自己,警示铭记心中。
石砖壁还有起到挡风、辟邪的作用,墙体制作前斜后正,有观瞻舒适感。
郎官第石雕荷花
石雕荷花从根藕到大叶片、中叶片、尖叶片、花中含蕊、清枝结莲,构图清晰悦目。寓意:清白自爱、吉祥如意,荣华富贵。荷花一直都以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形象呈现,是诗人画家笔下常见之物,荷花在民间有许多的象征意义,通常将其视为友谊的象征,也是一种对美好的憧憬。

郎官第的红色史迹
岩前原属中央苏区归化县管辖,是宁清归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粟裕等率红四军十三师进入岩前开展抗租抗高利贷斗争。1931年7月,罗炳辉率领的红十二军一部强渡渔塘溪,消灭反动民团,解放了岩前。红十二军一部攻占岩前后驻扎在“郎官第”并设立交通站,在这里发动岩前人民开展土地革命斗争。1933年8月,东方军再次来到岩前,使岩前苏维埃斗争和根据地建设达到鼎盛,岩前乡实施分田分地,岩前人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土地。在党和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岩前人民深入开展土地革命斗争,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使粮食逐年增收,为巩固苏区政权做出了重大贡献。
1931年至1934年间,中共岩前乡支部和乡苏维埃政府多次在“郎官第”召开会议,宣传革命道理,发动农民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筹粮筹款,转送食盐等物资到明溪、宁化、瑞金等中央苏区,组织青年人参加红军,支援红12军解放岩前,支援东方军解放归化和沙县,前后组织和领导岩前一带群众坚持革命斗争近3年。
郎官第院内有儿童团岗哨、岩前赤卫队部等革命遗址遗迹,是中共归化县东南(区委)办事处暨岩前乡苏维埃政府(支部)旧址,2019年被三明市政府列为第二批红色文化遗址予以修缮保护。

附:岩前郎官第诗选
咏岩前司马邸
林日上
万寿山前吕厝村,郎官第外旧辕门。
九星辉耀千秋夜,犹见三军卫国魂。
题岩前郎官第
马玉太
万寿岩前立玉楼,郎官古厝阅千秋。
先贤厚德开鸿业,裕后豪英满九州。
成祖公祠联
(一)
渭水家声传万代,河东世泽继千秋。
(二)
渭水家声恩泽远,河东世德福荫长。
访岩前郎官第
余秋兰
漫步曲廊坪,闲门仰殊荣。
吕家留壮举,古厝出群英。
注:郎官第位于岩前村,为明代建筑。
仰谒岩前郎官第
郑祥渊
身临古厝实恭虔,穿越时空数百年。
水绕山环连曲岸,莺歌燕舞展平川。
祥云紫气萦怀梦,酥雨雄虹悦眼缘。
为悟先贤精髓意,兹心拜访尽拳拳。
访岩前郎官第怀感
罗春华
郎官浩气贯云天,柳线轻摇水脉涟。
高第春秋名史册,充庭礼乐入诗篇。
硝烟已尽开新岁,铁血犹存忆旧年。
谁说山乡无俊杰,古来尚义有先贤。
访岩前郎官第
林丽
溪清山色映,古厝历沧桑。
一径通幽处,七坪分秀廊。
前贤同日月,后裔见羹墙。
眺远云中雀,诗吟心欲翔。
作者简介
马玉太,三明市武警支队原上校政委、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福建省诗词学会会员、三明市诗词学会名誉会长。
作者简介
吕树坤,曾任岩前村主任、现为“郎官第”管理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