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启示
姚增战
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通常说的是广东徐闻港和广西合浦港。在我国很长的历史时期,这两个地方属于同一个行政区域,西汉时期设立合浦郡,就包括徐闻县。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里,这两个地方都归广东省管辖,六十年代国家行政区划调整,才将合浦县划归广西管辖。这两个南海重要港口,都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港,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和南亚等国的商品贸易通道。
早在西汉时期,汉武帝平定了岭南地区的南越国后,就开辟中国通往东南亚和南亚各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商船分别从徐闻港、合浦港出发,沿着北部湾到越南海岸一路南行,绕过马六甲海峡,抵达印度南部,再到斯里兰卡等17个国家,每次往返近两年时间,行程一万多公里。这条航道最早被视为中外海上的贸易通道,中国的商船经常来往于南洋和印度洋之间,将中国的丝织品、黄金以及农副产品运出去,在国外交换回琉璃、明珠、奇石等名贵特色商品,完成商品交换和商品贸易的过程。当时,因为最早与海外贸易的物品主要是丝绸,就将这条海上通道称之为“海上丝绸之路”。西汉时期,合浦港和徐闻港已经成为中国海上贸易的中心枢纽,是走向东南亚、南亚乃至欧洲的海上通道。当时合浦郡的徐闻县,包括整个雷州半岛的行政区域,这里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人流物流聚集,自然形成商品贸易的重镇,吸引着大批国内外商人纷至沓来,在这里进行商品贸易活动,出现商贾云集、经济繁荣的景象。合浦港与徐闻港相距不远,但人口规模已达到七万八千多人,有酒肆、饭馆、旅店和说书、舞狮杂耍等文化娱乐场所,是岭南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文化娱乐中心,当时也算得上岭南比较发达的城镇。由此可见,徐闻、合浦两地都是因海港而兴盛,依托贸易而繁荣。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文物考古工作者在上述两个地方发掘出大量珍贵文物,其中不乏古代东南亚、南亚以及欧洲国家的奇特商品,加上至今保留着的许多历史遗存,都印证了这里昔日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繁荣与辉煌。
随着历史的发展变化,沿海各地运输条件的改善,大吨位船舶相继建成,沿海其它省区海港码头的迅速兴起,徐闻港和合浦港海上贸易通道的重要地位逐渐淡化。然而,徐闻、合浦两港作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能够在历史上兴盛很长时间,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还是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从上述两个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兴衰过程,给予我们有几点启示:其一,交通条件是开展商品贸易的重要条件。无论是徐闻港,还是合浦港,都是历史上南海沿岸的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尤其是毗邻东南亚和南亚诸国,海上交通十分便利,这就为古代开展商品贸易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其二,商品交换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商品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剩余产品,产生需要商品交换、互通有无的内在要求,而通过开展与国外商品贸易活动,就可以将多余的产品输出到国外,再把本地需要的国外产品交换回来,实现交换双方的利益共享,促进各国经济的发展。第三,对外开放的决策是推进丝绸之路发展的前提条件。西汉时期,通过“文景之治”,人民得到休养生息,国家经济发展,国力有所增强,汉武帝开辟以长安为起点的陆上丝绸之路,开展与中亚、西亚等西域国家经济和文化交流,开拓以徐闻、合浦港为始发港的海上丝绸之路,加强与东南亚和南亚等国家商品贸易和文化交流,都在世界各国产生了很大影响,体现了我国古代对外开放的宽阔胸襟和大国风范。
2013年9月,习zong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对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通过10年来的实践证明,搞好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承载中国与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举措,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出现谁也离不开谁的局面。因此,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在更宽领域、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华民族腾飞做出新的贡献。
(作者系陕西省三秦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