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陪岳母游苗乡
杨进文(苗族)
岳母原籍是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威溪乡桂花村。1966年,国家修建有名的威溪水库,她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举家迁移到邻近的湖南省武冈市辕门口街道办事处落子铺村。其4个子女皆生于城步,育于武冈。
岳母生于民国19年(1930),今年93岁,仍然背不驼、眼不花。她的2个女儿都嫁到毗邻的苗乡城步农村,而今,女儿女婿全是花甲上下的年纪。党的光辉照苗乡,女儿女婿们经过一番努力打拼,先后以“农村包围城市”入都梁(武冈)、进儒林(城步)购置了“金窝”,变成了城市居民。

前段时间,周围有众多的人“阳”了(编者注:2022年11月中国封控防疫政策放开,人们被“新冠肺炎”病毒感染后,经核酸检测为阳性,称“阳了”),有的症状严重,有的属无症状。谁知我岳母那位老寿星简直是病毒的“克星”,犹如“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新冠病毒对其“绕道”而过。
平时,我们在与岳母谈天说地交流之中,岳母几次提及想去女儿们曾经劳动生活居住过的院落里瞧一瞧、看一看新鲜变化。怀念着(湖南城步)蒋家坊枧坪那老槽门、老古井、风雨桥亭,还有那成片的大松林及清澈见底的河流,去那里走一走,看能否邂逅到曾经结识过的老人……
2023年1月13日(农历腊月二十二),冬阳高照,我安排外孙杨必威开一辆小车,大家陪着老人一道前往苗乡枧坪。以便窗外景致入眼帘,我还特意请岳母坐在副驾驶座位上,系上安全带。果真,她老人家隔着玻璃,紧紧地盯着窗外瞄来瞄去,一路欣赏公路旁边的美丽风景。
那天,我们陪同岳母游苗乡枧坪乘的是一台七座的小车,自觉控制不超坐人员。岳母上车时,她为三代同游、众星捧月的隆重排场而感动得热泪盈眶。陪伴者既有她“大郎巴公(大女婿)”,又有2个“大棉袄(女儿)”,还有一个三十冒尖的孙女及一个四十挨边的外孙。我们往返的路线是顺应天地万物的规律,“东进西出”,东方属木,是生气;西方属金,是杀气。于是,选择了从蒋家坊入枧坪观光赏景之后,再从枧坪过丁界出大寨至清溪回儒林。

到达目的地后,岳母她老人家不需他人搀扶,就迈开小步往前走,只见过去的那古色古香的木制大槽门,正在紧锣密鼓的翻修之中,而那年的古木屋很少有一座完整的了,但是,屋后靠山脚那口古井,一年四季汩汩地流淌着,古井旁边已修建了一个净化池,为了人畜安全,水池上面用水泥拌河沙,被封盖得严严实实。我站在那井盖远眺,眼下那条由上而下的河流,河水较以前更绿了……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岳母的家住在武冈云山脚下的对面,每天抬头都能见到云山顶峰上那座电视网络接收塔,可是,这次在深山苗寨见到一模一样的高耸入云的铁塔,还误以为是自己的眼花而发生错觉。于是,我立马用手机拍摄铁塔“玉照”,再用手点开放大,给老人家观赏。整个塔体挺拔高大,充满了庄严雄伟的气势。岳母不禁脱口而出:“如今没有什么山冲冲(闭塞)与大地方(市区)的区别了,城乡一个样,好过日子!”是的,只见山顶铁塔掩映于绿树之中,远看像巨人矗立在青山绿水之中,近看似擎天大柱,顶天立地。它脚下,一缕缕缥缥缈缈的雾气,丝丝缕缕弥漫于山山岭岭之间。
一路上,岳母在用心寻找她在30多年前曾经多次走访过的地方。她老人家一边看,一边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枧坪的变化太大了,弯曲零碎的‘蓑衣斗笠坵’,变成了方方正正的大块田,‘鸡肠鸭肚’的烂泥小路,变成了四通八达的机耕道。”我也在旁边插言附和说:“原来那破旧不堪的零散院落也变成了整齐排列的苗家新居……”
因为时近年底,枧坪苗家处处年味浓。村口有一家豆腐作坊专业户,杨师傅正在烧柴火用真香油(茶籽油)制作油炸豆腐,方块大小,黄澄澄、嫩泱泱,芳香扑鼻而来。也许是那油炸豆腐的香味“煽动”了外孙必威的味蕾,他忍不住几步跨进店里,用手毫不客气地抓了几坨热乎乎的发豆腐,就往嘴里送,吃得满口流油,齿留余香,令人眼馋。
下午时分,只见一个苗家后生开着小车载着父母及儿女到县城里购置年货归来了,车子停在自家屋门口,掀开后备箱,我见到既有瓜子花生等零食,又有巧克力、果冻等糖果,还有草莓、猕猴桃及茅坪产的红美人等新鲜水果,总之应有尽有。
走在村寨里,最吸引我们的是那一排太阳能路灯,圆圆的金属杆子上顶着一块硕大的采光板,像一棵棵向日葵朝着太阳,白天将那无限的阳光披在身上,晚上又将无穷的光明释放出来,给枧坪村道旁的院落带来了无尽的明媚和欢笑。看到这场景,我误以为来到了一个“世外桃源”。
太阳逐渐西沉,岳母催大家快点回家,一人提议,众人附议。一行人低头弯腰钻入小车里,我们的车又一头扎向了另一个山寨,从那里往回赶。我坐在车上看着公路两旁而映入眼帘的美景,不知不觉就有了微微的醉意……(2023.1.16)
作者简介:杨进文(笔名先进文化),男,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人,苗族,城步作家协会会员。常在《中国绿色时报》、《湖南林业》等报刊上发表文章。
推荐阅读:
点击链接杨进文-看山员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