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南讯(本报网首席记者李贵民)1月15日,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70多名师生到济南章丘龙山刘德功艺术馆研学实践,与黑陶有了一次近距离接触,也让迎接新年的仪式有了别样风采。
龙山文化是以城子崖遗址所在地龙山镇命名的,其最显著最发达的物品是陶器。如果说古埃及的金字塔是石头的艺术,中国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是铜器和玉器的艺术,那么龙山文化就是陶器的艺术。聆听着黑陶艺术馆工作人员的讲解,师生们边听边看边学。透过一个个黑陶文物实物,师生们对黑陶历史沿革有了初步了解,也对古老先民的智慧惊叹赞誉。
工作人员说,黑陶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制陶工艺达到历史巅峰。同时,也向后人展示了制陶由实用性向审美要求的历史过程。黑陶文化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孕育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人类历史发展中最辉煌的篇章,被当今社会各界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尤其是依靠烧陶技术的进步,创造出了举世闻名、薄如蛋壳的蛋壳陶高柄杯,被考古界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
通过一件件黑陶陈列实物,工作人员详细讲解了黑陶的艺术价值。龙山黑陶器型独特,造型美观,质地坚硬,种类繁多,其色乌黑,外表光亮,胎壁细薄,做工精巧,令人叹绝。陶器上用作装饰的花纹和少量的镂空图纹,匀称端正,质朴大方,从实际出发,追求美的表现形式,集中体现了制作者的艺术观念和对美的探求,较为复杂的陶器,造型设计更为精巧,美观而实用,主体和附件十分和谐,浑然一体。研学中,师生们对黑陶实用价值也有了初步了解。
工作人员介绍,龙山黑陶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拥有一件龙山黑陶艺术品,就能时时品味黑陶艺术的韵味,享受她给我们带来的愉悦和美感,仔细品味,慢慢欣赏,从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中找到慢生活的妙趣。再者活性碳、氧化硅、氧化铝这些黑陶材料的主要成份与黑陶制作中的镂空艺术相结合,可以大量吸附空气中的有毒物质,给人以神清气爽之感。研学中,师生们对黑陶文化底蕴有了初步了解。
龙山黑陶在烧制工艺上是根据当地泥质特点和古代制作方法研究生产的,具有实用、巧妙、节约的优点。在成型制作上主要有可塑法和注浆法两大工艺流程。可塑法有选料、球磨、压滤、真空练泥、陈腐、拉坯、干燥、修坯、压光、刻制、磨光、干燥、烧制等17道工序。注浆法有选料、配料、造型、翻模、注浆、干燥、脱模、修坯、压光、烧制等14道工序。在烧制上,则重点采用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循序升级渗碳法,使产品达到通体透黑。产品黑度越高,表面越亮,充分展现黑陶的特色。研学中,师生们了解黑陶工艺流程,动手陶制作过程。
事非经过不知难,陈如容易却艰辛。师生们上手后才充分体会到黑陶技艺的博大精深,更对长期从事黑陶技艺传承由衷敬佩和礼赞。
通过工作人员讲解和亲手体验,龙山文化的前世今生,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不知不觉已在师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