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永生教授参加丁佑君烈士七十周年祭 文/西南医科大学 董代富
丁佑君(1931年9月27日-1950年9月19日),别名丁一之,生于四川省乐山市瓦窑沱富裕的盐商家庭,1944年入五通桥通材中学就读(现为五通桥中学,简称“桥中”),1948年就读于成都市女子高中,深受解放战争胜利的鼓舞,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成都解放后,丁佑君立志献身革命,考入西康人民革命干部学校,加入共青团;毕业后,丁佑君担任西昌女中军事代表。1950年9月17日,她到乡下裕隆镇征粮,盐中区土匪发动反革命暴乱,不幸被土匪绑架。土匪们对丁佑君进行了百般摧残,始终不能使她屈服。匪首恼羞成怒,竟卑鄙下流地将她剥光衣服游街示众,并将她四肢捆绑在柱子上,发疯似地用皮鞭、棍棒抽打,施老虎凳、将钢针穿过乳头插进乳房,甚至丧尽天良的轮奸、用枪击穿她的左胸。但她面对严刑拷打毫无惧色、宁死不屈。1950年9月19日,匪徒围攻盐中区公所,受到工作队员的顽强反击,多次被打退;匪徒们将丁佑君押到碉堡附近,妄图利用她劝说坚守碉堡的战士投降;面对敌人的威胁,丁佑君视死如归,鼓励坚守碉堡的战士坚持到底,不要投降。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拥护毛主席!"恼羞成怒的土匪向其开枪,丁佑君昏倒在血泊之中,万恶的土匪竟然提起她的双脚,将她在凸凹不平的地上拖了半里多路,直到全身被粗砺的石子擦得血肉模糊、皮开肉绽,最后被丢弃在荒野中,英勇牺牲,时年仅19岁。1950年9月25日,丁佑君被中共西昌县委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革命烈士。丁佑君是中国青年学习的好榜样,佑君精神一代代传承下来,成为五通桥儿女心中深刻的革命印记。2020年9月19日,是丁佑君烈士英勇就义七十周年祭,丁佑君的家乡五通桥桥中的校友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他们以有这样的校友为荣!西南医科大学教授江永生的家乡是乐山五通桥,是桥中高66级毕业生,他与丁佑君的校友,他前去参加了这次很有意义的纪念活动。

丁佑君(1931年9月27日—1950年9月19日)(照片来自网上)
丁佑君七十周年祭,桥中“老三届”的代表回顾了丁佑君的生平和英雄事迹,并向丁佑君烈士纪念碑敬献了花圈。随后参加活动的校友依次献上了鲜花,以肃立默哀的形式表达了对丁佑君的思念之情。参加此次活动的校友都已步入花甲之年,他们虽然生活在全国各地,但是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都齐聚在丁佑君烈士纪念碑前,共同缅怀他们亲爱的校友——丁佑君烈士。五通桥有位桥哥采记者访了五通桥走出去的杰出人才-西南医科大学的江永生教授。
桥哥:江教授,您现在是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全非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名誉主席,莫桑比克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中医药全球大会常务委员会共同主席,世界中医药联合学会副主席。平时您事务一定特别繁忙,请您告诉我们您这回家乡的原因?江:好的。我是桥中66高毕业的。丁佑君烈士曾就读于通材中学,这是桥中的前身,所以我们算得上是校友。8月28日,我得知桥中的老校友们要在9月19日丁佑君烈士英勇就义七十周年之际,举行一次缅怀丁佑君烈士的活动。我家跟丁佑君烈士一家是世交,作为校友跟世交,这样的活动我肯定要回来参加。五通桥桥中“老三届”校友,2020年9月18日在五通桥举行隆重的丁佑君七十周年祭活动。

桥哥:江教授,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你们两家交往的一些情况,好吗?
江教授:丁江两家世交友好。丁佑君的父亲叫丁栋臣,是五通桥盐商,当时我们两家经常往来。佑君幼年体质不太好,常生病,家父江欣然是川南中医名医,她的母亲(我们叫丁三娘)就经常带着她来我家看病。我家在五通桥的老宅也是丁老先生卖与家父的,这件事情说明两家深厚的友谊,因为按老习俗,出售住房给外姓非世交莫属,否则就有“败家”的嫌疑。解放后,丁伯父还常来我家作客。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进修学习期间,还常去拜访丁佑君的大哥丁好德,后来一直保持着联系,听丁大哥谈了许多两家友好交往的故事。2015年,丁大哥和他的女儿丁军军还为拙作《江永生文集》题了词。
桥哥:江教授,请您给我们谈谈丁佑君烈士走上革命道路并勇于为革命献上自己年轻生命的原因?
江教授:我觉得这跟佑君从小受良好家风家教的影响以及她大哥的引导有关。丁佑君的母亲我们叫丁三娘,为人善良,乐善好施,受其影响,佑君小时候就同情弱小,乐于助人。另外,丁佑君的成长过程中,她的大哥丁好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丁好德是老革命,老党员,丁佑君烈士革命的引路人。他为人低调,工作执着,待人友好。六十年代初,我父亲去北京治病,正值国庆,我们还在他的帮助下出席了国庆活动,至今记忆犹新。我父亲有耳聋之疾,70年代时,丁好德从苏联中苏友好杂志主编上任后归国探亲,还特地赠送了我父亲一副助听器。后来每次返国回五通桥,也总要来家看望家父家母,显得十分友好,知礼知长,令人尊敬。我想,他的这些优秀品德,也是受到了父母的耳濡目染。一门两英杰,跟家风传承一定有关。
桥哥:江教授,您作为青年女英雄丁佑君烈士的世交和校友,有什么寄语家乡青年人的吗?
江:丁佑君烈士是家乡人民的骄傲,她将永远活在我们的事业中。

丁江两家世交友好。丁佑君的父亲叫丁栋臣,是五通桥盐商,当时我们两家经常往来。佑君幼年体质不太好,常生病,家父江欣然是川南中医名医,她的母亲(我们叫丁三娘)就经常带着她来我家看病。我家在五通桥的老宅也是丁老先生卖与家父的,这件事情说明两家深厚的友谊,因为按老习俗,出售住房给外姓非世交莫属,否则就有“败家”的嫌疑。解放后,丁伯父还常来我家作客。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进修学习期间,还常去拜访丁佑君的大哥丁好德,后来一直保持着联系,听丁大哥谈了许多两家友好交往的故事。2015年,丁大哥和他的女儿丁军军还为拙作《江永生文集》题了词。桥哥:江教授,请您给我们谈谈丁佑君烈士走上革命道路并勇于为革命献上自己年轻生命的原因?江教授:我觉得这跟佑君从小受良好家风家教的影响以及她大哥的引导有关。丁佑君的母亲我们叫丁三娘,为人善良,乐善好施,受其影响,佑君小时候就同情弱小,乐于助人。另外,丁佑君的成长过程中,她的大哥丁好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丁好德是老革命,老党员,丁佑君烈士革命的引路人。他为人低调,工作执着,待人友好。六十年代初,我父亲去北京治病,正值国庆,我们还在他的帮助下出席了国庆活动,至今记忆犹新。我父亲有耳聋之疾,70年代时,丁好德从苏联中苏友好杂志主编上任后归国探亲,还特地赠送了我父亲一副助听器。后来每次返国回五通桥,也总要来家看望家父家母,显得十分友好,知礼知长,令人尊敬。我想,他的这些优秀品德,也是受到了父母的耳濡目染。一门两英杰,跟家风传承一定有关。
桥哥:江教授,您作为青年女英雄丁佑君烈士的世交和校友,有什么寄语家乡青年人的吗?
江:丁佑君烈士是家乡人民的骄傲,她将永远活在我们的事业中。
丁佑君烈士,朱德元帅高度赞扬“她是党和人民的好女儿”,她是共青团员和青年的好榜样。中国青年应该学习她,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党和人民的高尚情操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她是全国青年学习的好榜样,她永远活在全国人民的心中!
参考:1、微五通:图文编辑:梁虹李京《当之无愧的头条!》
2、微五通:图文编辑:梁虹《莫桑比克老教授和丁家的故事》
3、潘国栋:她永远十九岁——《缅怀丁佑君烈士》专辑
4、百度:丁佑君https://baike.so.com/doc/2872711-3031541.html#2872711-303154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