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这期【九州风雅颂】选发的是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的《诗路花语——洛阳七十年诗歌选 》收入的1950年代老诗人杨子敏、范若丁、李老乡、王恩宇、李志、李清联、李健永、王元明、沈辉春、樊振汉的诗歌。敬请大家欣赏并关注,同时也希望你关注《九州风雅颂公众号》,会给你奉献更多的精彩。
杨子敏(1929—2008)原名杨锡光,河南新安人。1944 年参加八路军,历任中国作协副秘书长,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兼秘书长,《诗刊》主编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散文诗集、剧本等,散文《掌声赞》获首届《体育报》体育文学奖。
春之祭—悼耀邦同志
榆叶梅那明艳、丰腴、纵横簇拥的花阵,
分明就在眼前舞动。
这怎能不是四月呢?
这怎能不是春天呢?
这怎能是个凋谢的季节呢?
然而,天道无常,偏有无边落英纷纷飘零。
耳边震响着一个声音—
不该凋谢的凋谢呀!……
想起一句很老很老的老话:北京没有春天。
说不清它已流传了多少世代。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然而,它还要流传下去吗?
广播里又在发布关于冷空气影响本市的消息。
万木梢头,那幼芽,那新枝,那嫩蕊,
又都倾侧着,俯仰着,撑拒着,呼号着,
与窒息生机的的寒潮争夺本该属于自己的一片春光。
这世界它们不过刚刚涉足,却已屡经风霜,备尝冷暖滋味。
我确信,北京有北京的春天。北京的春天别是一番风光。
此刻,它带着伤痕,带着泪痕,少几分柔媚,多几分冷峻,望着远方,毅然前行,
心中默念着在万物复苏的时节
那不该凋谢的凋谢者的姓名。
(选自 1989 年 5 月号《诗刊》)
范若丁 (原名范汉生),河南汝阳人,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花城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花城》杂志主编。著有小说散文集《相思红》《暖雪》《皂角树》《记忆的尊严》,长篇小说《旧京旧京》《莫斯科》等,曾两度获广东省鲁迅文学奖,两度获秦牧散文奖及特区文学奖和广州朝花奖等。
一丛被火烧过的野草
小 河
小河在滩头喧闹歌唱它自己
小河在深潭沉默思索它自己
烟和水的对话
“你为什么总是往下流?”
“因为我向往大海。”
“你为什么总是向上攀?”
“因为我想占有蓝天。”
水,汇成了大海
烟,被风儿吹散
露 珠
它向黎明捧出晶亮的心
却在阳光下隐没了
它把短暂的生命
供奉给了万物
落花生
它永远没有流水无情的悲叹
它把黄花献给诚实的黑土
黑土心里,响起花的恋歌
一支最强的生命之歌
稻 穗
它低下了头,越来越低地垂向大地
我知道,它快成熟了
它谦卑地去吻脚下的泥土
它成熟了
刺 蓬
高山上一丛刺蓬在讪笑
斜视着山脚的老松
宁静的老松缄默不语
望天边滚滚而来的风暴
野 草
—在没有冬天的地方,
野草你会枯亡吗?
—我将枯亡为了肥沃那生我养我的土地
—在被烧过的地方,
野草你会复生吗?
—我定复生为了抚慰那眷我念我的母亲
(选自 1982 年第 2 期《海韵》)
曼德勒故宫
如铁的城堞
锯断晚霞也锯断我的乡愁
我听到火的呼啸
刀枪的轰鸣
好像正走在故国圆明园的石径
北京圆明园
曼德勒故宫
一页沉痛的历史
两个民族的伤痛
人们正用一条彩色的绷带
包扎历史的伤口
也许伤口能够愈合
但伤疤却永远无法抚平
曼德勒故宫
北京圆明园
一页沉重的历史
两个民族的伤痛
注:缅甸贡榜王朝(1752-1885 年)建都曼德勒。曼德勒故宫建于 1875 年,后毁于侵略者的炮火,现在修复中。
(选自1992年2月24日《人民日报》)
李老乡(1943—2017)河南伊川县人。《飞天》文学月刊社编审。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协会员,著有诗集《春魂》《老乡诗选》《野诗》等。《闪电中的花园》获《人民文学》“长沙杯”奖;《杂诗十七首》获第七届《十月》文学奖;《篝火的动感》获甘肃省委、省政府第三届敦煌文艺一等奖。《野诗全集》获全国第三届魯迅文学奖。
野 诗
老乡的野诗没有节奏
跟随太阳的哥儿
四处流浪
长在落日的地方借宿
长能分享大千世界
那种悠悠的苍茫
当暮霭里出动的长城
成了我的诗里
最为冗长的句子
一行读不断的绝句
竟使我苍凉的双肩
从此耸起了悲壮
有我的城垛
就有我城垛上的
男朋女友
就有高跟鞋
任风
在那高孔的鞋底
哎哟哟地吹
哎哟哟地响
(选自《老乡诗选》)
怂恿者与阳光大道
大胆地走吧 阳光大道的尽头
便是月光大道
月光大道走完之后
就是极乐世界
去享福的朋友 请你走好
不必担心
中国西部没有大盗 即使有
也不会抢喝你陶罐里的水
夺你的半袋沙枣
他们要的只是当年胡商身上
那种特殊的味儿
并不稀罕你诗里的一星半点
异国情调
路漫漫兮
你可以骑上骆驼 或者骑马
要不然就骑头毛驴
总之 现代化的交通工具
你是坐不得的—
弥漫 神话的地方 路没修好
天国护照
人要出示血色 但你
必须出示磷火
千里万里 你已经走成鬼了
你是知道呢 还是不愿知道
但我还得等待你的归来
谁让你是我的梦呢
请原谅 今夜我仍然拒写
—月光如水
只是怕你 踩空了鹊桥
(选自 1997 年 1 月号《诗刊》)
王恩宇(1937—2006)笔名孟津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工人日报社文艺部主任,北京市作协诗歌创作委员会委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著有长诗《李放之歌》,诗集《北京的声音》《心泉集》《月光吻着窗纱》《爱笛》,诗选集《王恩宇诗选》,散文集《岁月的风》《心荷凝露》等。《中国新文艺大系》《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年名作文库新诗卷》等 60 余部选集选入其作品。
祖国颂
我不讳言:你如今还比较贫穷。
我也承认:你这里还不是“仙境”,
在朗朗的阳光下,
你还有几片落后的阴影,
在暖暖的春风里,
你还有些许陈旧的残冰。
然而,这一些啊,
又怎能、怎能动摇
我对你的爱,对你的忠诚!
正像我虽然不用嫉妒和偏激
去对待别人的雍容华贵,
却也丝毫不嫌弃
慈母衣衫上那几块补丁。
是的,哪一个孩子
都热切地期望
自己的母亲健壮而强盛。
然而,愿望和现实,
任何时候
都难以在天平两端保持平衡。
面对着祖国
仍然还很贫穷的现实,
我们的赤子之心,
怎能安然、怎能无动于衷?
倘若我因你不够丰满富足
而心猿意马、弃你而去,
我将永远逃不了历史的谴责,
我将永远难以摆脱
心灵深处的愧疚和伤痛!
我不讳言:你如今还比较贫穷。
我也承认:你这里还不是“仙境”,
然而,正因为我知道这些啊,
我才深深感到肩头担子的沉重,
正因为我不满于这些啊,
我才愿终生倾尽全力
和着我的理想、我全部的爱
为祖国的航船,拉紧纤绳......
(选自《节日朗诵诗选》)
以上诗作选自《诗路花语——洛阳七十年诗歌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