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镇广播电视台Fm98.2兆赫,综合广播,现在是:说北镇!!!
说北镇(历史1)
听众朋友:
从今天开始,北镇广播电视台98.2综合广播推出说北镇节目,重点介绍:北镇的人文历史、名胜古迹、风土人情、风物传说等,就是想想通过介绍,让听众了解北镇、知晓北镇、热爱北镇!
朋友们:提及北镇,大多土生土长的北镇人总不以为然——不就是北镇吗,就是个地名呗!其实说起北镇可是个大学问,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那么北镇,你到底是什么?!
有人说北镇是因医巫闾山为北方镇山而得名,有很多文章在介绍北镇地名的由来时,基本上是这样的观点——《周礼》记载,东镇青州沂山,西镇雍州吴山,中镇冀州霍山,南镇杨州会稽山,北镇医巫闾山,合称五座镇山。《广宁县乡土志》上说: “ 舜封十二山以医巫闾山为幽州之镇故名北镇 ” 。说起医巫闾山满语意为“翠绿的山”,简称闾山,位于北镇市西北5公里处,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峰望海峰高达867米。从隋代开始,医巫闾山便为“四大镇山”的“北镇”,从而声名鹊起。元、明、清帝王登基时,都照例到山下遥祭此山,声名日隆,一跃而为东北名山之首。在明、清有广宁大山之称,到了现在,广大群众仍称其为 “ 大山 ” 。这医巫闾山已成了北镇的标志!
那么,北镇究竟是指医巫闾山还是北镇古城,抑或是北镇的辖区?据现有资料分析:起初,北镇指的就是医巫闾山,而建制上当时这个地方并不叫北镇。北镇作为一个建制,两汉的无虑县、唐代的巫闾守捉、都是由医巫闾而得名。金代开始改为广宁,沿用至清末。民国二年 就是 一九一三年 全国统一县名,因与广东广宁县重名而改称北镇县。
我们北镇在很长的时间里,并不叫北镇,现在我们介绍北镇,是以北镇这个辖区称谓为内涵的!北镇市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唐尧时地属冀州,虞舜时属幽州,夏商时复属冀州。西周时为燕国封地,东周战国时属燕国的辽东郡。秦属辽东郡。西汉时在此设无虑县,并于境内置辽东郡西部都尉府,上属幽州刺史部。东汉,无虑县初属辽东郡,汉安帝时移属辽东属国。三国时,属魏幽州昌黎郡,西晋属平州昌黎郡。隋朝,初属燕邵,大业八年改燕郡为辽西郡。三国时属幽州昌黎郡 ,今天的义县。 西晋时属平州今天的辽阳昌黎郡 。南北朝时属营州昌黎郡今天的朝阳,隋朝时属燕郡 今天的义县。唐朝,属河北道之营州,境内置巫闾守捉城,城内屯扎地方驻军。辽代的九位皇帝有三位葬于闾山,为保护陵寝,置显州,属中京道,州下又设三州三县,就是奉先、山东、归义三县。金灭辽以后,在政权机构设置上是路、府、州、县四级建制。于金天会元年1123年升辽显州为广宁府属北京路,府址在今广宁镇,下设闾阳、望平、广宁、钟秀四县。元置广宁府路辖闾阳、望平二县。明代属辽东都指挥使司。广宁是明朝在东北最高的军政机关驻地,是管理东北女真人的基地,不但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而且也是东北人民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繁华城镇。明末,后金崛起,广宁城为兵家相争之地。清康熙三年1664年置广宁府,统宁远州、锦县、广宁县。翌年,移府治所于锦州府。从此,广宁县为锦州府所辖。清光绪三十三年 1907年属锦州府置广宁县。 民国元年属奉天省辽沈道。民国十八年 1929年属辽宁省。1932年属奉天省。 1934年属锦州省。1949年属辽西省。1954年属辽宁省。1995年3月撤消北镇县,设立北宁市。 2006年2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北宁市更名为北镇市。
现在我们说的北镇,与历史上的北镇,既有截然不同的概念,包括地理、称谓、辖属等,却又因医巫闾山有了深沉厚重的内涵。不管历史上的北镇大小和归属,我们可以肯定现在的北镇应该就是以古城为中心、以医巫闾山为依托!自古以来,作为地名北镇不叫北镇,而闾山才叫北镇,作为一个建制,现在的北镇称谓是近代的行为!现在的北镇,就是包括:北镇古城、医巫闾山和所辖区域这样一个概念。
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北镇之后,就让我们慢慢走近北镇吧!走进去就是丰富多彩,走进去就会兴趣盎然,走进去就会心潮激荡,走进去一定会别有洞天的!
好了,听众朋友,下期见!

文字:综合多媒体
图片选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