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涂雪夫者,涂国模也。四川省中江县人。曾供职于中央警卫团,中江县委组织部,德阳市纪委、文联。川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四川省作协会员。
作品自上世纪90年代散见于《高中生》、《南方航空》、《作家村》、《公仆与信访》、《大理文化》、《德阳文艺家》、《九寨沟》、《人民文学》副刊、《华西都市报》、《西部开放报》《东方作家报》、《德阳日报》、《德阳广播电视报》等报刊杂志。2001年开始在《榕树下》、《红袖添香》、《起点中文网》、《汉语文学网》、《晋江文学网》、《中国作家网》等网站发表网络作品,其亲情、游记散文深受网友的推崇和厚爱。2011年,《涂雪夫游记散文集》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2016年,小说集《梦回京城》、《爱在深秋》,散文集《情系山水间》、《难忘的亲情》与四川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签约,制作成电子书,如今已经在京东、亚马逊、咪咕、微信阅读等多家网站销售。如果你想全面了解涂雪夫,请你百度一下涂国模,《百度百科》收录了他详细资料。

精品游记(四十)
缅甸见闻
作者|涂雪夫(中国四川)
认识缅甸是几十年前,那时我在8341部队服役。在北京万寿路新八所,长期住着一位缅共中央主席德欣巴登顶。从那时起,知道世界上还有缅甸这样一个国家。
再有就是缅甸盛产翡翠和毒品,与我国云南山水相连。
这次缅甸之行,我才真正了解了她。
缅甸是一个全民信仰佛教的国家,而且信仰的是小乘佛教,信奉的是度己不度人的教义。

导游告诉我们,缅甸的男孩子一生下地,有的就被父母遗弃,化缘和尚就把他们抱回寺庙喂养。这里的男孩子都要进寺庙修行,到了能自食其力的时候,可以自愿还俗,结婚生子。
我们在缅甸一周左右的时间,看到到处是金壁辉煌的寺庙和遍布城乡每一个角落的佛塔;就是没有见到有朗朗读书声的学校和背着书包上学的学生。我百思不得其解,回来百度了一下,才知道缅甸的寺庙和学校基本融为一体,孩子们的教育一般是在寺庙里完成的。
缅甸人对佛教的虔诚不亚于我们的藏族人。在古代,缅甸人要想当王,首先要修寺庙建佛塔,修建好以后,才能登基称王。

我们第一站来到曼德勒。这里曾经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远征军战斗生活过的地方。曼德勒又叫瓦城,始建于1857年,是最后一个缅甸王朝的首都。
曼德勒皇宫位于古城内正中央,原为缅甸最后一个王朝贡榜王朝的皇宫,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战火烧毁,现在原址重建。
到了曼德勒皇宫有两个地方不能不去:一个是高三十三公尺的瞭望塔,这里是皇宫的制高点。我们冒着烈日,爬了一百二十一级楼梯后,便到了塔顶。在这里,可以鸟瞰整个皇宫及曼德勒市的景色。这里游人很多,我匆匆忙忙拍了几张照片,又按原路返回。
另一个必到地方是博物馆,在这里展出缅甸王室用过的物品、少量家私、相片等等,是唯一可以了解到缅甸历史的地方。

傍晚回到酒店,马导让我们每人准备一份点心之类的礼品,第二天要去千人僧院献爱心。他说,僧人们把游客献上的食物,不管酸甜苦辣,全部弄成粥,供僧人享用。
吃过晚饭,我和老伴在酒店侧边的超市买了两盒糕点,以便第二天使用。
千人僧院又叫马哈伽纳扬僧院,位于曼德勒市郊东塔曼湖边,它是全缅甸最大的僧院,拥有近2000名僧人。僧院内的每日餐食均由游客和信徒们供奉。
这里的僧侣一天只吃2餐,一餐在清晨4点,一餐在上午11点,过午不食,只能喝水。
上午9点左右,我们来到僧院,道路两旁拉着警戒线。警戒线外站满了手里拿着礼品的游客。

一位手拄拐杖的年长僧人在年轻僧人的陪同下,在道路上来回巡视了一趟。身着白色僧衣的年龄在10岁左右的小僧人,以及身着绛色僧衣年龄在二十岁左右的年轻僧人,从各个不同地点的僧房出发,赤着双脚,手托钵孟便开始了著名的“千人僧饭”的场面。在树上乌鸦呱呱的伴奏声中,游客将带来的礼品,分别投放在僧人的钵㿻中。

离开千人僧院,我们乘车来到号称万塔之城的蒲甘。见到的第一座佛塔是阿南达佛塔,她是蒲甘王朝中期的建筑,建于公元1105年。其建筑工艺大大超越了之前的佛塔,而且建造时融入了缅甸特有的风格。

在蒲甘还有一座著名的佛塔叫瑞喜宫,公元1059年由最早统一缅甸的蒲甘王朝阿奴律陀王建造,由江喜佗王完成。是蒲甘最古老的塔,也是最壮观、工程最浩大的塔。
瑞喜宫塔是蒲甘初期佛塔的典型代表,塔顶高耸,带有各种装饰,塔周围有无数小塔和亭台,令人眼花缭乱。
其中有一处颇为有趣,名叫“父子殿”,内中只有两尊雕像,一为父亲,坐于台下,一为儿子,坐在台上。两人都古拙有趣、憨态可掬。

1961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曾率中国友好代表团访问过这里,并为保护蒲甘的文物捐了款。缅甸人民为纪念中缅友谊和周恩来总理访问蒲甘,便用周总理的捐款在著名的瑞喜宫佛塔东侧修建了一座蒲甘凉亭。在凉亭正面用缅文镌刻着“人民群众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所捐之款做的善事”。
今天,蒲甘凉亭已成为中缅友谊的象征。陈毅副总理访问蒲甘时,也曾赋诗:“蒲甘圣地欣同游,佛塔百万四野稠”。

下午,我们乘坐中巴来到缅甸的新首都内比都。内比都是2005年11月6日从仰光迁都到这里的,是缅甸的第三大城市。这里曾被缅甸人尊称为国父的民族英雄昂山将军发动独立战争的军事要冲及缅甸共产党游击队的大本营,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这里比较著名的景点是内比都大金塔(又称内比都和平塔),塔高100米,是2009年依照仰光世界和平塔仿造而成。虽然相对而言仰光和平塔更久负盛名,但内比都大金塔却以规模取胜,豪华气派,内外均为贴金装饰,为内比都的地标建筑物。

在大金塔的马路对面是白象园。在缅甸白象历来被视为神圣之物,象征着君主圣明、国家昌盛。在佛寺中,白象雕像常和佛像摆放在一起供人们祭拜。
从内比都回到曼德勒,我们又游览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翡翠佛塔。这座佛塔建成之后便因为耗资近100亿缅币,使用了1500多吨翡翠而名声远扬。这也是全球唯一一座完全由翡翠建造的佛塔。

缅甸之行,感受颇多。我们所经过的地方,都是一马平川。但很少见在地里劳作的人们,也很难看到像眉像眼的庄稼、蔬菜和果树。见得最多的是托着钵盂的僧人和乞讨的小孩和妇女。
缅甸是一个有信仰的民族,对游人非常和善。我们上下中巴,缅甸服务生总是面带微笑安好了踏脚凳,供游客上下车。
缅甸看起来虽然贫穷,但缅甸人穷志不短。听导游说,缅甸人收入都很低,中巴师傅的月收入也才合人民币几百元。晚上,他们不住酒店,基本上就在中巴上过夜。

有一天我在路边看到榴莲比较便宜,25元人民币买了一个。导游说,车上和酒店里禁止吃榴莲。头天买的榴莲第二天也没吃成。我们游览了柚木寺,导游说大家都去感受一下缅式按摩。一下车,我就用背包提着榴莲,在按摩店马路对面的空地上,和车上的缅甸服务生一起剖榴莲。吃完榴莲,就去按摩去了,把背包忘在花坛上。
做完按摩,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上到车上,才发现背包不在了。背包刚买不久,里有充电宝之类的旅游用品。问老伴,她说她也不知道。这时,我才想起来,吃了榴莲忘记把背包拿回来。
我马上下车,来到吃榴莲的地方,发现背包还完好地在花坛上。

本期荐稿:邓瑛(德国)
本期总编:静好(英国)

注:本期配图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