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殷博义 ,1950年出生在上海。69年下乡到黑龙江襄河农场,大学文化,中党员。先后在伊春,哈尔滨,石狮,燕郊,上海,成都等地工作。任大型企业总工程师,副厂长。1985年荣获“祖国优秀边陲儿女”奖,在百度里可以查到作者介绍。著有专业著作。文艺类作品有小说《穿越雪谷》《我的芳华》《山西行》《飘落的枫叶》;散文与诗集《竹风》《江南吟》《远方》《松花江之恋》以及杂文《我找到北了》等近百部个人原创作品。
作者于2020年一月创作三十集《武汉记忆》叙事散文,在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作品征文和交流平台《文笔精华》微刊上连载。并在该微信平台上发表《文笔精华》个人专辑每100篇一部共两部。

获奖感言(外四篇)
作者|义博云天(上海)
海外凤凰诗译社、 英国文学社
社长女士:先生:
在2023年元旦这一天,收到社长寄来的获奖证书,署名的日期是2022年12月31日。让我感慨无限,第一个反应是这个时间段,这个时间点很值得纪念。
对于获奖荣誉,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拚尽全力乃至脑力,精力物力,比如跑官买官卖官,都倾尽全力,所以,是视荣誉地位权利为至高无上,一心想发挥其效益,千方百计敛财搜刮民脂民膏,收回投资成本 ,出现了越演越烈的亿万贪污腐败案例不计其数。所宣传的口头的为人民服务早忘的一干二净。
另外一种对待荣誉的态度,因为不是自己拼命追求的,是无心插花花自开,是旁人推崇的,甚至连自己都不知道经过。对这样的荣誉只有自己珍惜,却也淡然,是被社会公认又回报与社会的正能量,它不会产生经济效益,获奖者也从来没有想过由此获取利益。
社会上的荣誉常常和职务,地位联系在一起,当人们凡事都以经济利益,金钱第一为出发前提,也许一个民族就无希望了。所以必须从小教育孩子,视金钱为粪土,君子以清贫物资饱满精神为志向乐趣的人生观,荣誉就走向了常规。
要特别感谢海外诗译社和英国文学社,在过去一年里的支持和关怀。过去的一年,疫情肆虐造成对人类灵魂的创伤是极其无情的,一年里除了封城关在家里,就是东一个帐篷封楼栋了,西一个帐篷那栋楼阳了。要么拉人去方舱医院集中感染,不是抢菜就是分物资,随后就是天天排长队做核酸,浪费国家大量财力物力,紧接着就是毫无准备的放开躺平,医院火葬场人满为患,这一年搞得你心身疲惫不堪,每一次重大变故都体现了权力的较量,让你不知何去何从。但就在这样的严峻氛围里,海外诗译社和英国文学社犹如一方净土,像是诗海的港湾,让我们在静静的港湾里,在诗文摇篮中荡舟驶驞。诗和远方同在,诗和远方就在心中,就在海外诗译社,就在英国文学社。
两年来英国文学社给我宽松的创作条件环境,我与静好女士共同创作的《静云集》116篇诗文,在英国文学上分期发表,许多诗文被推荐到北京头条,此书正在联系出版事宜。第二部英伦文稿已经在英国文学上发表诗文二十多篇,有望在今年全部完成。
诗社给予的荣誉,我想只有用自己的作品来回报,而自己的作品给也要认真思慎要对得起海外诗译社和英国文学社的名称,这是作诗先做人的基本常识,也是我生活写作的一贯风格。
再次谢谢海外诗译社和英国文学社社长女士先生。
(义博云天 2/1/2023)

2. 元旦献词
看了看题目,觉得有点太不合适,元旦快乐还行 ,一个老百姓还献什么词,不知道自己的影响面有多大吗?后来一想,献词无非就是随心所欲说两句,无所谓行与不行。老百姓这个面说大就是全世界,说影响面也不会太小的,哈。
有几年我没有熬夜听央视电台里听新年钟声响起,也没心思送走旧年最后的脚步印记,不是年越过越平淡了,而是这三年新冠疫情搞得你心身疲惫不堪,谁有心思去度过一个关键的时间点,年份的分水岭呢,就像昨天,我八点半就睡了,因为,脱羊刚刚不到三天,人还沉浸在康阳的恢复中,据说这种康复时间是一个月左右,昨日身体状况也的确让我坚持不到跨年钟声响起,我早就在与病魔拼搏的睡梦中一直睡到过了子夜,夜色深沉,窗外路上一个行人也没有,我反倒是醒来,眼巴巴地盯着窗外繁星一个人发呆。
过去的一年往事清晰地在眼前,好像一场恶魔醒来,不是封控关在家里,就是天天桶喉咙做核酸检测,不是抢菜就是分物资,不是这个棟口封闭就是那栋楼阳了,这搭个帐篷看守不让出人,那搭个帐篷只进人不出人。集中隔离拉人去方仓医院集中感染,要么就是学生又放假线上网课 ,变成家长上课,这一年直到乌龙之战全面放开,人大面积沾羊,医院火葬场人满为患。这一幕幕的弄得我头好疼,羊后的反应只剩下是畏惧害怕,把我这个唯物主义战士弄得体无完肤,老了,不堪一击。
不过,我想疫情在历史上并不罕见,那么落后的科技那么封闭的医疗水平都挺过过去了,疫情就是个病毒,自然变异成与百姓世界共存的时间过程总有个结束的点位,也就是人与病毒共存已经互不影响生活秩序的日子就要到来,也许就在今年春节过后,最晚超不过五一 。三年都熬过来了,还差这一嘚瑟了吗?疫情过后,也许,每个人更会珍惜当下的日子,珍惜当下每一分钟应该如何快乐地度过。
预祝这一天快点到来!
( 2023年元旦)

3. 贺岁篇——迎接2023年
2022年注定是一个不平静的年,也是一个让我感叹多多的年。
我属虎,2022年是我的本命年。都说本命年是凶多吉少,所以,我夫人早早地为我添置了红内衣内裤,还有红袜子。我历来是个唯物主义者,不信这一套的。但到了这个年纪倒是有点服软了。迷信这种东西,你信就有,你不信就无,但人算不如天算,人定胜天反被天命不可抵御给沦陷了。就像奥密克戎你是战胜不了的那样。所以,我还是穿了一回红袜子。因为,那红内衣内裤贴肉穿在身上,显得太妖艳了,也有点太性感太不太正宗了。不过,红袜子我也只穿了一回,本来我与同事邻居相处融洽,一看见我穿的红袜子就知道我是本命年,人家倒有点警觉起来。我所以再不穿了。结果,因为避邪心不诚 ,我到底在上海防疫放开后的第一波就染羊了。老天看你不服天朝管,还天天去游泳,还不穿避邪服装,那就让你中招吧,跑不了你这个打酱油的小六子。这不,中招第十天了。情况大有好转。于是 闲下心来,写我一年一度的“贺岁篇”。
本命年是一个汉语词语,旧为五行数命回归之年,即60年一本命年,现在指的是十二年一遇的农历属相所在的年份,俗称属相年。
在汉族传统习俗中,本命年常常被认为是一个不吉利的年份。“本命年犯太岁,太岁当头坐,无喜必有祸”的民谣是关于本命年不甚吉利的最好写照。故汉族民间通常把“本命年”也叫做“槛儿年”,即度过本命年如同迈过一道槛儿一样。每到本命年时,汉族北方各地,不论大人小孩均需系上红腰带,俗称“扎红”,小孩还要穿红背心、红裤衩,认为这样才能趋吉避凶、消灾免祸。每逢春节,市场上到处有出售“吉祥带”“吉祥结”的红黄绸带,本命年的人们将之系在腰间、手腕上,也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不过疫情第三年到了这个节骨眼上,我的战友,农场的拜把兄弟董家琪,还是没有逃出本命年的魔咒,于冬至前一夜归天了。我一连给他写了两首悼词和挽歌,让我的心不知在何处安放!
因为疫情反反复复,我今年取消了所有旅游计划,到了上海封控三个月刚刚结束,我六月二日才飞抵哈尔滨避暑。应该说,今年在哈尔滨还是度过了愉快的四个月。那几个月虽有疫情但哈尔滨一直不在疫情区,所以,还是早晨骑车去太阳岛公园绿道二十多公里锻炼,晚上打两小时乒乓球。不间断与战友聚会。日子过得飞快。
十月二十三日,从哈尔滨返回上海的机票几次改签,最后飞宁波玩了五天,本打算去普陀山进香,结果旅游票都买好了,但疫情管控,哈尔滨来宁波的人必须八天后方可登岛,只好作罢。旅游票明年还有效。回到上海就去了启东海上威尼斯新居处理太阳能热水器维修,交物业费,基本就是自觉来回隔离五天,一直到疫情放开我光荣沾羊,这个本命年过得太不寻常。
不过,我这本命年却很大程度成全了我的写作。因为,疫情哪也不能去,最好的办法就是闭门思过一心写作。因为,完成的书作较多,只能按我的“创作目录”顺序加以说明。
大约用了三年的时间,今年终于完成了《瞬间》抗疫诗文一百首和《魅力康桥》诗文110篇,这两本书也是给康桥人写的具有弘扬新康桥美好生活和抗疫精神作品。
完成的散文集包括《凝香赋》、《愚园路》纪实散文100 篇、《静云集》英国文学网络平台发表的诗歌散文集,《风骨》散文集。
完成的诗集包括《蓝月亮》,《蓝月亮》百字诗集,《春雨》诗集,《恨春迟》百字诗集,《在雨中》百字诗集,《夏日的雨》诗集,《凝望》百字诗集,《云彦集》同城诗集。
这样一累计竟然是十四本,大约超过百万字,也许算是个不小的收获。但要问我明年的计划打算,我自己也没有规划过。经历了今年本命年的遭遇,我觉得个人的计划打算都没有太多的必要,一切听命由天,过好每一天健健康康快快乐乐,有功夫有闲心就坐下来写点文字,抒发情怀不为名利,只为兴趣爱好,过得潇洒自在一点最好。
今年6月在澳大利亚双语出版社出版了我的《蓝月亮》百字诗集,是世界上仅有的五本百字诗专辑之一。8月初,在中国现代文学出版社出版《文笔精华》义博云天专辑,包涵诗歌散文100 篇文著。
五月份在“青莲杯”全国诗词大赛中荣获优秀奖,获奖金500 元,七月,在中国龙第五届文学奖获诗歌奖。在康桥镇、和镇文化中心等文艺创作平台获奖多次,在新康桥报等报刊和媒体上发表文章无数次,稿费和奖励累计两千余元。
自去年应聘“英国文学”签约作家以来,今年8月份被荣幸地吸纳为“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会员”,从此自己的文学生涯有了归属感。
(31/12/2022)

4. 腊八
今天是腊八,让我记住这一天的并不是家家习俗要熬腊八粥,至今,我都不是太清楚为什么这一天要喝腊八粥,但腊八这一天在我的后半生中是不会忘记的。因为,腊八是我的结婚纪念日!
那是1983年的腊八,哈尔滨的天气非常冷。早晨我俩照样七点半通勤车到单位。工厂筹建处联系了一台厂里崭新的大客车,九点钟从工厂出发,大概四十多人,都是筹建处财务,工艺,材料,工程等部门的代表。车开到兆麟公园,才九点半,那时兆麟公园是冰雕冰雪节主题公园,但白天几乎没有游人。这一行婚礼队伍在零下二十多度的气温下,连游园带拍照也就半个小时。大家冻得都不行了,赶紧上大客车直奔新房——南岗区教化市场,哈工大对面省粮食局工业处家属楼。十点半在楼下放了两串响鞭震耳欲聋,向全世界宣布新人结婚了。大家在新房闹腾了半个小时,吃喜糖吃瓜子糕点,抽烟喝茶,算是礼节性招待嘉宾了。太简单太寒酸。不过,那个年代也没觉得丢了面子。
那么,怎么会选择腊八结婚的呢?谁定的日子?原来我俩都是从外地调哈尔滨,我从伊春调哈尔滨是跑腿子,一个铺卷身无分文。她从湖南税务局调到哈尔滨,暂住父母家。新房是岳父大人单位借住的。夜长梦多最好是抓紧吧婚事办了。于是,我们就来到哈尔滨知名的“极乐寺”请教掌门,佛祖看看我们面相,猜了猜八字,面朝东南方向,伸出手指做一个“八字”。就匆匆送我们出寺庙大门,恕不远送,哦弥陀佛!
我一时没看出门道来,摇头不解,夫人却脑门洞开,说大师不是指的明明白白的,就是腊八呀!我恍然大悟,腊八不是大后天吗?还来得及吧,我充满信心,那是佛祖给我的力量,时间不可改,事情可以简单办,腊八结婚不能丝毫动摇。于是 就出现了前面那一幕,天寒地冻腊八婚礼场面。
至于,佛祖为什么要我们选择腊八结婚,至今,四十年过去了,我到底也没问出个子午卯酉来。
(30/12/2022腊八)

5. 江南冬雨
江南冬雨是司空见惯的 ,朔风起竹林沙沙作响,雨打竹叶把那些脆弱的叶子打翻在潮湿的泥地里,痛苦地呻吟着。村落里的炊烟也无精打采地软软地顺着风的方向飘去。屋脊下集满了雨水顺着墙坡趟成了水塘。冬雨一个劲地下,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远处洋山上的古刹悠扬的钟声凄惨了起来,木鱼声时紧时慢地不停,通向洋山顶的小路隐隐约约露着白光,说那是一条大志路,攀到山顶者都是大智大勇的人。只是,在冬雨中并没见到攀登者。
戴溪桥犹如一座威武的宫殿 矗立在黛溪河上,冬雨朦胧,黛溪河里的渔船都贴在戴溪桥石拱洞下,避着冬雨在摇篮里迎接晨曦。戴溪桥两边的石阶上依稀有几个撑着油布伞的行人,好像还挑着担子,在这样的日子里,勤劳的他们今早还能卖出去那些竹笋,油菜和豆制品吗?
冬雨中的戴溪桥一直到晌午时分才算正真醒来。桥两边的店铺相继开张,烟杂店的棒棒糖还是吸引着我的眼光。铁匠铺的炉火还是让我迈不开步子,童年心中的那团火一直燃烧到现在,它像生命之火,激励我度过人生多少次坎坷,那是一种信念,也是生命的火种。
江南冬雨,你犹如一副水墨丹青,那是纯朴的美,那是心酸的情思,那是励志的情结。江南冬雨,你是一副素色油画,抹不去的是清冷之美,道不尽的是炙热之魅。
(30/12/2022)


本期总编:静好(英国)

注:本期配图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