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创简历:
作词:李玉平,字楚玉,1972年生,山西离石人。研究生学历,文博系列副研究馆员,接任李旦初老师为山西诗词学会黄河散曲社社长。师从李旦初、丁芒、易行、张枚同、赵小也先生。中华诗词学会散曲工作委员会委员、山西诗词学会副会长,《诗国》副主编, 山西作协会员,著《兰畹斋散曲》。
作曲:赵小也,中国职工文体协会副会长、中国职工音协副主席、中华全总文工团副团长、国家一级作曲。 作品有:影视音乐,《牧魂》获美国人类学学会第100年年会暨国际影像人类学最高奖,美国“Black Maria”国际电影节最高奖,希腊国际记录电影节“Goldenolize”金橄榄奖 ,巴西里约热内卢FICA国际电影节最高奖 ;歌曲《父亲》、《咱们工人的手》获2004年度首届“五一文化奖”。
演唱:刘文涛,国家一级演员,山西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歌舞剧院女高音歌唱家。先后获得CCTV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山西赛区第一名,中国文化部群星奖银奖以及飞天奖、杏花奖等多项大奖。山西省环保形象大使,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杰出传承人,山西省德艺双馨艺术家。
作词李玉平谈创作
《总书记来到咱们家》一经谱曲演唱,很快就在太原各大公园街头传唱,短短半年时间里,飞出山西,唱遍大江南北。这对于我一个业余歌词创作者来说,实在是始料不及,超乎想象的。回顾歌曲创作的前后过程,我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创作体会。
一、朴实,亲情,百姓的心里话
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6月21日来到山西吕梁老区考察调研,作为土生土长的吕梁人,对此新闻就特别关注。
总书记登上井台、掀开锅盖、坐在炕沿拉家常的举动,是那么随意自然,完全像一个来串门的亲戚,让我感觉十分亲切。尤其是老百姓聚集村口,紧拉着总书记的手,依依不舍喊着一声声“再来,再来”的场面,更是深深地感动着我。
我从小生活在吕梁农村,小时候,家里来了最亲的亲戚,母亲总是紧拉着手不舍得松开,不住地说再来,“再来”不同于“再见”,“再来”饱含着老百姓热情好客的情感,是吕梁山人民最朴素的特色方言。
于是我提笔用散曲【双调·庆宣和】真实记录了总书记的这次行程,用白描手法塑造了总书记的亲民形象。之所以写真还能这么感人,那是因为我写了自己的心里话,也写了老百姓的心里话,总书记亲民为民的形象、求真务实的作风就是那么的实实在在。
我觉得我有责任把乡亲们的心声传递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总书记亲民爱民的形象。毕竟散曲属于书面文学,传播范围有限,于是我就想,何不尝试将散曲这一传统形式现代化?
此前,我也曾思考过如何让散曲回归音乐传唱的特色,只是苦于没有机会实践,想到此,我抑制不住心中的兴奋,立刻动笔在散曲的基础上提炼出了歌词《总书记来到咱们家》。
随即我赶到北京找到我的老师赵小也,老师一看就被歌词中总书记朴实亲民的形象深深感动了,当即坐在钢琴前,竟然一气呵成完成了作曲。
随后我把歌谱发给刘文涛,她高兴地连连说太及时了,这段时间她正好送戏下乡惠民演出急需这样接地气的作品。“朴实,亲情,老百姓的心里话”应该是这首歌受大家喜爱的一个原因吧。
二、原汁原味,泥土清香
这首歌之所以能广泛传唱,得到众多人的喜爱,还在于它浓郁的原汁原味,扑面的泥土清香。
首先,歌词中紧拉着手、掀锅盖、上井台、拉家常等一系列动作,一下子拉近了总书记和老百姓的距离,真实地感受到了总书记心里装着百姓的爱民之情,体会到了总书记牵系民生的赤子之心。未经修饰的家常口语入词,原汁原味,亲切自然。
其次,歌词的生命力在于曲子,在于演唱,曲子与演唱是其矫健强劲的双翼。赵小也老师此前完成过一百余部的电影音乐,基于他以前有农村生活的经历,对农村生活深有感触,当看完这首为老百姓代言的作品后,谱曲融入吕梁民歌的元素,曲子扑面而来的泥土清香,是那么的熟悉。浓郁的地域特色,独特的艺术风格,富含质朴的乡土气息,欢快的节奏使感情表现得更加真挚。
当我发给山西歌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刘文涛这首歌时,她正送戏下乡惠民演唱《不忘初心》,看后感觉犹如量身定制,次日就完成了录制,赵小也先生听后连声称赞,这源于刘文涛高超的唱功,更源于她作为本土歌唱家对吕梁民歌的领悟、理解。
三、众人,众语,众盼
众乐,众心声!
《总书记来到咱们家》创作完成后,被大家争相传唱。
首先在太原的和平公园、龙潭公园、汾河公园、学府公园、玉门河公园、河龙湾公园、森林公园、西山煤电集团、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和中北大学迅速传唱,随后又很快传唱到其他地市、省外甚至国外。
为了使这首歌更接地气,2017年10月15日,我与作曲赵小也老师及首唱刘文涛带上歌曲光盘专程到歌曲的诞生地岢岚县赵家洼,见到了总书记关心的老百姓,逐一去家里为他们演唱并听取他们的意见。
听到歌声,老百姓的激动难以言表,仿佛又回到那个夏日,看到了总书记亲切的笑容。此行我深深地认识到,文艺创作就应该走到老百姓中去,正如赵小也老师由衷地感慨:“作品写到了田间地头,才无愧于文艺工作者的称号”,写老百姓的生活,说老百姓的心声,这样才有生命力。我的老师张枚同先生说:“这件作品是《走进新时代》以来,又见到的唯一一件作品”,感谢张枚同老师的指点和引领。
乔羽先生听过歌曲后,发来评语:“朴实,亲情,百姓的心里话。众人,众语,众盼,众乐,众心声!”庆幸能得到乔羽先生的认可和评价,这对我是莫大的鼓励和鞭策,更是一份殷切的期盼。“众人,众语,众盼,众乐,众心声”这首歌也许离乔老的要求还有一些距离,但我会向着这个目标努力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