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青藏高原的水源
---节选自《走出青龙口》
作者/ 郭书宣
( 乡土文学白杨礼赞
2022-12-29 发表于河南)
刘志敏老师导读:在人的一生中,享受最长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具有终身性。而这种家庭教育,唯有母亲才能承担,因为母亲是土地、是内因。只要母亲稍有闪失,对孩子的损害与打击都将是毁灭性的。母亲在家庭教育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母亲的自身修养如何,决定着教育的效果和成败。而母亲的自身的素质,本是就是一种独特的教育因素。
(母亲——像一棵大树、
儿女像满树的花儿)
农夫山泉的广告词:“什么样的水源,孕育什么样的生命。”其实,我觉得把母亲比作“青藏高原上的水源”再恰当不过了。
母亲那洁净的水源,孕育着我和弟弟一天天地长大。
她同爸爸离婚的事情,我也慢慢地明白了,心里充满了忧伤。你说,她的孩子会快乐吗?要知道这时候的快乐,形同一种背叛。弟弟小,其实我心里根本没法忍受这样的厌恶。
每当母亲看到我的表情,好像她的心里总是一惊一乍的。母亲是个自省的女人,在她的眼里,我和弟弟就是她的生命。她习惯了一个人摸爬滚打。努力拼搏着,总想让我们兄弟两个的生命更加灿烂。我已经上高中二年级。每逢回到家,打进门的第一个词儿永远都是“妈、妈!”有时母亲就在客厅,抬头看一眼我进门。有时母亲在房间,或者在伙房,听着我在叫她,口里应着却没有出来。该干什么还干着什么……有时候,母亲不在家里,我蹦着楼上楼下到处找。见到母亲正和人聊天,望她一眼,心里就安稳了许多。其实,我并没有事儿,看到她,就是一份舒心。高中二年级,我的一篇作文《我和母亲》还记忆犹新。那篇作文通过几个细节,近距离写出了我和母亲的点点滴滴。语文老师把它编印成作文练习页,竟然发到全年级同学的手中。那天下午放学,三四个男女同学每人一辆自行车横在校门口堵住我,一定随我到我家,要目睹一眼“母亲”的原型呢!碰巧,王振锁老师走到跟前,极力替那几个人帮着腔。刚文理分科,我如鱼得水,真是高兴了一阵子。什么“数学家、物理学家……”统统见鬼去吧!没有你们,一样潇洒走天下。而我的眼里立马闪着“歌德、高尔基……”的名字,感觉他们那么伟大。我的学习真带劲儿,成绩也不错。前两个月,无论周周练、月考,全班69名同学,我一直稳居班里前三名,标准文科的尖子生。母亲每次从班主任那里得到我的消息,见到我,她的眉毛都笑弯啦!自从升入高三,高考气氛越来越浓了。教室内迎面墙上高考倒计时牌子提醒着每个考生。我每天给自己打气,要想总分上去,各科都得均衡发展。英语、语文、历史、地理、政治等,这些课程自己都有较强的优势。但是,一扯到数学,心里就一阵阵地发麻。数学成绩一次次下滑,每次小考能拿到及格就不错了,往哪里追呀!兵败如山倒,学习情绪滑坡是难以阻挡的。接下来,看似跟着学,内心已经是混日头的。刚好年底,上级有精神,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征集新兵。班里一呼啦七、八个男生来了劲。走,当兵去!也许走另一条路也能混出个人样呢!我也写了决心书,要应征入伍。好像已经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啦!记得是星期三,刚好那天母亲也不上班。我怀着就要解脱痛哭的喜悦,下午,课也没心上了,回家和母亲商量。到家推门就叫“妈”,没人应。房间里没人,厨房的擀面桌上,还放着没有擀成的面,样子极像突发事情的现场。我急了,到楼下问。一楼的刘奶奶说:“二楼的范大娘突发心梗,你妈急着陪她到中医院看病去了。”刚好,这时母亲已经站在我的身后,叫一声“乖娃,你咋这时候回来了?”刘奶奶忙着说:“这不,你妈回来了。儿子见不到你正掉眼泪呢!”我转身扑到母亲的肩膀上,破涕为笑。“妈,我有大事儿请示你!”刚打开屋门,连忙扶着母亲坐到沙发上。她的气还没有缓过来,我就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想法倒出来。实际上我的事情,母亲点头了,问题就解决了。当我把自己的理想蓝图和盘托出:“我要去参军,从士兵开始,一步步走向成功的道路……”母亲耐着性子听我把话儿讲完,不愠不火、意味深长地说:“眼看你高中就要毕业了,怎么说呢?既然上了高中,不管怎样也要参加高考试一试,考得如何,妈向来没要求你必须考上大学。你要不参加高考,终生会遗憾的!再说啦,当兵能报效祖国,上大学,知识层面不是更高吗?部队不需要高水平的人才吗?”母亲hk来很尊重我的想法,然而,这次她却有点儿强硬。 说实话,母亲最后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记得上初三时,离中招考试不到两个月,我与一个同学摔跤把左锁骨给弄折了。班主任力劝母亲让我休学一年,他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那些年复读生挺热门的。有点门路的都走这一条捷路。可是,我一百个不同意,说什么也不答应休学。于是,我斩钉截铁地向母亲保证:“我一定考高中,将来上大学!”到了最后,母亲笑眯眯地点了点头。当“上高中、考大学”这句话还在耳边萦绕的时候,最怕母亲把当年秦琼的撒手锏拿出来,我该如何应答呢?突然我抬起头,望着母亲宽容的眼神,前额上方明显多了几根卷曲的白发,我好像一下子读懂了母亲。于是赶紧话锋一转,陪着笑脸对母亲说:“妈,你不要再说了!我一定按你说的,今年参加高考,下一步,我会加倍努力学习的。”第二天,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到学校。进校门往左边一瞟,老远发现母亲同班主任老师站在办公室门外。她好像说着什么,双手还比划着,班主任不停地点头。这一天我突然发现,母亲开始全方位地审视我——当然她是在暗处。我知道母亲的原则是“不到万不得已,决不当面干涉我的事儿”那是她作为母亲的底线和自豪。我硬着头皮向教室走去。心想,大家一定会送来冷嘲热讽。教室里一个个低着头,有做作业的,有看书的……静得出奇。我轻轻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根本没人在意我。说起来那年我的高考分数,竟是606分呀!而我的生日恰好就是6月6日。这也许就是生命注定的巧合。总分606分,还高出一本线3分呢!我好像买彩票中了大奖。真是超常发挥了。当时我高兴地对着母亲不着调地开玩笑:“别嫌你儿子考的少,谁让你6月6日生我呢?就不能再推迟一个月吗?要不,北大、清华挑着上。”气得母亲拿起笤帚,差一点打到我的屁股上。怪不得前些年外婆请人给我相面,“说,上官家的祖坟风水好,这孩子长大有福气。”1995年高招,我被郑州大学录取了!当我把录取通知书交给母亲,那天晚上,弟弟躺在母亲的怀抱里,我同母亲一夜没合眼,从来没见过她那么高兴。几年后弟弟参加高考可厉害啦!考上南京大学的本硕连读,毕业后应聘到国家的一个部委工作。那时我突然发现,家里的亲戚、朋友特别多,都来我家祝贺。母亲可风光啦!弟弟已经长大了。我郑重地告诉他:“咱妈是位顶天立地的女人!”
晚上,弟弟不声不响烧了一盆热水,忙着给母亲洗了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