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中的收获》
文/李艳民(沧州)
从2019年底到现在,一场席卷全世界的疫情,正肆虐着人们的身体,扰乱了正常的生活秩序,给家庭社会各个层面带来了各种压力,恐慌、不安、烦躁的情绪笼罩着整个社会。此时此刻祖国母亲也同样遭受着疫魔的蹂躏,封城、封村、封路,许多城填乡村都按下了暂停键,为了响应政府的号召,人们都宅在家里,等待解封的消息,只有几天一次的全民核酸才出去透透气。如今放开了,人们此时才深刻体会到,国家这三年来把我们保护的有多好,从一个非常厉害的病毒把它拖到最弱,试想如果我们一开始选择放开躺平的话,就这样的传播速度不知要致死多少人,所以做为华夏的炎黄子孙们必须心存感恩之心,来感谢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她必定会给人们带来光明与希望!虽然这次疫情给我们带来了灾难性损失,但从中也收获了不少感人至深的友情、亲情与爱情!同时也对自已人生观有了新的认知!

故事一:凝聚力
在这次疫情中,最令人感动的是,在俺村党支部和村委班子干部们的带领下,村民们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自觉地配合做好自我防护措施,按要求按时按量地完成全民核酸采样工作,居家做好隔离,不串门不上街不到处游玩,已回乡的人员主动报备并填写自已的行程轨迹。尤其是在这次抗疫在一线的村领导、医护人员及志愿者们,他(她)们更是不顾个人安危,冒着被传染的风险,有的甚至是带病坚持,始终坚守着自已的岗位,为了保质保量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着,在烈日炎炎的夏天,在刺骨严寒的冬季,都留下了他们疲惫的影子。所有看到的这一切一切,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万民一心的团结力量与凝聚力!

故事二:亲情
在疫情第三年冬至节的这一天,家家户户以包水饺的形式来纪念我们传统的节日,据说这一天若是谁家吃了饺子,保证这个冬天不再冻耳朵(半圆的饺子像耳朵),还有传说能把所有疾病包在饺子里面,然后供人们食之,把病消灭掉。
人们带着美好的期盼,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在包饺子。而我自己却因病毒入体感染已有两天了,浑身难受切躺在床上,阵阵疼痛是我难以入眠。而我的爱人因照顾孙女去了儿子家,现在老家就剩我和老母亲俩人了,为了健康起见,我暂时和母亲隔离了。此时正值中午,我仿佛看到家家户户一家人围做一起吃饺子的情景,那种其乐融融的画面就像过电影一样,在我的脑海里不断浮现,突忽一阵急促的电话玲声响了起来,我赶紧拿起手机附在耳旁,此时电话的那边传来了熟悉的声音,"儿子,今天是吃饺的日子,妈给你煮了一大碗饺子,趁热快吃吧,"此情此景俺再也按捺不住激动地心情,泪水不听使唤的夺眶而出。我起身拖着虚弱的身子把门打开,此时妈妈早已站在了门口,手里颤颤巍巍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我赶紧接过妈妈的碗,问了一句"妈,你吃了吗?″妈妈挥了挥手,说"赶紧趁热吃了吧,妈还有,俺回去就吃,″说完妈妈住着拐杖,步履蹒跚的往回走,走到妈妈院门口时(我和妈妈院落挨着)又回头嘱咐着我,"趁着热吃了,待一会儿别忘了吃药。"我站在门囗看着母亲憔悴疲惫的身体,那满头银发被风刮的一起一伏,不知怎地,我的眼又一次湿润了,我久久望着妈妈的身影不肯离去,直到消失在我的视线里,两院的距离只有十几米,可在我心里是那么的漫长又是那么的遥远……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亲情是抚平心里慰藉的良药,在看似一个人的世界里,时时刻刻都有亲人的问候与祝福,因疫情原故虽不能陪伴一起,可每天收到亲人的真诚问候,孝顺的儿子、儿媳和可爱活泼的孙子、孙女都时时仿佛在俺的身边,处处充满着爱的氛围,给予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故事三:温馨幸福的爱情
在这个瘟神猖獗的日子里,人人都谈疫色变,虽然现在放开可以自由活动了,但许多家庭还是居家不愿出门,人们纷纷大量囤聚食物与药品以备急需。由于年幼的孙子孙女需要有人看管照顾,于是妻子毅然担负起了这个责任,从此我们只好天各一方,不知从什么时侯开始,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思念之情,由心底骤然而生。这时候的手机成了我们联络感情的唯一工具,天天的祝福与问候成了我们加深感情的纽带,一句句暖心的话语,和体贴入微的祝福,犹如暖流涌动温暖了那棵驿动地心。发自内心的关心使双方感情再一次得到升华,直到慢慢地又找回了初恋般的那种感觉。有人会说是距离产生了这种结果,我认为不完全是,主要是夫妻之间深藏尘封已久的那颗爱心被激发出来了,我觉得夫妻的爱情会在某个时间段体现出来。
通过这次疫情的洗礼,俺觉得有不少的收获,人们从中也学到了不少东西,正确树立自已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只有这样人生活的才有意义!
瘟疫横行三年载, 病毒助吾慧眼来。
待期繁花锦绣季, 魔消万民尽开怀。

作者简介:李艳民,男,河北省沧州市献县,1967、11出生,无烟酒嗜好,酷爱文学。原在部队服兵役三年。期间在北大学习法律知识,并以优异成绩获得毕业证书,现在学校工作,曾在部队及单位多次受到嘉奖与劳模证书。【都市头条】认证会员,认证编辑,部分作品发表在【都市头条】。
注:本插图由网络提供,原创作品,翻版必究!非文友拒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