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肖华山在这个时候为杜兵举办小说作品研讨会,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沛公。这个沛公不是别人,正是儿媳妇宋芳。不知道宋芳今天会不会来参加杜兵的作品研讨会。现场的人似乎不少。这些人只要肖华山说一句话都会出来捧场。如今肖华山没有办法,他为了自己的宝贝儿子肖和强,不得不出来帮杜兵抬一回轿子。
杜兵身穿西服来到会议室。一幅横批上写着“杜兵作品研讨会”几个大字。这个会对杜兵来说是福是祸,谁心里也没底。为了减轻杜兵对现场的陌生感,由肖华山出面,事先把当年广播电台的文艺部主任张国标也请过来,因为他是当年教杜兵写作的老师。
在肖华山的引荐下,杜兵和绿州编辑部的主编张风亮握了握手。这个张风亮曾几次拒绝发表杜兵的小说,不为别的,只为杜兵没有背景。如果是美女有求于他,说不定能发表。现在两人见了面,彼此心照不宣。
张风亮也曾经关注杜兵的获奖小说“红梅”,按理说,一个三线城市有人在全国获得小说奖项,作协应该出面表示一下,最起码安排和作者见一次面的机会。这种机会通常由编辑部的人牵头安排,不知道张风亮当时出于什么原因,没有安排活动,当时也有人私下议论。看起来,任何人想成功都不是一件随随便便的事情。过去,张风亮曾参加过一些美女作家的作品研讨会。男人一看到美女,心里会蠢蠢欲动,有一种渴求,这是异性相吸的道理。当然,杜兵若要是遇到这种情况,他只能望梅止渴。今天好了,张风亮万万没有想到研讨会由肖华山亲自出面操刀,他不知道里面的原委,但是凭他在江湖上多年的经验,他肯定知道这里面有玄机。
这个会对杜兵来说,也算是一个迟来的爱。刚才,张风亮和杜兵两双手握在一起有点假惺惺。好像人的成功与否都输在一根起跑线上的说法,现在务必也要颠覆它。一个人根本就不是输在什么起跑线上,而是输在有没有背景上,比如有没有一个好爸爸这也很重要。有些道理离这个会的主题很远,索性不去提它。
刚才,杜兵明显感到张风亮的一双手有点软,好像在敷衍了事。说到底,他还是对杜兵心存蒂结。他妈的都已经是退了休的人了,现在要权没权要势没势还傲个球!杜兵心里有点不爽。那可就看老子以后的造化吧。一切都在不言中,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杜兵倒要看看今天开会的效果如何。杜兵心存妄语。杜兵甚至还没有意识到这些负面影响也会耽误自己的前程。
等到杜兵再去握张国标的手时,那两双手握在一起相当有力。名师出高徒。看来杜兵是师出有门,而不是什么旁门和偏门。张国标好像有千言万语要讲,杜兵已经感受到了这双手的暖流。
前辈张国标虽说写小说不内行,可是人家手里有资源,比如有广播电台的文艺部作平台,他同时特别喜欢给小说搭故事框架,这个特长也令人刮目相看。之前,张国标对肖华山表示,如果他事先知道杜兵拿这篇小说去参赛的话,这个故事框架应该由他来搭,那么这篇小说肯定会获一等奖,而不是二等奖。张国标说这话的意思,说明他也猜到了杜兵跟肖华山之间的关系不同寻常,如果两人关系不铁的话还为他召开作品研讨会那不是脑子有病吗。
一个人若想成功的话,没有背景不行。杜兵当面谢过张国标。说实话,杜兵还是对今天这种场面的感觉喜忧参半,喜的是今天终于在绿州文坛上名正言顺地打响了头一炮,忧的是这一炮并非是出于肖华山的本愿。肖华山的最终目的是想维持肖和强和宋芳的婚姻不破裂。
肖家现在已经把杜兵也牵扯进来。在杜兵面前的肖华山也正在作出让步。这种让步肯定是有限度的。肖华山在强装笑脸的同时,也知道自己正在为一个并不喜欢的人举办这个作品研讨会,平生以来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肖华山想到这里,心中无不凄凉。
巧的是杜兵在会上又碰到了多年未谋面的绿州日报记者裴闻新,两个老友互相寒喧了一番。裴闻新已经通过努力当上了绿州日报要闻版主任。这个职务可不能小瞧,他常常跟市委书记和市长出差,也由此把裴闻新的起点一下子拔得老高。杜兵和他有一个共同特征,都是用文学作品的形式来作为敲门砖,在绿州城硬是敲开了属于自己的一扇发展大门,两个人一个在报界发展,另一个在政府部门供职,应该说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
杜兵还看到了绿州晚报的记者宣小平,他也是昔日文友,杜兵说:“幸会,幸会啊!”这小子握着小宣的手,动作在肖华山看来是那样的熟悉,熟悉得就像妇联的秦主席握住他的手一样,你就是想抽脱都抽脱不了,握得是那样的紧。肖华山似乎恍惚了一下,但他一下子使自己定住了神。
杜兵没想到会在这个会上能遇到这么多的老朋友,只是时间长了,互相之间的联络变少了,现在如果要续起来的话,恐怕也得有个过程。
宣小平当众轻轻给杜兵一拳,说:“这几年你小子躲到哪里去了,怎么听不到你的消息,现在摇身一变又出现了。”对此,杜兵笑呵呵说,“说来话长,惭愧惭愧啊!”宣小平如今在报社负责跑公检法等部门的新闻,今天是出于好奇心来的,如果不来参加杜兵的作品研讨会自己就不是哥门,来就是撑门面。当年宣小平和陈锐还是同一所大学的在校生,当年彼此都在一个文学创作班里学习。如今宣小平还没有结婚,倒是日报的裴闻新先结婚了,裴闻新在绿州港务局当企业报编辑时,杜兵的文章和名气最先是从那家企业报起步,然后再逐渐影响到社会上。
张国标看见昔日的学生顿感骄傲,他作为栽培有功一方直接被肖华山请到首席上就坐。张国标那张布满皱纹的老脸,纵横交错,心酸之多,不难看出,如果要靠写作吃饭这简直比登天还难。他的文人生涯开始是在广播电台起步的,今年初刚办完退休,从政的经历也就划上句号。从此,自家门庭也变得逐渐冷落,而今天被肖华山请来,他感到自己还有不少余热可以发光,比如能为杜兵的获奖小说作点评,说明绿州市的文坛还没有抛弃他。反正张国标在家也是闲着,干脆请来一起帮个忙。张国标在会上对杜兵赞赏有之,原来广播电台文艺部在当年培养了一大批文学新人,肖华山心里隐隐不舒,张国标在喧宾夺主,这个话放在今天会上说,过了,过分了。出现这个局面肖华山没有想到,他曾经也了解过当年由张国标举办的一百多人的文学创作队伍,到现在只剩下了几个毛人,他有点在为张国标悲哀,同时也在为当今文坛悲哀,还有现在的有些社会风气,他也悲哀,比如现在还有谁在写那些挣不了几毛钱的东西而消耗生命和能量。肖华山想到这里,发现自己也是一个吃闲饭的人,他不免有些泄气,唉!但在杜兵的心里,张国标仍然是他的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令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宋芳这时候缓步入场,她仪态端庄,漂亮大方,一下子就引起了到会人员的注意,会场上也出现了小小的骚动。张国标马上认出了她,他话音刚落,便主动跑上前去和宋芳握手,然后张国标向大家介绍,“这也是我当年的学生,名叫宋芳。”
肖华山反倒觉得自己有点尴尬。或许,张国标还不知道到目前为止宋芳还是他们肖家的儿媳妇。肖华山非常希望宋芳这时候会主动跑到自己面前唤他一声爸。肖华山纹丝不动的坐在那里。大家在交头接耳,也有的向宋芳报以热烈的掌声和爽朗的微笑,说明大家认识她和熟悉她。宋芳也向在座的各位略微点头致意,然后找了一个座位坐下。肖华山发现自己精心安排的计划可能会流产。肖华山在脸上显出了一丝无奈。人算不如天算,或者说天算不如人算。
肖华山的颜面似乎在这个会上扫尽,也有目光向肖华山投来,肖华山在心里强作镇定,这时候他希望这个研讨会赶紧结束,如果再开下去,说不定还会出一些什么丑,至于会丑到哪种程度目前还不好说。想到这里,肖华山发现自己有点不舒服,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药瓶,从中倒出一粒含在嘴里,他把这个动作分解的特别慢,他是希望宋芳能够看到他做的动作,而且还会去领悟它,并且主动跑上前来为他沏一杯水,喊他一声爸。但是,愿望有时候真的和现象相反。肖华山一仰头,把一粒药丸吞下肚。
这时候,宋芳和杜兵的目光,不约而同地都互相扫视了一下,双方都看到了彼此脸上的神容有一种安泰和自然。到目前为止,杜兵对这次研讨会的组织过程还不知情,他只是被告知某月某日某时到某处参加某一会议。
市妇联也派罗一珍前来参加。秦主席想从中趁热打铁。 杜兵坐在那里感觉自己的头昏沉沉,他不清楚在座的人都在说些什么。杜兵的获奖小说都已经过去那么多年如今才被人提起,杜兵心里反倒有一些不满。这些人早干什么去了。杜兵反复权衡,他喜欢的还是像裴闻新这样的人,比如在自己获奖不久,裴闻新以记者名义前来采访自己,后来还把采访稿登在绿州日报上。够意思,够哥们交情。就是那样做还是没有引起作协的足够重视,现在却突然开起这个研讨会来,开这个会有意义吗。杜兵真想拂袖走人。如果杜兵现在真想撤退的话未免有些过分。还是不撤的好,坐在这里混时间,只怕混得自己的一颗心越来越不平衡。记得当年一个三等奖获得者是云南人,人家云南省作协到处找他签合同协议,帮助他再走上更高一个台阶而在做奠基石,而绿州的作协怎么就对杜兵的获奖保持沉默。绿州这个地方虽说不大但在全国的名气也比较响。真是欺人太甚。杜兵还是拿这个会不以为然。
开这个作品研讨会,杜兵似乎有一种被人牵着鼻子走的感觉,他好像摆脱不了有一股力量正在对自己个性进行干预。当年他在水上基地的情况也是如此,他越是想摆脱刘国章对自己的干预越是摆脱不了,结果摆脱到后来就结下了死疙瘩。现在杜兵的工作环境虽然换了,但是像诸如此类的事情还会发生。恐怕这种担心有的已经证实了,还有的正在向自己悄悄走来。人家肖华山到现在也不是没有想法,如果不是看在宋芳的的面子上,给你开个球!外界传说沸沸扬扬,真真假假。肖华山有点骑虎难下。
今天到会的宋芳在脸上浮现出的全是喜悦,宋芳这次和肖家博弈取得了一次小胜利,甚至连她自己都没有想到,肖华山为了拢住她的心,竟然也会委曲求全。在宋芳和杜兵两人之间的关系,还真的不像肖家父子想的那样复杂。宋芳来参加这个会,是想在这种场合给杜兵传递一个信息,表示这个会和她宋芳有关,这种关系仅仅是朋友之间的关系。宋芳心里作这样的辩解可要当心。聪明反被聪明误。不打自招和此地无银三百两。如果辩解的话会把事情越描越黑。
在妇联机关里,宋芳和杜兵同为两个部门,同事们平时也没有看到宋芳和杜兵有过多的接触,甚至也没有人看到宋芳去找杜兵商议什么事情。但是在今天这个会上,秦主席居然安排罗一珍到场,罗一珍回去之后肯定要把会议情况向秦主席汇报。在市妇联,宋芳和罗一珍的职务一般大,一个是女工部长,另一个是宣传部长,两个人都是秦主席的左膀右臂。
后来,杜兵作品研讨会的新闻也在绿州日报和绿州晚报上得以刊登,这令杜兵高中老师于康民在门河镇看到后心中大喜,说明于康民从前的猜测总算被证实了,无论是杜兵还是陈锐,两个人都是他认可的好学生。如今在门河市计生委的陈锐,距离老师于康民更近一些,于康民说陈锐这是衣锦还乡,讲杜兵是为官一方。
作者:王荣根
荣誉顾问:关敏仪 然 空
萧 潇 秋 秋 胡晶清 施国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