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赤子
——谨以此文怀念王子兴大哥
文/杜海军
我与王子兴大哥相识于三五年前。我们从最初的相识到后来的相知完全是各自文笔上的相互欣赏。那时候我经常看到他发在网络平台或当地报刊上的文章。子兴兄的作品大多是对太行山区古代或近代历史文化的独特挖掘,看出来他对这方面有浓厚的兴趣和深入的研究,也积累了丰富的学识。
我们互加微信好友后,竟频繁联系起来。不知不觉地竟如故交一样了。我们同住市里,尽管一个桥东一个桥西,见面的机会就多了起来。文友之间有活动,有聚会也记着邀请对方参加。人不可貌相,文亦然之。我们见过了面,才知道他是一个其貌不扬的人。子兴大哥平易近人,温文尔雅,处处显出自身的沉稳和干练。
他在山区乡政府工作,每天他的办公室里都是人流不断,全乡镇各村的干部和群众遇到大小事情都找他。他从不厌烦,一心扑在基层工作上,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子兴大哥凭着自己的真干与实心,赢得了乡镇好几届领导的信任和器重。成绩突出,子兴大哥本来也有无数次被提拔和升迁的机会。只是当时领导手下真离不开他,就一次次地让他错过了机会。子兴大哥就这样四十多年过去,依然做文职官员。他写过的材料摞起来有一人多高了。所有的行政公文,案书和领导发言以及上报的大型总结等都经的手写成。退休以后,他指着那些材料,静默了好久好久。那些材料上,依然还有他的手温,字里行间凝聚着他付出的无数心血和奉献精神。
子兴大哥是恢复高考后邢台师范专科学校的第一批入学生。入学前,他在山村做了一段民办教师。他们那一届学生中年龄能相差好几岁,有的已经结婚生了孩子。王子兴大哥是班里年龄最大的学生,老师看他思想成熟,办事稳重,让他做了班长。他与教育的佳话从此拉开了帷幕。毕业后又分回家乡,三尺讲台,教书育人!春夜喜雨,润物无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王子兴大哥成了大山里教育界的名家。后来,他又继续进修,多次被山区基层政府看中,抽去做文字工作。慢慢地他就留到了政府部门,做起了文秘工作。
从教育到行政,子兴大哥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山区的建设事业。他的一双脚,踏遍了家乡的山山水水。每一个山包上,每一道沟壑中都留下了他坚实的足迹。为了做好包村工作,他和全乡镇的所有群众建立了良好的感情。后来,凡是有问题的钉子户,都是领导指派让他去化解矛盾和处理纠纷。他凭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每次都不负众望。 我与子兴大哥熟识以后,接触非常频繁。共同的文学志趣,让我们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三天两头不是他邀我,就是我邀他。多数时候,还有清武兄和永渠兄。四个人在一起,又说又笑,谈天说地,毫无拘束之感。每当去山里面游玩的时候,子兴大哥都是放心的向导。大山里通向任何一处风景的大道或小路,有几条,他都走过。沿途发生过什么故事,他心里更是清清楚楚。有一年我们去探访黄榆岭上飞来泉。出了营里村,子兴大哥怕我们坚持不够,一直说,就在前面了,不远了,绕过这个沟坎就看到了。我们走啊走啊,四边的庄稼高过人头,山间的流水哗哗流淌,就连野鸟的叫声都显得凄然瘆人。子兴大哥一直在前面领路,清武兄的小公子,前前后后地跑着,竟迷路了。他害怕地哭起来,一直给我打电话。我走在最后,马上通知了前边的子兴大哥。你们不要再走了,找孩子要紧,清武兄的小公子走丢了。他一直哭着给我打电话,问他在哪里,他也说不清楚啊!
子兴大哥放弃了那次探访飞来泉的行动。几个人分头开始找孩子,后来小家伙被我发现,才止住了哭泣。他要是有一个三长两短,我们怎么给清武兄交代?(那次清武兄不及半途早返,他感觉太累了,只留下他的小公子和我们继续前行)没想中间上演了这出有惊无险的戏,把探访飞来泉的好事搅黄了。子兴大哥说以后有机会再来吧。没想到永远不会有和他探访飞来泉的机会了!
那一年我们一起去探访太行山最高处的神仙泉。我开车拉着丁老师,永渠兄和子兴大哥。我们一路边走边看,当时山里的槐花开得正艳!都说把沿途所见所闻,连同感受都写进作品中。中午十分,我们才越过太行山最高处,进入山西境界。然后车子下公路,拐入一条曲曲弯弯的泥土小道。子兴大哥说我们是走迂回包抄的路线图,从这里下去,还要七拐八绕才可以找到那汪神仙泉。那次只有子兴大哥和永渠兄到达了目的地。丁老师累得上不来气,渴的不行,他只有半途回返。我由于腿疾,他们早劝止了我,不要跟着下了。我绕不过那又光又陡的石坡。我只好回到车上。我的车停在山顶的开阔处,大开车门,享受山顶和煦的阳光,闻听远处传来的鸟鸣!我在海拔最高处,美美地睡了一觉。
有一次,子兴大哥为了写一篇历史文献,需要实地考察。在他的建议下,我们一起去南宫市拜谒尧帝大儿子丹朱的陵墓。那次是清武兄开车,我们顺着邢衡高速一路向东。在南宫下高速后,却是一路好找。丹朱陵墓距离南宫市区并不远,我们几个人都开了导航,才在一个小村里找到了一片土丘。土丘上长满了茂密的槐树,旁边一座小庙。从村里负责值班的人口里,听到了一些丹朱陵墓的现实遭际。子兴大哥感到十分可惜,他说丹朱是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和挖掘!
在这片土丘旁,子兴大哥感到有许多的话要说,却找不到倾听的知心人。他感到遗憾,不断地叮嘱村里的人,提出自己的建议。我们回到南宫市,已经过午了。清武兄早在手机上找了一家老字号饭庄。他是美食家,安排我们吃了南宫最正宗的特色饼卷肉。无数共度光阴的故事里而今都成了忘不掉的记忆,抛不开的情谊啊!
今年夏季的一个雨天,我与清亮兄,永渠兄三人结伴去家里看你。早知道你身体欠佳,多次提醒你,不要太用功,为了写作,累坏了身体。你说趁自己还有几年的阳寿,就多写点吧!留给后人也是一个念想。你凭着毅力,又接着印了自己作品的续集。你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在对历史高度负责的基点上,用心良苦写出来的。为了考证一个故事传说,你反复去市图书馆查阅资料。你还深入实地调查问询,不厌其烦,孜孜以求。你严谨的治学精神,永远都是我的学习楷模。去年我们受邀在文友陪同下,一起去隆尧县探访古碑林。隆尧古碑林,是北方迄今保存最完好的。你兴趣十足,在每一块石碑前,久久地伫立,仿佛和它默默地对话。你除了聆听介绍,还不停地拍照,留下珍贵的照片。回来后,你就写出一篇非常有历史价值的文章,见诸报刊,引起了广泛的影响。 子兴大哥,在你的大作付梓之时,你不看重名家的手笔,却执意让我一个无名小辈给书做序。你鼓励我,说就相中了你的文笔。不求你华丽的辞藻,但求你真实的写照。我真是忐忑不安,又回绝不了你的真情实意。于是硬着头皮,斗胆写成一篇,放在了你的书页中。你这是对我莫大的鼓励和鞭策。这也是我们兄弟情谊的又一次印证!
子兴大哥,时光好快。转眼就是又一个新的元旦了。以往每个元旦都是清武兄开车拉着你,永渠兄和我。我们四个一起外出游玩一次。去年为了躲避疫情,我们就近去了邯郸丛台公园。在公园里登上了武陵丛台,拜谒了赵武灵王纪念馆。中午我们又开车去永年临洺关吃了驴肉全席!
子兴大哥,新的元旦又要来了。你为啥说走就走了呢?你不知道我们兄弟一场,早就情同手足,心心相依了吗?而今少了你,四个人的队伍,再也不完美了啊!
写着这些文字,泪水早已数次模糊了我的眼睛。天地有恨,把我们阴阳相隔。岁月无情,让我们从此永诀。你从大山走来,你又向大山而去。你的身后谱写了让后人无比追思的动人篇章。大山赤子留忠魂,无悔人生写春秋。
通向天堂的路顺风顺水,再无人间烦忧!子兴大哥一路走好。
【作者简介】杜海军,大学文化,教育工作者,邢台市文学学会会员,邢台市诗人协会会员,河北名人名企文学院院士,中国远方诗人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自幼喜爱文学,中学起尝试写作,大学期间开始发表小说、诗歌和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