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宇,作家,上海出生,现定居日本。出版个人诗集《世界之外的雪》(上海文艺出版社)和《刻在墙上的春天》(上海文艺出版社)
【公式的错误】III
诗 / 戴宇
2022年8月21日
错误的公式
是波乱时代的缘由
在听雨的笔记中
记录着
这第十次东征的激动
往年无数次的拔草
仿佛永远无法追赶
春天的脚步
虽然曾经的虔诚
如今依然虔诚
曾经的纯洁
将来也一定会纯洁
因为那件白衬衫
至今
还高高挂在月亮的嘴角
当秋天悄然来临
在枫叶开始枯萎之前
听说狂妄者的女儿
已经死于车祸
谈诗歌的悲情、雄壮和压抑
今音(雍赓)评论:
对戴宇这首《公式的错误》我曾经写过一篇评论。今天是另起炉灶,再写一篇。首先,谈这首诗歌的广义,是指“公式”的套路,已经涵盖好束缚了许多行业领域和人们的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因为“公式”有着引导、说教、希望、固化等一成不变的理念和作法。
第二,形成“公式”的怪圈和土壤所拥有的资本,它就是强者给弱者规定的种种条款,也有人在用法律在诠释它,但这仅仅是一个非常狭隘的区域理解。这两个原因,也成就了诗歌所含有客观存在的直射和穿透力。它就像一支箭那样,向着百米开外的靶心射去,而是规避了由射者和靶心之间可以用圆弧来表示的外围距离。
这首诗歌指出了像这样的距离,其中有的是故意,还有的甚至是存心的这么一个暗喻。它是第一段第三行的“听雨”中,同时也在第二段第三行的“脚步”里。这是诗歌所描绘出的场景距离感。像这样的距离结构,不知道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是否意识到,在有意和无意当中,把一个能够供智者辨析的场提供了出来。这也是人类相对生活和开展各项活动的一个场所。
在这个场所里,有的甚至生活了祖祖辈辈,不知道有多少“公式”在不同的家庭里有着什么样的参悟。它作为有限的群体和有限的思维方式,一旦和社会发生交集之后,势必会有影响和被影响的作用,这些作用放大一点来讲,就是已知和未知的一些突如起来的事件发生。
当把这首诗歌放在一件事情的微观上去作理解的时候,会发现这其中有一条轨迹,这条轨迹就是受到了“公式”的影响,以及对“公式”不断加深理解之后的情绪波动所造成,或是灾难,或是福祉。这也是这首诗歌所具有的含有的哲理因素,也是诗歌因小搏大的典型事例。
第三,这首诗存在的价值和其它诗歌价值不同的核心是四个字,忧患意识。由此,也把诗歌的内涵处理成了由简到繁,由点到面等这样一个能够让大家进行研讨的话题,和前面说过的一样,因为存在着广和繁这么两个特性,也就给研讨过程提供了多条线路,在这里谈它的三条路。
比如,第一条是历史之路;第二条自然规律之路;第三条事物转换和交替之路。第一条历史之路是诗歌第一段第五行的“第十次东征的激动”;第二条是诗歌中的季节变化,它由第二段第三行的“春天的脚步”作为希望,来回应、铺垫、反差第一段第二行的“波乱时代”的一个特定的环境与因素,尤其是对其中的特殊性,提供了可以深入思考的一扇窗。
这里的季节变化,也就含有了风云变幻等。第三条,事物转换和交替之路,是被诗歌隐藏在了第三段的第一行和第二行,“当秋天悄然来临/在枫叶开始枯萎之前”等。在如何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和遏制人为的制定规律之间,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照。比如以此对照人物的心境变化、措施维护、希望之路、未来格局等,尽力的把人物内心的精气神得到蜕变与进化。这是诗歌的实质部分。同时也看到了诗歌所具有的悲情色彩的雄壮和使命感的担当。
作者:戴宇
评论:今音(雍赓)
荣誉顾问:关敏仪 然 空
萧 潇 秋 秋 胡晶清 施国标
